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要闻(应急聚焦一周应急聚焦)(1)

应急要闻(应急聚焦一周应急聚焦)(2)

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 震中2个酒店全塌引发讨论

应急要闻(应急聚焦一周应急聚焦)(3)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为泸定县磨西镇附近的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地震发生后与外界通讯一度中断,此外,受地震影响,震中及附近部分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受损。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二级地震应急响应,全力组织人员搜救。据官方通报,截至9月11日17时,地震已经造成93人遇难。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消息,截至9月12日8时0分,四川泸定6.8级地震共记录到余震2715次:其中4.0-4.9级地震2次,3.0-3.9级地震14次,3.0级以下余震2699次,目前最大余震4.5级。

震中海螺沟2个酒店楼体全塌 网民议论纷纷9月5日泸定地震发生后,震中磨西镇的通讯一度处于中断状态,直到19点才恢复。位于震中长征酒店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有2个酒店基本上全塌了。截至9月6日晚,荔枝新闻的一条相关视频已获得643万余次观看量、2100余条评论。

对此,大部分网民为四川加油:“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希望成都平安,四川雄起!”;“愿四川快快好起来,否极泰来”。

有网民感到庆幸:“幸好最近疫情防控没有接待游客,不然后果太严重了”。

也有网民质疑相关部门职责是否到位:“地震带上的房屋抗震等级,究竟有没有在严格把控?”;“这是酒店、民宿,工商部门应该管,不够抗震等级就不该发执照,否则塌下来伤亡惨重”;“每次出事,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有网民指出自建房的隐患:“5.12之前造的自建房基本管不了”;“偏远山区或区县自建房多,没有钢架支撑,经不住折腾的”。

也有网民表示:“景区的客栈是木材房,做不了框架结构。5.12后的商品房都是框架结构,能防震的。地震是天灾,真没必要啥事都跑出来问责”;“地震带上,如果刚好在断裂处,你房子再强大也没用。地震一来直接地面撕裂,所谓的抗几级地震都是扯淡”。

专家分析泸定地震 多地网民均认同应多关注地震空白区9月6日起,央视新闻《新闻1 1》栏目、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科学报等媒体陆续邀请了相关专家,对此次泸定地震进行解读。关注内容包括分析此次地震带状况、预测未来中国地质灾害隐患、解答地震是否与气候相关联等问题(具体内容详见本期“观点采撷”)。环球时报、观察者网、红星新闻、大象新闻等媒体也转载了相关科普。

有专家表示“未来应关注以往地震空白区”,对此不少网民表示认同:“此专家说到以往的地震空白区域华南区域、东南沿海区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是啊,这二年华南干旱也很严重”;“我认为不一定发生在四川一带,以往的地震空白区域,或多年来没有发生大地震的华南地区、东南沿海等地值得重点关注”;“作为汕头人,其实也在担心,虽然地震还不算频繁,但100多年前也曾发生过7级地震,希望永远不要发生大地震,但又不知道意外又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也有网民认为地震和气候有一定影响:“我就在东南沿海地区,今年夏天的高温酷暑至少持续了两个多月,梅雨季节没下雨,气候确实反常”。

有网民建议要加强房屋的防震设计:“我感觉四川地震区都不要建高楼,尽量选择平地住,易安全跑出,买楼也勿买高楼,逃生速度快,能安全”;“在几个地震带,要加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汕头在80、90年代,有在建筑原本基础上放置‘类似橡胶气垫’的例子”;“在四川建房必须加强防震设计,旧房加固,能够抗八级以上地震”。

还有网民建议:“居民能不能尽可能的迁移搬离地震带?”;“尽快研发地震预报仪器,解决预报地震难题”。

泸定地震后出现不实信息官方第一时间辟谣地震发生后,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不少与地震相关的不实信息。9月6日,四川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热传涉地震谣言进行了梳理,提醒大家不要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谣言包括:成都高新区一小区楼间横梁摇断、地震时一男子高楼跳伞逃生、成都温江一小区的楼因地震被摇歪等。

人民日报以“任何消费疫情灾情的做法都不厚道”为题发表快评:疫情当前,又逢地震,既要疫情防控,又要抗震救灾,颇为艰难。在这一背景下,请多一些支持,而不是添乱;多一些祝福,而不是撕裂。如果借机渲染情绪,故意扰乱人心,乃至无事生非,造谣生事,就该受到处理。

https://weibo.com/7452068877/M4lwh5nKF?type=comment

北京晚报则以“莫让谣言成为地震次生灾害”为题发表评论:强震袭川,牵动人心。救援争分夺秒,各种社会资源都十分宝贵,人心稳定与否更是直接影响大局。谣言流布,不仅放大公众焦虑,带偏关注焦点,反复辟谣更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堪称地震的另一种“次生灾害”。

https://weibo.com/1703371307/M4sA3cWfV?from=page_1002061703371307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_rnd1662625558630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文提示,全媒体传播时代,网络谣言与突发事件往往相伴而生,在地震和新冠疫情两种灾害并发时,恐慌心态使公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巨大的不确定性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借以利用。面对突发事件伴生谣言,应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于民众关心的问题要迅速回应公众疑惑,最大限度避免负面情绪发酵造成误解以及大范围恐慌。以及要加大对谣言源头的追查力度,对于故意制造、传播谣言蹭流量的自媒体依法予以足够力度的惩戒。

https://mp.weixin.qq.com/s/6veQvpN0lRL27cPHBYe8cw

对此,有网民呼吁:“别造谣生事,愿四川人民平安”;“对散布谣言不实信息者应该追究其责任”;“应该严厉追责,这种谣言搞得人心惶惶”;“造谣的直接抓啊,造谣成本低不就导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有网民提出,官方辟谣态度需更加严谨:“专家讲影响不大,说明还是有影响的,模棱两可的发布也是不对的”;“楼房到底歪不歪并非小事,先经科学检测后再下结论。越是权威,越要严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3104766556137980

应急要闻(应急聚焦一周应急聚焦)(4)

2022年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应急要闻(应急聚焦一周应急聚焦)(5)

9月6日至7日,2022年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今年疫情期间苏浙皖三省应急厅第一时间给予上海应急物资援助,长三角应急协同联动机制经受住了实战考验。接下来,四地将按照“一体化协同、高质量示范、项目化推进、清单化落实”的总体工作思路,将应急管理专题合作重点事项落实落地。

https://mp.weixin.qq.com/s/bTWAArP9Ogt3NkpWpSARfg

《上海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2-2035年)》正式发布

9月6日,由市应急局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组织编制的《上海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2—2035年)》正式发布。规划目标指出,到2035年,城市综合防灾安全功能韧性、过程韧性和系统韧性显著增强,城市综合防灾安全维持力、恢复力、发展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高效科学,城市综合防灾安全空间韧性格局基本形成,重要防灾减灾工程布局科学合理,安全韧性城市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全方位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全、更放心。

https://mp.weixin.qq.com/s/rT_mwMjxXL4gvOslpgl6iA

本市开展消防灭火综合演练

应急要闻(应急聚焦一周应急聚焦)(6)

9月7日,2022年上海市佘山森林灭火应急综合演练在上海松江区举行,来自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应急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的负责领导出席并观摩了演练。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度假区管委会、松江林场等22家单位参演,“出动”10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共计320人,调用消防、气象、环保、医疗等32辆专业车辆,检验了区森林火灾防范处置机制及应急处置队伍快速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

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2/09/08/848019.html

应急要闻(应急聚焦一周应急聚焦)(7)

地震带活动和次生灾害影响,需留意地质和气候变化

应急要闻(应急聚焦一周应急聚焦)(8)

《中国科学报》:四问泸定地震:断裂带异于汶川地震,与气候异常是否存在关联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四川省内最主要的断裂带有三条,分别为松潘—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以及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此次泸定地震震中位于三大断裂带的交会点附近。尽管所处断裂带不同,但此次泸定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一样,都发生在更大的南北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局几十年来一直认为,这里存在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风险。针对一些网民“干旱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兆——大地震发生前地层的摩擦会导致发热,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干旱。唐山、汶川地震后还都发生暴雨或冰雹等气象灾害”的观点。王暾认为其科学证据不足,不能把“偶然现象视作必然”,进行“伪关联”。他建议,科学引导网上舆论,正常开展防震减灾工作。

王暾则表示,2008年以来,我国相关技术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先世界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在联合国倡议的从单一灾害到多灾害预警乃至灾害链预警方面,我国的实施力度全球领先,地震预警和道路交通应急联动渠道丰富;未来仍需继续提升、改善现有应急管理机制和措施。

https://mp.weixin.qq.com/s/gfxTP1glrY7h6rI8ewUptg

对于“四川震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是否考虑搬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处副处长胥良认为: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主要发生在甘孜、雅安,它本身就处于青藏高原向平原过渡的地方,是地质灾害高发区,高山峡谷区的建设用地、耕地都非常稀缺。这里虽然人口比较少,但有些地方城镇、村庄人口还是相对比较集中。我们在排查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隐患,对这些城镇、村庄威胁还是挺大的。四川省此前就一直在做搬迁工作,已经搬了很多,在地震灾区这两个地方,已经搬了差不多1000多户。

对于灾后重建选址要考虑哪些因素?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地震灾害研究中心主任任俊杰认为:重建选址应该遵循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包括抗震设防与防灾减灾相关规定。从本次地震来看,远离断层,这个地震灾害损失就会小很多,因此灾后重建要尽可能避开地震活动断层,禁止横跨活动断层修建建筑物。对于一些无法避开的地区,比如说一条路,肯定要穿越这个活动断层,我们要避免像桥梁或隧道穿越活动断层。另外从本次地震房屋破坏情况来看,如果抗震设防严格按照标准来建的情况下,破坏程度要小很多,因此在灾后重建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抗震设防要求来进行建设。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表示,其担心中国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发生像汶川地震这种8级左右的大地震,因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头几年,都发生过几次8级以上地震。但具体在哪儿发生,目前还很难预测。不一定发生在四川一带,以往的地震空白区域,或多年来没有发生大地震的华南地区、东南沿海等地值得重点关注。

中国早在1957年就绘制出了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这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评估方式。从实践检验来看,1990年绘制的第三代烈度区划图效果相对较好,风险等级和此后十年全国地震活动实况较接近,6级以上地震基本上都落在了区划图烈度为7度以上的区域里。从风险评估的角度,未来应更多考虑如何有效提高对地震危险性的预测。

https://mp.weixin.qq.com/s/_bZ6REkPHP380E5NTcwSkg

end

▌来源:宣教中心、东方网政务中心

应急要闻(应急聚焦一周应急聚焦)(9)

就是对应急人最大的鼓励!

应急要闻(应急聚焦一周应急聚焦)(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