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谈真实历史(马伯庸30岁的人生)(1)

文 | 如梦

马伯庸谈真实历史(马伯庸30岁的人生)(2)

永远别放弃自己的生活。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

有人问:失恋和失业,哪个更痛苦?

年轻人会说:失恋。

中年人则会说:失业!

年轻时,都在为自己活着,过了30岁,就是为了让身边的人好好活。

常常听到别人说:

30岁以后,生活就只剩下挣钱。

因为要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要让父母有尊严的老去。而自己,早已成了那个最不重要的人。

但是,放弃自己生活,就能一切安好吗?往往并不会。

关于人生顺序,有一句古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要知道,所有宏大的理想,都要从关照自己的成长开始,只有当自己成为一个丰富、有趣,多元的人,才能给孩子、父母以及身边人更好爱。

前段时间,读者君采访了80后著名作家马伯庸,对于生活、历史、读书等话题,马伯庸有很多成熟的想法,颇有见地。

《读者》&马伯庸——从历史中照见现实

一个合格的中年人,重要的不是委屈自己,而是让自己足够丰富、充实,活成一束光,去照亮身边人。

身体上的自律,意味着精神上的自由

当一个上班族,不用再朝九晚五的工作时,是一种什么体验?

马伯庸的回答是:自律。

2015年,在辞职写作后,本以为会很自由,不再被约束。

但后来,他发现其实越没有工作越需要自律。

要知道:自由了也不能完全散漫,否则人和工作都会垮掉。

所以,专职写作后,他依然和普通上班族一样:

每天七点起床,八点半准时踏进自己的工作室,或者找个咖啡厅,然后打开电脑开始写东西,写到晚上五点钟结束,回家休息。

如今,很多人抱怨加班现象,仔细想想,或许不是工作的原因,而是自己的问题,没有自控力,不能专注的工作,拖拖拉拉......

自律说起来是件轻松的事,但每一步都需要强大的自控力和坚定的意志。

从工作到生活,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辞职之后,马伯庸还做了另一件事:坚持运动。

马伯庸谈真实历史(马伯庸30岁的人生)(3)

效果显而易见。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脂肪肝没了,人也精神了,就连写稿的效率都提升了。

运动,除了能改变精神状态,往往还能让人走出生活的瓶颈期。

碰到瓶颈期,其实就像失眠一样,当一个人失眠的时候,你是越着急睡觉就越睡不着,反而这个时候你出去走一走,出去做点别的事情,过一会儿睡意就来了。

当你陷在一件事,焦头烂额,却毫无进展,就去跑步吧。

因为你在跑步的时候没有办法做别的事情,唯一能做的就是思考,同时又在大量的吸氧,会让你重新梳理思路,迸发灵感。

作家村上春树,也是一个跑步爱好者。

他曾说:跑步让他减掉多余的体重,戒掉烟瘾,重要是,也伴随着他小说创作的整个过程。

自律,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自由,如果想让生活有所改变,不如就从自律开始吧。

真实、坦诚,是最珍贵的品质

最近,明星频频因为人设崩塌而被送上热搜。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成了吃瓜群众的日常。

反倒那些真实的人,让人觉得珍贵。

演唱会上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到哽咽的朴树,让人为他真性情的一面动容;被人抓拍到发福且穿着朴实、在街边小店吃羊肉泡馍的王菲前夫、音乐人窦唯,不禁感叹仙气十足、与世无争……

看惯了精心准备的一颦一笑,难得的不加修饰,反而真实的让人踏实。

在当下这个时代,从明星到普通人,真实越来越难得。

晒美食、晒读书,晒旅行,每个人都开始在朋友圈包装自己的生活,假装“过得很好”,当分享变成炫耀,人生便一点点失真。

马伯庸谈真实历史(马伯庸30岁的人生)(4)

浮于形式的追求,往往容易然人迷失自己。

知乎上有人问:马伯庸最好,最有趣的作品是什么?

本想看看大家的推荐,结果往下一划,看到马伯庸自己贴了一张儿子马小烦的背影照。

原来最好最有趣的作品竟然是:孩子。

瞬间忍俊不禁。

为了感受历史的真实,马伯庸曾经专程走过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那条路。

我发现其实远远没有史书上写的那么轻松,这中间需要大量的准备过程,还要面临极其多的困难......

当你真实感受过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险阻,就不会只看到他足智多谋,而是真切的感受到智谋之下,坚韧不拔的精神!

《出师表》一文,读来,便能懂其中肺腑之情。

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是人生宝贵的经历。

每一本书,每一次旅行,能实实在在留下来的,是带给我们的成长和体验,而那些朋友圈的打卡,只能是一时虚荣心的满足。

要知道,没有多少人,会记住我们精心经营的人设,坦诚和真实,才是最吸引人的特质。

读书、旅行,让你看得更远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人只有借助读书,才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书里,你可以“看”到强大的秦国,如何一步一步蚕食、最终灭掉六国。可以和埃及法老一起检阅高大的金字塔。

山海奇怪、秦风汉韵、魏晋风流、盛唐气象,这些辉煌都可以在书里领略。

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我们了解了不同时代,不同人身上那些生命中的挣扎,选择,和解,从而在现实中指导我们的生活。

正如马伯庸所言:

虽然生活的环境在变、科技在变,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都在变,但是最核心的一点人性永远是不会变的,那种人性中的真善美、人性中的丑恶、人性中的贪婪,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事原则,永远都不会变的。

所以,从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到很多前人的经验,然后去芜存菁,让我们得到更好的升华和学习。

《文心雕龙》中说:思接千载,心骛八极。

读书给与我们无限的想象力和思考。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的话,想象力是建筑在你大量的阅读,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之上。

如果你什么都不读,什么都不了解的话,那么根本就没有想象力,因为想象力一定是超越目前我们人类所知道的经验,如果你连这些目前所掌握的经验都没有的话,谈何超越呢?

读书,有时候如一趟世间旅行,追溯过去,理解现在,照见未来。

马伯庸谈真实历史(马伯庸30岁的人生)(5)

但是很多时候,读书,毕竟不是亲历亲见,少了身临其境的验证、印证。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有很多东西是文字无法表达的,俗话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不去长城,怎么感受秦朝的兴盛和衰落;

不去河西走廊,怎么知道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传递着多么伟大的文明。

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不能言说的美,需要有心的人,用脚步一步一步去丈量,用心一点一滴去阅读。

马伯庸说:

旅行中,你所看到的事情,你所见到的景色,你所感受到的那种氛围,是当年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历史人物同样感受到的,这样你很容易就能够去理解他们的很多想法和抉择。

读书、旅行,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更好的与周遭的一切相处。

所谓的当下,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而所谓历史,其实也是刚刚过去的当下。

如果你当前的的生活毫无生机,或者充满疲惫,不如从这些小事开始做些改变吧。

掌控自己的人生,坦诚的面对身边的一切,用阅读和旅行,让自己走得更远。

从历史的细微之处,学会经营生活之道。

在此,读者君推荐马伯庸的全新历史纪实作品《显微镜下的大明》,从细节当中,编织起一个复杂的大明帝国,于细微处读懂真正的古代中国。

推荐阅读:马伯庸新作↑↑↑

作者:如梦,读者君的人。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别让“垃圾快乐”毁了你的生活

☞人生必读的2本书,让你博古通今(人手一本)!

☞穷养富养,都不如这20条教养(有孩子必看)

☞凡事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建议所有人看看!)

责任编辑x如梦 值班编辑x如梦

马伯庸谈真实历史(马伯庸30岁的人生)(6)

马伯庸谈真实历史(马伯庸30岁的人生)(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