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资讯】昨天,ET、张千里、@PhotoMadder一起前往了适马会津工厂,了解适马相机和镜头的生产加工过程。

适马会津工厂概述

适马会津工厂位于日本东北部福岛县磐梯山脚下。从东京出发,经电车、新干线、电车,差不多要4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这里。磐梯山有“会津富士”的美名,也是日本百座名山之一。一路上景色优美,让人心旷神怡。

1961年,山木道広先生创建适马公司。他在找寻人才的过程中,发现会津人勤勉、率直、纯粹、认真,于是便在1974年建立了适马会津工厂。到目前为止,适马在全球范围内只有这一家工厂,大到相机、镜头、闪光灯,小到机身盖、镜头盖都是在这里生产的。随着生产任务不断增加,会津工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会津工厂有建筑面积约7.8万平米,工作人员约1500名。月生产能力是10万只镜头、4000只机身。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1)

适马会津工厂平面图

一直以来,适马秉承着“small office big factory”的理念,即轻事务、重生产。与会津工厂相比,适马位于神奈川县的总部规模要小很多,只有约200名工作人员。适马现任社长山木和人先生也曾在接受其他媒体的访谈时提到:适马希望在产品、企业、员工、顾客以及一切有关事务之间保持平衡。把工厂设在日本,一方面是要维持产品的高品质,另一方面也想保护自己的员工。

由于路途遥远,我们抵达适马会津工厂时刚好赶上午饭时间,于是这次探访适马工厂之旅首先进入到“舌尖上的适马”时间。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2)

可供约500人就餐的食堂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3)

当日主菜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4)

盘子下面有计费用的芯片,可以快速结账

镜头的生产加工

适马会津工厂属于“垂直统合型”工厂,从原材料加工开始,几乎所有事情都是在工厂内部完成的。同时,原材料的调配与生产系统也是以当地及周边为主。

此前,ET参观过尼康位于中国无锡和泰国大城府的相机工厂,也参观过oppo的手机生产工厂。在上述地方,我们主要能看到的是“组装”部分,少见到镜片加工及机械加工部分。而在适马会津工厂,大到镜头镜筒,小到螺丝、铜片,都是在工厂内部完成的——正因如此,进入镜头卡口等机械部件生产车间时,第一感觉是很不像一家相机镜头工厂。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5)

正在经历车钳铣刨磨的镜头卡口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6)

镜头卡口半成品,依然是黄铜本色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7)

经过多道表面处理工序,最终变成我们见到的银色卡口。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8)

这么粗的待加工件,是生产300-800mm等超远摄镜头的原料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9)

一些特殊规格螺丝也是适马自己生产的

了解生产的朋友应该知道,在现代化生产加工中,模具和治具是非常重要的。在适马工厂里,有相当一批工作人员就是负责制造模具、治具,以及对它们定期检查、维护。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10)

模具的设计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11)

各种模具,这一柜子就价值上百万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12)

刚走下流水线的半成品遮光罩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13)

这是环形闪光灯的外壳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14)

75-300mm镜头的镜筒

从模具的生产加工,到镜片的生产加工,到镜组、整体组装,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应的检测、检验过程。不满足适马品质要求的零部件,或重新加工,或直接报废——在不允许拍照的非球面镜片加工车间里,我们看到了一张适马镜头内部非球面镜片的价目表,清晰写明了报废1片镜片的价格。像18-35mm F1.8这样的恒定大光圈镜头,所需要的非球面对于加工要求就非常苛刻,生产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废品。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15)

负责检查光圈叶片的工作人员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16)

对光圈叶片进行表面喷漆处理

我们知道,适马SGV镜头在出厂前都会经过A1标准的图像品质检查。所谓A1,其实就是适马约4500万像素的X3 CMOS(SD1/DP M系列)。下图中的黑匣子,就是A1测试箱。由于A1的CMOS是APS-C画幅的,所以检查全幅镜头时,CMOS部分会做上下左右的平移。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17)

正在通过A1测试150-600mm镜头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18)

刚刚发布的ART 50-100/1.8 DC HSM镜头

除了这些检测外,工厂内部还会见到针对不同温度、湿度以及震动条件的测试设备。

镜片加工过程大部分是不能拍照了,ET只授权拍摄了几个局部流程。这里简单和大家描述下镜片加工的流程:从原材料工厂(比如HOYA)送到适马工厂的镜片,本身是很粗糙的,需要经过粗研磨、细研磨才能变成透光率和形状基本符合生产加工要求的镜片。而后,镜片还需要经过取芯(只保留镜片中画质最好部分)、精细研磨、镀膜等处理。适马目前所采用的超级多层镀膜,通常要对镜片镀膜6-12次。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19)

镜片加工车间

适马日光机评测(探访适马会津工厂)(20)

镜片加工车间

除了生产车间外,工厂内部还有一些设计人员以及维修人员。后者专门负责日本范围的产品维修,以及受理全世界范围寄送来的“疑难杂症”。

整个参观过程,给人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品质感,是区别于一些大规模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理念。经过这次参观后,ET对“小公司”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至少是在相机、镜头这一领域,打造一家“小而美”的公司不仅仅是可行的,同时是会给人留下不同印象和文化符号的。

微信扫码关注 更多干货顷刻拥有

更多阅读:

计算机先驱克拉克逝世 曾参与研发首款晶体管PC

除了裸眼3D手机 Focalmax还带来了这些产品

除了裸眼3D手机 Focalmax还带来了这些产品

索尼4K HDR电视新品国内上市 8999元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