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竹篱笆(篱笆爬满牵牛花)(1)

牵牛花,形如喇叭,乡亲们又叫它喇叭花。牵牛花的花期很长,从炎炎的夏天,一直开到凉风徐徐的秋天,而且秋天是花朵最繁盛的时期。不过,在我心中,牵牛花不只是一朵花,而是一个时令,有谚语云:“牵牛花儿开,淴浴淴到晏(音an)。”说的是只要牵牛花开了,气温就会骤然攀升,从此小孩子即使整天泡在湖江里,也不会染病。小时候,我对牵牛花的期盼,其实是初夏时节对游泳戏水的向往。

我幼小生活在农村,牵牛花几乎充盈着我的整个童年。那时牵牛花最闪亮的场所,无疑是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篱笆。我家老屋前曾有一个菜园子,四周围着篱笆,每年从初夏到深秋,都爬满了牵牛花,成为村子里一道古风古意的风景。

牵牛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梅花的疏影横斜,它是很平民化的小花,却有一种小家碧玉般的婉约美。在我眼里,牵牛花宛如邻家熟稔的小女孩,篱笆成了它展示才华的舞台,枝蔓伸展到哪里,花就开到哪里,淡红的、天蓝的、浅紫的,交相辉映,把篱笆扮成五彩缤纷的花墙,引得蝴蝶、蜜蜂穿梭其间,翩翩起舞。

我认为,在乡下农家村舍旁、田野小径边,只有篱笆与牵牛花才是最佳搭配。绿叶婆娑、楚楚动人的牵牛花,婀娜多姿,临风摇曳,远远看上去,整道篱笆恰似一幅随风摆动的画卷,不仅给乡村平添了别样的一番风情,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愉悦。

牵牛花美丽、质朴,就像农家的孩子一样,不骄奢,不招摇,也不自卑。不管土壤多么贫瘠,只要有土有水有阳光,就顽强地生长,相互鼓励着往上攀爬,往远处延伸,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热情奔放地开着。因此,古往今来,牵牛花深受人们喜爱,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笔下,显得很有灵性。“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倚玉栏干。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秦观笔下的牵牛花是一位下凡的仙女,常跟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寄予着世人美好的愿望。“素罗笠顶碧罗檐,晚卸蓝裳著茜衫。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簪。”杨万里笔下的牵牛花变成了一位扶着竹篱远眺的村姑,用一种近乎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牵牛花的钟爱。“圆似流钱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秋深结此花。” 天孙指的是织女,是说牵牛花是织女的相思泪变成的,林逋笔下的牵牛花好像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少妇,让人顿生几分怜悯。

齐白石也喜欢牵牛花。晚年他精心画了一幅《牵牛花》,并在画跋中写道:“予偕山子晓霞山之西,大岩之东,岩之牵牛,常有花大如斗。予九十二岁时,一日翻旧簏得予少年时手本,九十二始用之。”可见牵牛花年幼时就种在画家心中了。

而郁达夫呢,对牵牛花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还分出了高低优劣。在《故都的秋》一文里,他说:“我以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深以为然,虽然枝叶繁茂,可是,牵牛到底不是热闹喜庆的花,唯有深蓝或白色才略显寂廖之意。”当然,这是郁达夫心目中的牵牛花,对于我来说,在漫山遍野的野花中,最喜欢的还是牵牛花。

今年初夏的一天,我带着小外孙回老家探望父母,刚到村口,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篱笆上开满的繁星一样的牵牛花,看上去如同一群聚在一起玩耍的孩子,热闹而温馨。我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插在外孙的发间,逗着他说:“六宝像个小姑娘。”外孙或许已有了朦胧的审美意识,戴着牵牛花觉得很漂亮,开心得手舞足蹈,一边拍手一边咿咿呀呀地唱起了儿歌。恍惚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小喇叭,挂篱墙,只好看,吹不响……”那首唱醉了我童年时光的歌谣,情不自禁地回响在耳边……

“绿蔓如藤不用栽,淡青花绕竹篱开。”那些爬满篱笆的牵牛花,正缠绕着栽在篱笆中间的同一株树枝,争着,抢着向上攀延,唯恐自己落后于别人似的。我喜欢牵牛花,就是喜欢它努力向上的劲头,勇于攀登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