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一句词。清通旷达的智者苏轼当然知道啥时候月亮最明。那就是每月的阴历十五。《千字文》中“日月盈仄”的“盈”说的就是月亮。盈是充满的意思。苏轼的《前赤壁赋》第一句话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是什么意思呢?阴历每月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为什么称望呢?因为西天太阳没落,东方圆月已经升起,日月相对而望。

国学之列子第十五讲(国学讲座第二节)(1)

(图片来自网络)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什么呢?朋友们都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线。地球围绕太阳转动,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当月亮背向太阳的一面转向地球时,我们看不到月亮,这天就是阴历的初一,称为“朔”。从阴历初三出现“一弯新月”到上弦月、十五的满月,再到下弦月,直到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称为“晦”。

我们写文章经常写“上弦月和下弦月。”上弦月一般农历初七、八时有,下弦月是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有。有句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半边天空,西半边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

国学之列子第十五讲(国学讲座第二节)(2)

(本人书法作品)

仄是倾斜的意思,说的是太阳。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正午的时候位置最高,一过午时就叫仄。

辰宿列张这句话出自《淮南子》。《淮南子》一书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共同著作的。《淮南子》中有一句:"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这句诗的“星辰”说的是星体,是辰的广义。狭义的辰是北辰,指的是北斗七星。辰又指太阳所行黄道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辰宫。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根据星星的表象、运动轨迹、位置规律变化等特征,将星空划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星宿”。

国学之列子第十五讲(国学讲座第二节)(3)

(图片来自网络)

“三垣”分别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因为这三块区域的边界上有许多繁星间隔,像墙一样,所以称垣。紫薇垣在北天的中间位置,意为天帝居住的地方。太微垣位于紫微垣的东北,意为是天帝和大臣们办公的地方。天市垣位于紫微垣的东南,意为是天上的集市。

“四象”即是把天空的东、南、西、北的星星,以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分为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又称“四灵"或者“四神”。

为了观察日、月、金、木、水、火、土七颗星辰的运动,古人选择了二十八颗星星作为对照的标记,称为“二十八宿”。

星和宿是有区别的,单颗的称星,一颗以上的一团星、一组星,就叫宿。列和张就好理解了,即是排列悬挂的意思。(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