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0日专电题: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其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玉柱个人资料?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玉柱个人资料(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其人)

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玉柱个人资料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专电题: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其人

新华社记者

5月8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去世。

从艺70余年,李世济艺术人生与程派艺术息息相关,与京剧事业血肉相连。她用尽毕生精力解读程派精妙,打开了程派新局面,展现了程派新气象,是京剧程派艺术的杰出传人。

(小标题)拜程砚秋为义父,得梅兰芳指点,获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提携

李世济祖籍广东梅县,1933年5月4日出生于苏州,长于上海,1938年开始学戏,曾得到赵桐珊、陶玉芝、朱传茗、王幼卿、李金鸿等先生的传授指点,习青衣。1945年,她拜程砚秋为义父,演出程师亲传剧目《贺后骂殿》,一举博得“小程砚秋”的美名。1953年,她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肄业,组织“李世济剧团”巡回演出。

1954年至1955年间,李世济获得梅兰芳先生指点,1956年参加北京京剧剧团,获得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先生提携,长期合作演出《桑园会》《三娘教子》《朱痕记》《法门寺》《审头刺汤》《南方来信》等剧目。同年,李世济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李世济随程砚秋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获得银质奖章。

(小标题)以严肃的态度继承程派,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创新

1978年,李世济调入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院),全身心投入对程派剧目的整理复排、移植改编及新创剧目排演。

她以严肃的态度继承程派,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创新。她演出剧目包括整理恢复的《锁麟囊》《六月雪》《牧羊卷》《贺后骂殿》《玉堂春》《春闺梦》《荒山泪》《游龙戏凤》《法门寺》《三击掌武家坡大登殿》《龙凤呈祥》《鸳鸯冢》等,整理改编的《文姬归汉》《梅妃》《碧玉簪》《祝英台抗婚》等,移植改编的《陈三两爬堂》,新编历史剧《则天武后》及现代戏《南方来信》《党的女儿》《刑场上的婚礼》《刘三姐》等。

新时期以来,她演出的剧目呈现出新面貌:演出最多的《锁麟囊》风格独特,芳华永驻;《文姬归汉》突出民族团结的主题,新增“送儿女”唱段婉转深情,成为广为传唱的曲目;《梅妃》强化家国气节,营造古典意境,是一出颇具韵味的作品;移植改编剧目《陈三两爬堂》汲取地方戏曲之长,在程派艺术与兄弟剧种的结合上做出了可喜的尝试;新编历史剧《则天武后》成功塑造了一代女政治家的形象;现代戏《刘三姐》运用民歌元素,富有生活气息;《南方来信》音乐构思完整,唱腔设计在现代戏中运用流派唱腔做出了有益尝试;京歌《蝶恋花·答李淑一》贯穿传统与现代,保持了古典风韵同时勇于探索出新,是一首广为传唱的作品。

(小标题)将程派唱腔表现得更加丰富细腻,呈现出清新流利、明朗洒脱的程派新品格

李世济和京剧音乐家唐在炘一起,关注时代发展,尤其面向青年观众审美需求,对程派艺术进行了审慎的精心整理与发展,尤其在声腔艺术上做出了卓越的独特贡献。

李世济天赋亮嗓,音域宽广,高低驰骋,自由灵动。她和唐在炘一方面对程派剧目中原有的唱腔进行了加工润色或较大修改,一方面重新设计部分剧目唱腔,揉合各种声乐技巧,演唱含蓄中见轻灵,沉郁中藏隽秀,将程派唱腔表现得更加丰富细腻,于凝练幽咽、华美典丽中呈现出清新流利、明朗洒脱的程派新品格。

(小标题)对学生因材施教,让青年演员受益匪浅

近年来,李世济因糖尿病身心俱损,但她带病坚持传承、发展、传播京剧艺术。

为备战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国家京剧院先后将程派经典保留剧目《文姬归汉》《武则天轶事》(《则天武后》)纳入重点整理复排项目,李世济多次带病参与整理复排工作,亲临剧院参加论证会议,提出宝贵意见。

炎炎夏日,李世济坐着轮椅,戴着墨镜(因眼疾)亲自到排练厅给弟子抠戏,并多次到排练现场指导乐队练乐,带着高倍望远镜审看彩排、演出。李世济邀请青年演员去她家学戏,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外地学生来京学艺,吃住都在李世济家,她负责说戏,丈夫唐在炘同时负责教琴师、说乐队。李世济针对院内外学生因材施教,让青年演员受益匪浅。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李世济坐轮椅参加大型交响京剧演唱会排练,由学生扶着上台圆满完成演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热爱京剧,为京剧事业不惜奉献的崇高精神。

她担任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中国京剧艺术流派研习班导师,参与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等各项重大活动,演出足迹遍布祖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