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本文是首次对深圳历史数据进行辩伪性的研究文章某山客在头条上引用网上大量不实数据对深圳传统历史数据进行造谣传谣在对比深圳历史资料时,同时发现某些所谓的山客学者对深圳的历史数据的言论中亦存在着与历史记录事实不符的事实如某教授认为:“据统计,嘉庆年间新安县居民225979人中,客家人占了一大半,约15万人”这种靠自我臆断而毫无历史依据的说辞实不可取,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广东人广府文化传统?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广东人广府文化传统(深圳传统文化一直都是以广府文化为主导的粤语文化)

广东人广府文化传统

引言

本文是首次对深圳历史数据进行辩伪性的研究文章。某山客在头条上引用网上大量不实数据对深圳传统历史数据进行造谣传谣。在对比深圳历史资料时,同时发现某些所谓的山客学者对深圳的历史数据的言论中亦存在着与历史记录事实不符的事实。如某教授认为:“据统计,嘉庆年间新安县居民225979人中,客家人占了一大半,约15万人。”这种靠自我臆断而毫无历史依据的说辞实不可取。

据香港史料《新安客籍例案录》的数据,客籍人于嘉庆七年在新安县的户数是4392户。按史学家常规性的统计,平均每户一般按5人来算的,即嘉庆七年的客籍人总数只有21960人,不到当时二十多万人的零头,与山客学者所言的十五万的人数相差太大。另据嘉庆《新安县志》记载,在嘉庆七年之前,客籍人在新安县当地岁试科试等的考试资格都还未具备的。嘉庆七年,在参照本土人的学额比例中,政府始批出客籍人取得的客籍学额为文武各两名,而本土籍的学额是文武各八名,是客籍学额的四倍。这可以佐证新安县本土籍人是客籍人的四倍以上。山客所吹的“迁海复界后,广府人靠边站”的谬论就成了客吹们的天大笑话了。

解放后,深圳的前身即宝安县、于1958年被惠阳将龙岗坪山这些客家山区纳入到宝安县中,这样的确是将深圳的客家人的比例大幅提高。然而,深圳经济文化中心所在的广府区域却丝毫没有改变,除普通话外, 广府粤语文化依然是深圳的主导文化。同时深圳广府原籍人口大幅城市化(农转非),令农村及山区土客对比显得是客的比例占优,实则不然。在成立特区的同时,广府人商机最灵敏,大批深圳外的广府人扎堆深圳并入户特区,其数量远超龙岗坪山等客家人数,且特区的中心区域就在广府人传统的集中区,广府语言文化依然是不可撼动的深圳本土文化的主体。

一、山客为争抢深圳成为客家城市,再次采用网上不实数据

山客为争抢深圳冠名并让深圳成为山客传统城市,大量造假或引用未经证实的网上不实信息,来歪曲事实,本人曾写文章中一一列举后,山客竟大都默认了,但对于历史上的广东新安县自迁海复界后并非是以山客为主的议题结论,山客是心有不甘的。这对于到处争抢各种本土文化的山客来说是最正常不过的。山客再次对其之前文章的论点“迁海复界,客家占优”,深圳成了“客家传统居地”“客家人成了主力”“广府人只能靠边站”的论述进行垂死的争扎。

在多个网站上发现有一篇这样的文章:《打假“客黑图”:清嘉庆年间,深圳本地是客家人多还是白话人多?》。请看下面的截图:

从上图中看到,此人将本人在某书157页中引用嘉庆《新安县志》的土客籍比例进行统计的版面图(附文后),他将之蔑称作是“客黑图”(第一图非本人文章引用的图片,读者自行鉴对,这里不讨论)。并在他的文章中说了下面的话:

------笔者并不清楚这引用数据的原始来源是不是清朝嘉庆《新安县志》的。某些人啥都不说清楚, 就敢往平台上砸,还言之凿凿。这无知者无畏的勇气,真厉害。------谣言怕什么?就怕较真。大家仔细看看这页书,所谓土客村落的统计,包括了东莞、香港和深圳地区的,而且这样的数据似乎不符合史实。------这就很奇怪了。那些客黑发的图片出自哪本书?谁统计的数字?统计范围和口径是怎么定的?比如,“村落共857条……”“位于深圳的村落共539条……”等等,是不是跟嘉庆《新安县志》对不上?希望发图者正面回答,请赐教。------如果你们用事实证明嘉庆年间白话人多,我们一样大方承认,这没什么了不得的。

这张“客黑图”(参看后面附录2)的统计来源于何书并不重要,重要是,因为这图页标题已经很清楚的标明是嘉庆《新安县志》的土客籍的比列,对这数据不相信或有疑问的唯一最正确的做法就查阅嘉庆《新安县志》来进行核对,而不是依据并采信于网上未经证实的信息去进行错对论。既然这“客黑图”书页的数据在山客眼中是“谣言”、“较不了真”的,那就对杠吧。 说“这样的数据似乎不符合史实”就有点太没素质了。这句话怎么说得这么没底气了?怎么就“似乎”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这“客黑图”所列的村庄总数与土客籍的明细数据,当然都没问题,且这图的数据将现在属于深圳部份与香港部份整理分列出来,更是将清代属新安县而现代属东莞的土客籍数据明细也分列出来。广东新安县在清代包括东莞的一小部份、包括香港全部(鸦片战争至1998年间割租英国)及现在深圳的大部份( 现在深圳的龙岗坪山等区是1958年后才并入深圳的前身宝安县的),这是历史事实。难道客山客并不知道清至嘉庆年间的新安县是包括香港的吗?

在《深圳最早的冠名与客家人无关》与《山客为争抢深圳的冠名、存在故意造假污蔑广府人的行为》文中,本人能采用这图的数据,自然用嘉庆《新安县志》进行过基本的对比才敢用,才公开敢言之凿凿地说网上某些山客对深圳的历史数据的公布是不可信的。我不知此文作者在未对比过嘉庆《新安县志》土客籍的情况下,凭什么就敢蔑称这图的数据就是“客黑图”?敢张口就来乱喷他人无知无畏?另外、围头人并非客家人后代,东莞有围头人时,世界上还未形成客家人。

某些山客在文化上什么都是敢争敢抢之徒,这类元明时的畲客思维直到现在还残存在畲客山区极个别人的思想中。山客强行将围头人争抢为客家人无疑是自取其辱的。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山客开口就来否定这图的数据的真实性,并用网上引用未经证实的数据来进行争抢的。所以能让此山客大方自愿承认错误的、我可没这个奢望。 因为山客在文中非常清楚地说:

------为此,笔者也较真到底,专门探究了一下。原来,前面所说的“史料”主要指清朝嘉庆的《新安县志》。笔者为此专门查阅了嘉庆《新安县志》。现把该县志“户口”部分全部贴出来,大家自有公论。

也就是说,此山客是有查阅网上电子版的嘉庆《新安县志》的。只是,没人对清初至嘉庆间的人员的数量的变化有异议, 那为何他要将该县志“户口”部分全部贴出来?而他为何不提或不贴嘉庆《新安县志》中记录的土客籍的明细呢?贴出来了,不就可以将“客黑图”来个较真,还原事情的本相?所以,山客不贴或不敢贴只有一个目的,他在欲盖弥彰。

我们先看此山客的文章,他说:嘉庆年间,新安县居民客家人占了一大半。

下面的截图就是山客认为嘉庆年间客籍人在新安县占了一大半的证据。他认为:这些都是主流、权威媒体,而且都是当地党委机关报的报道,具有足够的公信力云云。果真如此吗?

水货引用网络上未经核实的资料

首先,署有作者名称的研究性的文章不是新闻,用报道这词不合适。研究性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传谋或当地党政机关无关。且《梅州日报》只是山区地方性的报纸,非山客吹的是主流权威媒体。如果这个所谓的客座教授杨XX的研究是造假的,那是不是《梅州日报》也同时造假?如果一定要扯上梅州当地党政机关来为其背书的,是不是当地党政机关也受牵连?如果某山客在头条发表造假文章,是不是头条也要为山客背书?所以山客用大石砸死蟹的方式来支持未经证实的网上信息或支持假学术的,纯粹是胡扯!

我们先看山客引用黄玲在《从历次修志看深圳文明史》一文中的内容:

“清嘉庆《新安县志》称:典史管属村庄有71个,县丞管属村庄有100个,官富司管属村庄有496个,福永司管属村庄有195个。”“据清嘉庆《新安县志》卷八记载,从康熙八年到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的150年间,全县人口已增加到239115人,村庄增至865个,其中专门为客家人设置了户籍的“客籍”村庄达345个,为历史上人口最多的时期。”(黄玲《从历次修志看深圳文明史_政协深圳市委员会》,同时参看前面的截图)

用上述黄玲引文中的第一段,统计出嘉庆《新安县志》所载村庄总数为:862条(71 100 496 195=862)。而第二段却又说村庄增至865条,相差三个,前后不一,没那么搞吧。

再相比我引用的那份“客黑图”的统计,嘉庆新安县村庄总数为857条,与之相差5至8条村,其实这个误差还是可以接受的。而山客在文中说:这样的数据似乎不符合史实”,“是不是跟嘉庆《新安县志》对不上?”这样的话就显得厚此薄彼,不近情理了吧,且谁对谁错还未知。那只许黄玲可以自相矛盾,而别人出书引用嘉庆《新安县志》来统计的数据就是“客家黑”了?这书的出版总比网上或某些所谓的教授为讨人喜欢到处去表演领赏的胡扯总要来得严谨些吧。要想证实山客抵毁的“客黑图”清白,那就直接用嘉庆《新安县志》来说话吧。我们就要看看某些山客想断章取义而欲盖弥彰的鬼主意是如何破产的。

嘉庆《新安县志》卷二(舆地略一、都里)篇最后的说明:

“------现查本籍村庄五百七十有奇,客籍村庄二百七十有奇。分隶于县丞、典史、两巡检属下,特一一展开,而客籍亦附后,庶都鄙井然,无难按籍而稽矣。”

首先要指出、嘉庆《新安县志》后面本籍村庄的统计数据的记载也有误,本籍村庄应是“五百八十有奇”的表述才对,我曾将嘉庆《新安县志》所载的本土村落核对过数次,本土村落是583条。而嘉庆《新安县志》中客籍的说明是对的。那么山客所污蔑的“客黑图”中客籍村庄为274是对得上嘉庆《新安县志》的记载的。而黄玲“专门为客家人设置了户籍的“客籍”村庄达345个”的说法显然与史载有较大的出入吧!

请看下面本人直接从嘉庆《新安县志》卷二、舆地略一、都里篇中逐个村名数出来的数据:

典史管属本籍村庄67条,典史管属客籍村庄6条,共管属村庄73条。

县丞管属本籍村庄60条,县丞管属客籍村庄44条,共管属村庄104条。

官富司管属本籍村庄302条,管属客籍村庄194条,共管属村庄496条,

福永司管属本籍村庄154条,福永司管属客籍村庄31条。共管属村庄185条。

即本籍村庄共583条,客籍村庄275条。总数858条。

这组数据是从深圳市史志办公室校对的嘉庆《新安县志》书中得来的,确切无误,有兴趣的你也可以找书来数一下的。相比“客黑图”,客籍村多了一条,可能是版本不同产生的偏差,而本人在书中发现志史办的书确有一村名是重复的。也就是说,山客所抵毁的“客黑图”的本土籍与客籍数据确是有依有据的、是正确的,最起码比山客认为的权威要来得正确实在。我们再来看看被山客引用网上的所谓的杨教授的数据:

据史料记载,康熙废除“禁海令”后,大批客家人涌入新安县,复界之初的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县有499个村庄,至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已增至865个村庄,净增366个,其中新增客籍村庄345个。香港地区也从复界初127个村庄,自客家人大量迁入后,增至336个村庄。据统计,嘉庆年间新安县居民225979人中,客家人占了一大半,约15万人。(参看前面截图)

二、网上有关深圳的历史数据是以讹传讹、并涉嫌造假

无论学者杨某某教授有多权威,报道他的观点的媒体,一般都在文后注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所以吹牛皮是没用的,还要看他的言论是否经得起检验。

有关于迁海复界,本人之前的文章陈述比山客更为客观详细,可参看拙文《深圳最早的冠名与客家人无关》与《山客为争抢深圳的冠名、存在故意造假污蔑广府人的行为》,这里不再复述。

上面山客引用的数据中,杨某某说复界之初的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县有499个村庄,而《从历次修志看深圳文明史》认为:康熙《新安县志》称:明末新安县行政区划为3乡都57图509村(网上原文句,有误。正确表述应为:3乡7都57图)。杨某某与黄某某两者的原籍村庄数相差10条。总村数与客籍村数两人都分别为865条与345条。

为何这些人对的客籍村数的统计与嘉庆新安县志所载的“二百七十有奇”相差了整整70条村庄数呢?山客对客籍村庄数据的统计所依据是什么?

据嘉庆新安县志所 载“自康熙五十五年开设军籍,-----至雍正十三年裁并”,大约有七十多条村归入土籍,四十多条归入客籍。而客家学者却将军籍中归入土籍的部分也算到客籍中去,可能是这样吧,否则你无法解释山客人统计客籍时多了七十条村。如果是这样,这应该是某些所谓的学者的一厢情愿吧。这些学者背离事实、偏心并偏执于自家山客是人尽皆知的。

所谓的学者杨某某的言论认为:香港地区也从复界初127个村庄,自客家人大量迁入后,增至336个村庄。这样一来,新安县的香港部份,客籍人岂不是增加了209条村庄?

依客家学者专家们的统计理论,在香港的客家人应远比广府人多很多才是。然而事实却是打脸的:在香港的主体却是广府人,是粤语文化的天下!客家话也只能反归(回家)才说,在香港社会上毫无存在感,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山客这自掌的嘴巴可打得不轻呀。山客倒要说说,怎么不见你所言的在香港(新安县的另一半)的广府人于迁海复界后要靠边站了?

我们将嘉庆时的新安县分成两部份:一部分是现在的香港,一部分是现在的深圳(不包括解放后并入的山区部分)。为了让客吹彻底的收声,现在就采用山客所说的或引用给出的村庄数来统计分析

新安县总村庄865条减去香港336条=529条(深圳村庄总数)

新安县客籍村345条减去香港客籍村209条=136条(深圳客籍村庄数)

深圳村庄数529条减去深圳客籍村庄数136条=393条(深圳原籍村庄数)

也就是说,深圳本土原籍村庄数393条比深圳客籍村庄数的136条,多出了257条村。在深圳的客家村庄数只占深圳总村庄数的25.7%左右(136/529*100%=25.7%),本土人的村庄是客籍村庄的三倍左右。

通过上面山客的数据,香港客籍村比本土籍村庄多的,客家人尚且远比不上广府人。深圳的客籍村庄数量远低于本土籍村庄,深圳的客籍人数能超过本土籍的人数吗?这可是按山客他自己引用的数据统计出来的。这山客的厚脸被片得可不是一般的难看吧。

如果按《新安县志》给出的土客数据来统计,而又认可客吹们说的香港土客籍的数据,那客家人在深圳部分的比例更是比其吹出来的数据要要难看得更多了。

再看山客引用杨XX的数据:据统计,嘉庆年间新安县居民225979人中,客家人占了一大半,约15万人。而某山客更来了一波骚操作,且看下面的引文:

------以上提到了“据史料记载”“据统计”(笔者已在前面特意标红),那么,这个史料是指什么?有人会不会想,“嗯,这个说法太模糊了,估计是瞎说的。”为此,笔者也较真到底,专门探究了一下。原来,前面所说的“史料”主要指清朝嘉庆的《新安县志》。笔者为此专门查阅了嘉庆《新安县志》。现把该县志“户口”部分全部贴出来,大家自有公论。

------县志中的户口电子图片略-----

------据该县志记载(见上图),从康熙八年(1669年)到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的150年间,新安县的人口已增至239112人,村庄增至865条,其中客家村庄345条,本地人与客家人合建村庄208条……

山货故意引用网上不实数据

首先,山客把嘉庆新安县志的“户口”文字全帖出来,他列出的总人数增加了屯丁人员,从而做大了总人口的基数,以为可以为其数据的可靠性增加可信度,这不过只是除裤放屁而已。选用那个数据,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只是嘉庆新安县志的户口中看到的主要是历年人口数量的变化,并没有说到客家人在新安县的总人数中占到了十五万人。那这十五万人是怎么得来的呢?

山客说:嘉庆年间,新安县居民客家人占了一大半。这毫无依据的数据也只有山客才造得出来。山客能正面回答数据来源的原始出处吗?

另外,山客在所帖出的新安县志中户口的全部的贴图并没有说明村庄增至865条,也没有说明客籍村庄有345条,更没有”本地人与客家人合建村庄208条“这样的数据。而合建村庄主要在原军籍的村庄中。山客借嘉庆新安县志户口一节的人数变化图来糊混,实在是其自导自演的马骝戏,把看他文章并相信他的人在内都当猴子来耍了。

山客的这些数据除合建村庄抄网上没依据的不实数据外,其它的都是抄其引用的网上杨某某与黄某某的数据。都不是山客自己统计的。严格来说,除人口数的变化外,这些数据都有问题。而如果真如所谓的杨教授这些山客学者所说的客籍人在嘉庆二十二年前近23万或24万人中占了15万的,就不至于客籍人在新安县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之前,客籍人士连在当地科考的资格都没有了吧,这确是一大讽刺!

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的全面复界始、到嘉庆六年(1801年)共118年的历史中,客籍人都得回原乡参加岁试与科考,这就是客籍人实实在在的靠边站的历史事实。而山客指手画脚的叫新安县的广府人在复界后靠边站就成为了天大的笑话了。

据嘉庆《新安县志》卷九的”客籍学额“中记载:“迨嘉庆七年,奉旨另设客籍学额,岁试取进文、武各二名。”且都要注明为“客籍”字样。而本土籍人岁试取进文、武各八名,共16名,比客籍人多了好几倍。

从县志文献及客籍当时的户数(4392户)中看到,学额人员基本是按土客双方人口的比例来分配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本土籍人员比客籍人员多了好几倍,这就是历史记录的数据之一,明确无误。

山客,你说一下谁靠边站了?你可要正面回答。

水货造假的截图

某些学者对于玩弄学术并造假是一种常态,而某类山客文章中的不实数据更是比比皆是。山客将深圳争抢成客家城市可谓是竹蓝打水一场空了(可参看拙文《山客为争抢深圳的冠名、存在故意造假污蔑广府人的行为》)。而所谓的:据统计,嘉庆年间新安县居民225979人中,客家人占了一大半,约15万人。就是典型的网上赤裸裸的公开的假数据而已。

另据香港客籍史料《新安客籍例案录》的数据,客籍人于嘉庆七年在新安县的户数是4392户。如按史学上约定俗成的常规性统计,平均每户一般是按5人来算的。这里就让客吹一下,按每户6人算起吧,那嘉庆七年的客籍人总数才26352人

嘉庆版《新安县志》叙事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放水性的极限式算它平均8人一户(这是不可能的),客籍人总数也只有35136人,这也与所谓的教授杨某某及山客所吹的15万的差距也太大了吧。按照山客采用嘉庆时新安县最大的总人数239112人来统计的,起码有二十万以上不是客籍人。

也就是说,即使是复界后的新安县,在嘉庆中后期,本土籍人员无论是村庄数还是人员数,都远超客籍人好几倍。而在当地,广府人权利的优先性,经济文化中心的地段性,本土籍人员对客籍人员都是以绝大比数碾压客籍人员的。

在广东新安县以广府话为主体语言更不是山客话所能比拟的。而山客所吹的在复界后客家人数占优就成为他自弹自唱的大笑话了!

我们再次翻看下面山客大言不惭的言论,看看他是多么的无知无畏而又大言欺人的嘴脸吧:

有心者请细看该县志其他相关内容,再综合上述史料和报道,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嘉庆年间,客家人比白话人多已是事实,白纸黑字,不容置疑。

所以,山客与某些所谓的山客学者教授等也只能在互吹中互“奖”嘴巴了!

三、 现在的圳深是国际性大都市

无论是近代还是解放后的宝安县以及现在的深圳市,都是以传统广府人的聚居中心区域为宝安县以及现在的深圳市的行政中心。

粤语在上世纪之前一直都是省话,客家话在宝安广府区域存在感极低,只能在山区自闭。八九十年代的特区时期,受香港粤语强大的影响,同时,以广州粤语为主的电台也办得有声有色,客家语言文化在深圳市区主流上更无存在感可言。外地或外省来深圳的创业者,在语言上除普通话外,绝大多数都是以粤语为学习对像的。在深圳市创业以及定居的本省人中,又以广府人进入或迁入深圳为多,与以前的香港相类。所以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深圳都不是山客所吹的客家城市,在传统方面,深圳是实实在在的广府城市。

至于后来拼入的山区部份,其语言风俗受粤语文化的影响深是事实。在特区化时他们受到多方面的文化冲击与融合更是不争的事实,所谓的“新客家城市”的逆潮流的说辞,纯属是别有用心之徒的本末倒置谬论。而现在的深圳,更是中国的国际性现代大都市!

以所谓的学者教授与山客等个别人的心思,将现代中国特区的国际性大都市的深圳,到处造谣吹成泛客主义的所谓新客家城市,这种倒历史潮流的山头主义思想极不可取。这种刻意在中国人或汉人内部搞分离对立主义的畲客思维只会对中国人民内部的团结产生难以估量的危害性。这种思想倒退的畲客思维我们要坚决抵制。只有团结与共同发展才是我们中国人的希望。

附录:

嘉庆《新安县志》真实的土客比例分类解说

被山货污蔑为客黑图的嘉庆《新安县志》真实的土客比例解说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