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知道,整部书笔趣横生,使得原本枯燥的史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穿梭其间,该书自出版以来,大受欢迎,长期占据畅销榜榜首,出版费更是高达四千万。可为何当年明月写出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之后却再无新作?是迷恋仕途吗?作为业余人士又是如何的写出如此火爆的巨作?

明朝那些事作者现在干嘛了(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三年赚四千万)(1)

“明朝热”下的产物

2006年是“明朝”热的时期,这一时期,有关明朝的话题一棒接着一棒。《大明王朝的第七张面孔》、《皇帝、太监和文臣:明朝政局的三角恋》,再赶上央视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以及该讲师后来出版的《明朝顶级文臣》、《毛佩琦正说永乐大帝朱棣》等书籍,可以说,2006年属于“明”年。

在这样一个浓郁的明文化氛围下,当年明月也开始执笔,先在天涯论坛发帖,后转战新浪博客,并且以每天2000字的更新。2006年9月,《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书出版,夺得当年的当当图书榜榜首。将明朝热推向了最高潮!

对于明朝,我们或多或少对其有很多误解,宦官当政最为诟病,东厂西厂到现在还是个有趣的梗。其中明朝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却很少为大众所知道。

在《明朝那些事儿》未出版之前,普罗大众想要了解明朝,大多只能通过阅读权威著作,但权威著作对读者的门槛高,读者对这种书的阅读兴趣并不高。兴许读者心血来潮突然想要了解明朝历史,但翻看这些权威书籍不到两页,便兴致缺缺。其次,快节奏时代,要读这种权威书目,实在是没有精力。

明朝那些事作者现在干嘛了(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三年赚四千万)(2)

《明朝那些事儿》就不一样了,他打破了《明史》断代史的编写规则,打破了权威人士波澜不惊的旁观历史,当年明月选择走进历史,成为历史。其笔下所写每一个人物即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也是他自己。在文字的感染下,使得读者即是观众,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书中故事的经历者。

他用的是最为大众的语言,最为大众欢喜的方式写出最接近真实的历史。其笔下所写的人物各个都是有血有肉的,文字是枯燥的,人们都喜欢有画面感的历史。

但,当年明月做到了,读《明朝那些事儿》给读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不是在读书,而是在看电影。所读到的每一句话,就能自然的在读者的脑海里演化为一幕幕场景,激动人心的情节处理,更让人忍不住探索剧情的发展。

当读者读完了整部书,在大呼快哉的同时却又不禁感叹“原来历史还能这样写”!

明朝那些事作者现在干嘛了(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三年赚四千万)(3)

无心插柳柳成荫

2009年3月21日,《明朝那些事儿》连载完毕,出版书销量超过一千万册,被中国官方认定为历史类书籍推荐书目,多次荣获当当“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当年明月凭借此书获得4199万元版税,但此书完结后并没有再继新作。

从记者的采访中我们才知道,原来当年明月在生活中,写作只不过是业余爱好,其本职工作却是公务员。而在我们的思维里,如果能写出如此畅销的一本图书,那么,作者本人完全可以脱离本来的工作,转身加入到专职写作的队伍中。

凭借《明朝那些事儿》作为敲门砖,后面在出版新作唐朝的、宋朝的等等,一定也可以收获不少。但,声名鹊起的当年明月却没有选择这一条路,他很清楚自己,没有被爆红的名声所蛊惑。

但有人说当年明月是迷恋权势,从最开始的普通公务员到2013年担任环保部宣教中心综合室副主任(副处级),到后来挂职河北省隆化县副县长,再到2018年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明朝那些事儿》像是他仕途的敲门砖。

明朝那些事作者现在干嘛了(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三年赚四千万)(4)

真的是这样吗?带有目的性的写作,功利性的写作能写出好作品吗?网文泛滥的时代,仅仅为吃饭而写的文章,其成就能达到当年明月的高度吗?

作品的好坏,读者最为清楚。刘震云就是最好的例子,编者对他不做过多的评价,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了解下。

只有来自作者心底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毕竟,如果自己都没有打动,又如何影响读者?当年明月开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初目的更像是圆梦,圆他自小的梦。

当年明月5岁时被书店《上下五千年》迷住,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到孩子对这本书发自真心的喜欢,他的父亲狠下心来,咬牙买下了这本书,而这本书花掉了他每月工资的五分之一。在那个年代,在作者这样的普通家庭,这笔书钱,并不小。

明朝那些事作者现在干嘛了(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三年赚四千万)(5)

《上下五千年》一直陪伴他整个小学,看完一遍便再看一遍。在小学里,他把这本书读了十二遍。后来,当年明月又开始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读到最后,却发现最钟爱原来是明朝,遂转身研读《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国榷》、《纲目三编》。

研读这些权威书目加深了他对于明朝的理解,也更加加深了他对于明朝的热爱程度。当然,当时明月之所以有时间去研读这些有关书目,是因为其本身工作强度并不高,有充裕的时间来研读。

越研究越着迷,与此同时,当时明月发现世人对明朝的误解有太多了,而随着2006年明朝文化的日渐火热,他心里的那一团火再也憋不住了。是时候了,年轻的冲劲使得他大胆的写出了他心里的大明朝,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初次试水的成功,带来的是坚定风格写作的动力。与其说日更两千字是不可思议的,不如说,日更两千字对他自己来说太少了。来自心灵最深处的言语,总有说不完的话。心是如此激动,笔是如此颤抖。但能写作的时间其实很少,一天还有很多事要干,正经工作不能丢。

明朝那些事作者现在干嘛了(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三年赚四千万)(6)

在对当年明月的访问中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到他写出本书的初衷,当问及是否辞掉现有工作而专职写作时,他用“一旦兴趣变成了工作,兴趣就消失了”这句话来否决。字里行间,其对于自己的成名认知十分清晰。

他在央视《面对面》中说的“我觉得工作是工作。我爸跟我说,无论你出多大名也好,出多大风头也好,你都得有一份正经的工作。”也更好的诠释出他写出本书的初衷。他受邀到这期节目的时间是2009年,前文提到他被提拔干部的时间是2013年,所以,说当年明月念眷仕途的说法是站不稳脚跟的。

至于为何没有在写新作品,其实从前文也可以推断出来。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成功是兴趣使然,他的兴趣成就了他,《明朝那些事儿》是他日积月累的效果,兴趣也是他作为业余作家却能写出好作品的原因。

明朝那些事作者现在干嘛了(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三年赚四千万)(7)

另一个原因就是时间充裕,当年写作的当年明月还只是个小小的公务员,工作任务不繁重,而现在担任处长,工作任务艰巨,处理的事情多,没有写作的欲望,又如何有心情来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年明月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他能选择继续进行本职工作,这是难能可贵的,成名的人物很难认清自己。当年明月能做到,摆脱名声,踏实做事,在浮躁的社会中,才不会迷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