有一种喜剧叫作周星驰喜剧,有一种悲剧叫作唐伯虎悲剧,把周星驰与唐伯虎结合,因此有了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看了电影你会笑,看过历史你会哭的。

唐伯虎的艺术形象,如何从精英化下沉为大众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想到风流才子我们首先都会想到唐伯虎,尤其是从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到黄晓明版《唐伯虎点秋香2之四大才子》,人们对唐伯虎的形象逐渐固定。

影视剧中的唐伯虎是一个豁达、开朗、洒脱的大才子,其实影视剧版的唐伯虎,大多出自明朝的“唐伯虎点秋香”的典故。

在这个典故中,唐伯虎看到华学士家有一个漂亮的丫环,为了能够得到这个女婢,唐伯虎费劲心机应聘到华府担任书童,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博得这名叫作桂花的女婢的芳心,于是携带桂花逃走。

得到消息后的华学士十分生气,就亲自到唐伯虎的家里对峙,然而华学士又没有证据,不好直接就说唐伯虎掳走他家的婢女,因此就说唐伯虎长得有点像他们家的仆人华安。

唐伯虎点秋香的细思极恐(唐伯虎点秋香那些让你笑得流泪的桥段)(1)

本来华学士以为唐伯虎不会承认,结果唐伯虎承认了此事,表示自己与桂花是真心相爱,请求华学士能够成全,华学士敬重唐伯虎的才华和人品,并没有追究,两个人相视一笑,还成为了朋友。

这个典故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传播于冯梦龙等风雅名流之间,他们通过坊间的一些传闻,将唐伯虎的形象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工,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郁郁不得志,因此他们就将唐伯虎打造成一个渴望得到知音交流的人物形象,这时的唐伯虎应该算作是文人士大夫的唐伯虎。

然而,到了清朝中期的时候,唐伯虎被用于各种说书场合,为了说书效果,吸引大众前来听书,唐伯虎形象逐渐低俗化,这个唐伯虎不但庸俗,而且下流,尤其喜欢猎艳,然而这样的唐伯虎却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平民大众的唐伯虎。

在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电影中,再次对唐伯虎的形象进行的重塑,整体而言,电影里面的唐伯虎有其落寞想要寻求知音的上层精英形象刻画,也有其追奇猎艳,放诞不羁的底层流氓形象影子。

集雅俗之大成,周星驰版的唐伯虎成为一个特有形象而深入人心,后世人们在想到唐伯虎的时候,估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星驰那张充满喜剧风格,贱的不能再贱的嘴脸。

唐伯虎点秋香的细思极恐(唐伯虎点秋香那些让你笑得流泪的桥段)(2)

不看历史,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唐伯虎的悲情

大概是由于唐伯虎给人的形象太过于离经叛道,因此在教科书中并未收录唐伯虎的作品,倒是借助于那些影视作品,使得人们对唐伯虎的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那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被当作洒脱的代表,被人们所熟记。

其实,如果基于唐伯虎的悲惨人生经历,就会发现,这首诗虽然憧憬了很多美好的事情,却也十分悲凉。

在周星驰电影开篇的时候,介绍唐伯虎的时候说:“唐寅聪明绝顶,号称诗画双绝,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为当时男女老少所崇拜的偶像。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拥有八位天资国色、温柔贤淑的娇妻,恍若神仙美眷,羡煞旁人啊。”

唐伯虎的母亲见唐伯虎闷闷不乐,因此说:“家财万贯,妻妾成群。你应该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不是吗?”

人生的所有追求大概都是如此吧!

唐伯虎给人感觉其实也是这样的,历史上唐伯虎出生于一个富商人家,因为天资聪颖,家庭条件好,其人生应该是一帆风顺才是,年少的唐伯虎虽然不是出身书香门第,却志在科考,16岁时在科举竞争最为激烈的江南地区,取得苏州地区童试第一名,因此而名震苏州,一时风光无限。

唐伯虎18岁的时候,娶了苏州徐氏为妻,夫妻恩爱有加,生下一子,科考得意,家庭美满,这样的人生,估计谁都羡慕。

唐伯虎点秋香的细思极恐(唐伯虎点秋香那些让你笑得流泪的桥段)(3)

人生的机遇说来也奇怪,有的人一生的好运都集中在了前一段,而有的人一生都集中在后半段,唐伯虎应该就属于前段,而且所有的好都集中在了24岁之前。

到唐伯虎24岁之后,所有的不幸开始接踵而至,唐伯虎父母、妻子、儿子相继去世,丧父之痛、丧母之痛、丧妻之痛、丧子之痛加在一起,让一个不到三十岁的男人白了头。

唐伯虎的家境也一落千丈,最让唐伯虎愧疚的是,在父母去世后给妹妹成亲的事,因为没有钱给妹妹置办丰厚的嫁妆,只得将妹妹草草嫁人,然而不久之后,妹妹却在婆家自杀了。

中国古代厚嫁的女人在婆家能够抬得起头,唐伯虎大概也愧疚于自己的无能,而让妹妹在婆家吃了苦。

在影片中,唐伯虎曾说:“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实在太刺激了……”也正是真实历史中唐伯虎的写照。

可以说,那种“家财万贯,妻妾成群”的美好生活,只能是一种向往了。

唐伯虎点秋香的细思极恐(唐伯虎点秋香那些让你笑得流泪的桥段)(4)

满腹才华,却无缘科举的唐伯虎,究竟有多悲凉

在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仿佛有点生在福中不知福,在唐伯虎的眼里,这八位老婆并非“温柔贤淑”,而是成天烂醉如泥,嗜赌如命。

其实,拥有八位老婆是一种虚构,而存在的老婆,是真的“现实”。

世人皆知唐伯虎的名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换完了酒钱自然开始喝花酒了“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真正成天烂醉如泥,嗜赌如命的其实是现实中的唐伯虎!

唐伯虎作为大文人,其文学绘画都具有极大的成就,然而在影片中他的老婆(现实)却把他的代表作《百花争艳图》用来垫桌子,把《唐寅诗集》用来垫桌脚,把《百鸟朝凤图》中的凤凰拿来顶替麻将中的小鸡。

这些都是怀才不遇的写照,好的作品谁都希望它是“十万 ”,是受万人吹捧,名利双收,只是唐伯虎的作品不被认同,只能放纵声色,麻醉自己。

唐伯虎点秋香的细思极恐(唐伯虎点秋香那些让你笑得流泪的桥段)(5)

那么,大才子唐伯虎为何会怀才不遇呢?

唐伯虎16岁就取得童试的第一名,28岁乡试第一名,按照这种趋势,参加科考不中状元,也能轻松考中一个进士,做一名朝廷命官,也许唐伯虎的人生际遇真的会得到改变。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场科举,唐伯虎一下子被现实埋进了尘埃里,在人生唯一一次进京赶考后,唐伯虎就卷入科考案,被废除考生资格,此后再也无法参加科考。

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唐伯虎遇到江阴巨富子弟徐经,徐经看重唐伯虎的才华,因此邀请其一块北上,由于古代赶考路途艰辛,结伴而行也是正常的事情,据说古代的山贼都有规矩,一不抢妓女,二不抢赶考的书生,因为他们都太难了。

唐伯虎点秋香的细思极恐(唐伯虎点秋香那些让你笑得流泪的桥段)(6)

到达北京之后,按照当时的规矩,徐经与唐伯虎带着厚礼前往拜访会试主考官程敏政,想要谋点印象分。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考试成绩还未发榜,程敏政的政敌就以此举报程敏政卖题给徐经和唐伯虎。

虽然此时后来被证明是子虚乌有,但是卷入此案的人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波及,程敏政为此愤恨而亡,徐经拼命上访,唐伯虎也很苦,被罢黜为吏,丧失考生身份,以后再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等于断送了唐伯虎的科举生涯。

古代读书人都是以科举为目的,所谓“学而优则仕”是所有学子的梦想,唐伯虎虽然满腹才华,却深深的败给了现实,而且再无法翻身。

唐伯虎点秋香的细思极恐(唐伯虎点秋香那些让你笑得流泪的桥段)(7)

电影里唐伯虎打败宁王,历史里唐伯虎给宁王打工

在虚构的影片中,唐伯虎作为华府中的一员,以一己之力挫败宁王,保住了华府,然而在现实中,却要狗血得多。

宁王在影片中出场的次数不多,却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人物,是宁王招募唐伯虎,唐伯虎不想去,出去躲避风头,才有了遇到秋香,然后混入华府的剧情。

宁王随后出现,想要铲平华府,唐伯虎为感动秋香,接二连三的挫败宁王势力,从而得到秋香的芳心,最终将“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呈现出来。

事实上,在电影中,唐伯虎打败了宁王,在历史上,唐伯虎却只配给宁王打工。

宁王在造反之前,曾经征召天下名士前来府中效力,此时,没能做成官的唐伯虎到了宁王府里寻了一份差事,大概在这段时间里,也是唐伯虎在不幸的后半生中,唯一过得还算开心的一段日子。

唐伯虎点秋香的细思极恐(唐伯虎点秋香那些让你笑得流泪的桥段)(8)

在宁王府中,唐伯虎被奉为座上宾,每天不仅可以吟诗作画,还有工资拿,这种上班族的日子想想都让人兴奋。

大概影片中,唐伯虎在华府那些开心的日子,就是历史上唐伯虎在宁王府的日子。

只不过宁王却是一个野心家,他征召天下名士不只是写写画画,而是要为他歌功颂德,以备他将来造反之用。

宁王朱宸濠造反,在明朝历史上算是影响力比较大的,因为明朝藩王造反,除了这次,上一次就是朱棣造反了,而朱棣造反的时候,曾答应过第一任宁王朱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结果朱棣靖难成功之后就翻脸了,不但没有答应许诺的事情,还被朱棣想尽办法削藩。

因此,宁王一支对朝廷始终抱有二心。

唐伯虎点秋香的细思极恐(唐伯虎点秋香那些让你笑得流泪的桥段)(9)

在朱厚照即位后,“嗜酒而荒其志,好勇而轻其身。”让朱宸濠看到造反成功希望,因此,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

此时唐伯虎在宁王府中任职,可以说是深陷泥潭了,在预感到宁王想要造反的时候,唐伯虎就想要抽身,结果宁王不许,唐伯虎于是充分发挥了自黑精神,为了能够开溜,唐伯虎甚至“佯狂使酒,露其丑秽”。

脸都不要了,才被宁王放了出来,仅仅五年过后,宁王造反,被路过的王阳明仅用三十五天就平叛,算起来,唐伯虎差点成了王阳明手下的俘虏。

但是,人们并不想看到唐伯虎这不堪的一面,因此周星驰电影中,当看到唐伯虎挫败宁王,还是很高兴的。

唐伯虎点秋香的细思极恐(唐伯虎点秋香那些让你笑得流泪的桥段)(10)

晚年放荡不羁的唐伯虎为求生计,卖春宫图,找枪手

在唐伯虎的诸多头衔中,绘画排第一,书法排第二,作诗排第三,在现在唐伯虎的很多画作都被收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画作拍卖价格之高,令人咋舌。

在《唐伯虎点秋香》中,多次表现唐伯虎的绘画技术,第一次是开篇祝枝山找唐伯虎作画来还债,第二次是宁王来“发飙”的时候,夺命书生与华夫人打架的时候将皇上御赐的唐伯虎画作《春树秋霜图》扯坏,于是唐伯虎短时间内极限创作而出。

其实,真实历史上,唐伯虎晚年由于经济困难,一直靠绘画来赚钱糊口,赶上明朝中后期发达的商品经济,使得唐伯虎的画作还有一定的市场。

当时 “最是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第”的江南来说,文人士大夫普遍纵情声色,安于享乐,那些新兴的商人阶级附庸风雅自然是差了一点,但是玩起花样来自然自然是别出心境。

唐伯虎虽然科举落地,但是在江南一带名声还是有的,唐伯虎36岁的时候,就曾用卖画所得在苏州城西北建造了桃花庵。

在以商品经济以市场为导向的背景下,想要画作大卖,必须要跟上市场的风向标,当时市场上最热的题材就是仕女图,所以,唐伯虎也紧跟市场潮流,为了画好仕女图,甚至经常出入青楼之地寻找题材。

唐伯虎点秋香的细思极恐(唐伯虎点秋香那些让你笑得流泪的桥段)(11)

唐伯虎以青楼女子题材而流传至今的作品包括《孟宫蜀妓图》、《班姬团扇图》、《嫦娥奔月图》等,是当今唐伯虎传世画作中,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作品题材。

比较有意思的是,唐伯虎在画作大卖,接活太多自己又完不成,竟然让找枪手替自己作伪,大有现在皮包公司揽活后又转手让其他人来做。

相比于一般成名的画家代笔都找自己的徒弟,模仿自己的手笔,结果唐伯虎找的竟然是自己的老师周臣,周臣也是著名画家,其画作在当代拍卖会上并不逊色于唐伯虎,只不过当时可能并不受欢迎。

当然,在绘画成就上,唐伯虎应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面对这个出色弟子的邀请,周臣反倒十分乐意,只要来活就用心画,而且作为唐伯虎的老师,在模仿唐伯虎的笔迹上也有一定造诣,所谓知子莫若父,用在这上面也有一定适用性。

师徒二人配合的相得益彰,倒是给当代唐伯虎的鉴伪带来一定难度,这个画到底是唐伯虎画的,还是其老师代笔的?

唐伯虎点秋香的细思极恐(唐伯虎点秋香那些让你笑得流泪的桥段)(12)

结局:电影过于美好,历史过于苍凉

在周星驰电影中,周星驰成功点到秋香,最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故事,然而就像童话故事里面的美好,没有讲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后的生活。

历史上唐伯虎靠作画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然而由于肆意挥霍并没有多少积蓄,后来他的第二个老婆还带着钱财跑了,致使唐伯虎的经济状况更为不佳。

在晚年的时候,唐伯虎由于身体状况逐渐变差,作的画也逐渐没有了市场,只能靠着朋友的接济维持生活,在54岁的年纪就带着贫困离开了人世。

唐伯虎的人生,前半生有多美好,后半生就有多苍凉,总体而言,人们并不容易接受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反倒是希望唐伯虎真的是一个洒脱的人物,一生放荡不羁,没有牵绊,可以追寻自己想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