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的汉语方言安徽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全省总人口的0.74%,大杂居小聚居,如宁国市云梯乡是畲族乡,有畲族人口约800人,但使用汉语方言一畲话,因此,安徽全省通用汉语方言。与全省5个自然区域大体相对应,安徽省的汉语方言主要包括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吴语、徽语、赣语。几种。此外,境内(主要是皖南)还有清末太平天国战争之后的移民带来的湖北话(属西南官话)、河南话(属中原官话)、湖南话(湘语)、闽语、客家话等。下面简单介绍安徽境内几种方言的分布情况,以下人口为2003年数据。

安徽方言分类(各省汉语方言介绍)(1)

原图下载阿里云盘分享

官话

官话是安徽的主要方言。安徽省的官话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以及江南沿江地带,分属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此外还有太平天国战争以后移民带来的西南官话。

(1)中原官话

安徽的中原官话分布在淮河以北和淮河南岸的26个县市,约3100万人,可分为三片。

①徐淮片∶淮北市 砀山县 萧县

②商阜片∶阜阳市 亳州市 濉溪县 宿州市 灵璧县 蒙城县 涡阳县 利辛县 界首市 太和县 临泉县 阜南县

③信蚌片∶蚌埠市 金寨县 霍邱县 颖上县 寿县 凤台县 凤阳县 怀远县北部唐集镇、耿集乡、河溜镇.龙亢镇、阐瞳乡、赵集乡、双桥镇等乡镇 五河县 泗县 固镇县

另外,在皖东南地区,呈带状也分布有信蚌片的中原官话,这是太平天国以后由河南的移民带来的。主要在以下的4个县市区,约30万人∶广德县东部北部高湖、邱村、流洞、新枕、砖桥、独山、赵村、下寺、山北,花鼓等乡镇 郎溪县南部十字镇及北部下潮、淡宜、尚南乡一部分 宣城市东部碱盘丁店等乡 宁国市少数移民村

这一带中原官话的特点是;遇摄一等和流摄一等端系字合流;祖=走;咸山宕江四摄没有鼻韵尾,读为鼻化韵;日母大多读【z】声母;有ʯ】介音;调类四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全浊上归去声,清入次浊入归阴平,全浊入归阳平。

(2)江淮官话

安徽的江淮官话主要属于洪巢片,少数属于黄孝片,分布在安徽中部的41个县市,约2300万人。请参看上图。

①洪巢片∶

合肥市 肥东县 肥西县 霍山县 六安市 怀远县南部孝仪乡、马城镇、常坟镇,朱隐乡、姚山乡、兰桥乡、找郑乡、荆芡乡、城关镇、东庙乡、梅桥乡、魏庄乡、犯河乡、陈集乡 淮南市长丰县 明光市 定远县 全椒县 巢湖市天长市 来安县 滁州市 和县 含山县 无为县舒城县 庐江县 马鞍山市当涂县西部城关镇、新桥乡、黄山乡、银塘乡、江心乡、两河乡 芜湖市 南陵县 青阳县 池州市四北部 东至县北部大渡口、姜坝等地 宣城市 郎溪县 广德县明具城 东产 宁国市南部穴墩,颜桥,中爆.中田.大龙,万家等东南部山区及西竹峰,青龙等地,铜陵市 铜陵县大通,安平等原 繁昌县获港、亦沙等乡 泾县童疏乡 芜湖县万春区、花桥乡一半 旌德县县城、蔡家桥等地。铜陵县以下6县市城关新派 石台县部分乡镇

安徽方言分类(各省汉语方言介绍)(2)

安徽方言分类(各省汉语方言介绍)(3)

②黄孝片∶

桐城市 枞阳县 安庆市之所以将桐城、枞阳、安庆三处划归黄孝片,主要是考虑到从语音特征上看,此三地具有黄孝片的如下特征∶

A.遇摄一等端系与流摄一等韵母合并∶图=头,祖=走;

B.遇蟹止山臻五摄合口三等精组字今读齐齿呼韵母,如桐城∶蛆 tɕ'i」岁 ɕi1白/sei1文|醉 tɕi1白/tsei1文l全 tɕ'ien1| 寻 ɕiən;

C.蟹摄合口一等端系字读细音,如枞阳"腿 t'i白/t'ɛi文";

D.入声读长调,如安庆"一i"。(

这些特点一般少见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安庆等三地的江淮官话与湖北的江淮官话地理上不相连,这是因为明初从江西向今皖西赣语地区有大量移民,这些移民带来的赣语冲断了桐城、极阳、安庆方言与湖北黄孝片的联系。江西瓦西坝是明初移民集散地之一,是当今安庆一带众多姓氏公认的始迁祖籍。元末农民起义使地处南北要冲的安庆成为群雄逐鹿的必争之地,使得安庆一带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相比之下,江西饶州路之鄱阳、万年、乐平、景德镇等地则较少受战乱波及,人口稠密。明政府鼓励向人口稀少的地区移民,饶州路贫民纷纷北迁到安庆所属各县,形成一股移民浪潮。此次移民虽然史无明文记载,但在方志族谱中有大量资料足以证明,如安庆市图书馆所藏36种族谱中,迁自江西的姓氏达26 个,占72%。

(3)西南官话

安徽省的西南官话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以后的移民带来的湖北等地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湖广片的鄂北小片,呈带状分布在皖东南的6个县市,约60万人。这6县市是∶

广德县西部 泾县东部爱民乡等地 旌德县东北云乐乡大部 郎溪县南演潮·带及姚村、茜城等乡 宁国市部分乡镇 宣城市水东、杨林等乡及孙埠乡东部

皖东南鄂北小片方言的特点∶遇摄一等和流摄一等端系字合流∶祖=走;日母多读【ʐ】声母;有【ʯ】介音;调类四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全浊上归去声,入声归阳平。

吴语

安徽境内的吴语主要是土著的宣州话,分布于长江以南、黄山九华山以北青弋江秋浦河流域,即唐代宣州总管府所辖地区,分属吴语宣州片和太湖片。包括黄山市黄山区旧太平县、石台、泾县、铜陵、繁昌、南陵、芜湖县,以及郎溪、广德、宁国、宣州区、当涂、青阳、池州等14个县市的农村。其中黄山区旧太平县、泾县、石台、铜陵、繁昌、芜湖县、南陵等县市以通行吴语为主。青阳、宣州区、宁国、贵池等县市吴语的通行面积比较小。

(1)皖南宣州片吴语

可以分为三个小片,约300 万人。

①铜泾小片∶

分布于13个县市,约265万人。铜陵市 铜陵县 泾县 宁国市青龙.济川.东障等乡 繁昌县 南陵县北部西部及东南角奚滩乡一带 宣城市限北部两部,及南部溪山乡金牌(东从) 芜湖县万春区除外 当涂县除城关镇、新桥乡、黄山乡、银塘乡、江心乡、西河乡(以上6乡镇说江淮官话)、湖阳乡、博望镇、新博乡(以上三乡镇属吴语太高小片)青阳县重埠、杜村二乡及西华乡杨柳地 池州市东部 石台县东部六都、七都(含河口)、七井 黄山市黄山区(旧太平县),西部杨家岭一带,北部龙门以北

②太高小片∶

分布于3个县市,约10万人。黄山市黄t山区东部南部 宁国市限南部南极等乡 当涂县湖阳乡、博望镇、新博乡

③石陵小片∶

分布于5个县市,约25万人。石台县中部七里、贡溪、横渡(含兰关) 青阳县东南陵阳等乡,含城关旧源 泾县限四南厚岸、包合、水东三乡 黄山市黄山区西北三丰地区部分乡村 池州市限南部灌口一带

(2)皖南太湖片毗陵小片吴语

包括郎溪县北部定年、梅清等乡.两北部建平、东夏、率福等乡、广德县北部下寺乡的庙西.南部芦村乡的甘溪及东亭乡部分村庄两个县,近 10万人。

赣语

安徽省的赣语属怀岳片,主要分布于西部10个县市,约 460万人。

怀宁县 望江县华阳一带江北移民除外 太湖县 潜山县 岳西县 青阳县 宿松县复兴一带移民除外 东至县含旧东流至德二县今县城在I童德。中部及西部 池州市西部及东南角 石台县西北部矶滩、丁香、小河、苹田及县城新派

徽语

徽语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旧徽州府包括今属江西省的婺源,浙江的旧严州府,以及江西的德兴、旧浮梁县今属景德镇市等地,计17个县市,位于整个皖南地区的南部。安徽境内的徽语可以分为四个片,分布于10个县市,约220万人。

(1)绩歙片∶

分布于4个县市。绩溪县 歙县桂林乡多江北、新南移民除外 旌德县南部杜川村、版书乡模范村和联和村、西南洪川一带 宁国市南部洪门乡

(2)休黟片∶

分布于4个县市。黄山市徽州区原歉县西乡(岩寺)等地、黄山区西南郭村等乡、电溪区 休宁县 黟县 祁门县东南凫峰一带

(3)祁婺片∶

分布于祁门县 东至县东南木塔一带两个县。

(4)旌占片∶

分布于5个县市。旌德县 祁门县安凌镇(芦里行政村说"军话"除外)雷湖乡(星星行政村说"军话",除外)、赤岭乡(赤岭,联合两个行政村说"军话",除外)石台县占大镇、大演乡、珂田乡 黟县美溪、柯村、宏谭三乡 宁国市胡乐乡一部分

方言岛

安徽省境内的方言岛主要是呈带状分布的西南官话鄂北片和中原官话信蚌片,已在上文说过。除此之外,还有祁门县的军话方言岛,分布于祁门县赤岭、安凌、雷湖3个乡的 26个自然村,使用人口约4000人。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这个军话方言岛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

#安徽##安徽##安徽身边事##合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