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电视剧版权官司打到日本去了(日本竟把PPP写进了电视剧)(1)

为了借鉴职业穿搭,看了一部日剧《晴~综合商社之女》,大结局竟然讲述了一个PPP项目投标的故事。虽然电视剧有夸张的成分,但能体现出日本PPP的一些特点。

剧情介绍

女主人公海原晴在日本一家综合性商业公司—五木商社工作,五木商社从事的是跨行业的全球化商业投资,覆盖餐饮、服装、医疗、航天、传媒等多个领域(俗称"从拉面到火箭"),海原晴所在的部门—经营企划部负责商业项目的策划,对接各种资源促成项目落地盈利。

副社长高山给了海原晴部门一个任务,奈良县新机场建设项目的投标。PPP在日本称作"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私人主动融资),剧中也对PFI的概念做了解释,系指政府公共部门委托民营企业建设、维护公共设施并提供公共服务。这个机场项目正是一个PFI项目,中标方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项目吸引了各大商业公司参与,竞争激烈。海原晴需要带领团队制定出项目的投标方案,在竞选中胜出。

方案编制

电视剧拍摄的内容比较简单,重点在海原晴对机场商业配套的选择上,引进公司旗下的拉面店、服装店、电影院、医院等,通过店铺的经营聚拢机场的商气、人气,扩大商业消费。从这个思路来看,日本对于机场这类能带动地区社会发展的大型PPP项目,考量的关键是项目经营,能够实实在在地产生商业利润,而非政府需要付费多少,才能让项目具备可行性。

国际上PPP项目做的比较成功的企业,例如法国万喜(Vinci Group),它的机场项目也是通过经营获利,在2017年为整个公司贡献了20.29%的收入和20.43%的利润。五木商社的优势正是商业经营,因此有足够的信心赢得此次竞标。

政商关系

项目信息实际上是厚生劳动大臣(相当于我国卫生部、社会保障部部长)一乘寺提供给高山副社长的,他的条件是五木商社选择他弟弟的一乘寺建设公司,作为这个项目的施工单位,一乘寺大臣已经打通了当地关系,确保让五木商社中标。

这里体现出日本PPP项目"两标并一标"的招标流程,项目的建设方由社会资本直接决定,施工企业属于社会资本的分包商而非联合体关系,并且施工企业的选择要明确在社会资本的投标方案中。

剧中还有一个细节是,一乘寺大臣的儿子小一乘寺恰好就在五木商社的经营企划部工作,但没有安排他承担任何的工作,即使大家忙得团团转,他依然在电脑前打游戏。用高山副社长的话说,"他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待在这里,五木商社就能接到重要业务"。

良好的政商关系,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亲"和"清",PPP项目中标以及实施的确需要亲近的政商关系,但太"亲"就"不清"了,可能涉及暗箱操作与腐败。高官子女在企业任职的这种政商利益往来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国内也有外国投行聘用政府、国企领导子女,国内企业为"走出去"承揽海外业务聘用外国官员子女的例子。

高山副社长经过艰难斟酌,决定正大光明地参与竞争,从多家报价中挑选了一家价格低、信用好的建筑公司作为施工单位。

中标结果

五木商社失败了。中标方是四红商社(名字起得很随意啊),这家公司选择的施工单位是一乘寺建设公司,有证据表明一乘寺大臣和四红商社的社长频繁接触,个中关系不言而喻。看来在日本,实力敌不过关系也是常有的事。

结局虽然遗憾,主人公们并没有气馁,继续奋战在项目一线。电视剧反映了现实的无奈,但也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坚持"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守住原则和底线,面临诱惑时不动摇,面对利益时不取巧,即使失败也无愧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