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据说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而后演变成现如今的元宵节,它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而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不尽相同,其中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关于元宵节的英语单词(关于元宵节)(1)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历史传闻有很多,下面列了几个大家参考:

传闻一: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关于元宵节的英语单词(关于元宵节)(2)

传闻二: 据说汉武帝时期。宫中有一名宫女名叫“元宵”,此女长期在宫中不得与家中父母相见,因为思念家人整日悲痛不已。有位大臣东方朔很同情这位宫女,决定帮她,于是对汉武帝说,玉皇大帝要派火神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或火烧长安,想要逃过此劫,需由元宵姑娘在这一天做一些汤圆,因为火袖喜欢吃,并要长安城内全体臣民要张灯结彩供奉火神。汉武帝决定准奏,于是元宵姑娘见到了家人,从此以后,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流传下来这一天要吃元宵。

关于元宵节的英语单词(关于元宵节)(3)

  传闻三:我觉得应该是最真实的。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元宵节因⽉圆、灯明、时值开春、⼈尽团圆⽽寓意美好、圆满、兴盛、浪漫,也是⼀元复始,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关于元宵节的英语单词(关于元宵节)(4)

关于元宵节的英语单词(关于元宵节)(5)

关于元宵节的英语单词(关于元宵节)(6)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有很多,而我最喜欢的,要属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