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曾任中华民国“代总统”的李宗仁回国了,回国的他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然而李宗仁并未沉浸在喜悦中,他心中始终有一件事放不下。

李宗仁告诉自己的好友程思远,自己曾经做了许多错事,要找个时机登门向宋庆龄认错道歉。

基于这样的想法,这年的10月5日,李宗仁来到了宋庆龄的居所,并郑重地向她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那么,李宗仁究竟做什么事,为何要向宋庆龄认错?宋庆龄又是如何回应的?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

李宗仁

一、李宗仁派‘特使’甘介侯:传信宋庆龄

1949年初,蒋介石为了给自己争取收拾残局的时间,宣布了引退决定,并将“副总统”李宗仁推上台,代行“总统”的职权,在这之后,蒋介石便退到了幕后,开始操控着国民党军队的撤离。

李宗仁在上任“代总统”之位后,深知国民党的败局已定,为了创造变数,李宗仁决定从宋庆龄入手,希望宋庆龄担任国民政府的领导,与他一起谋划大事。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2)

基于这样的想法,李宗仁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蒋先生凌然引退,仁以基于个人对国家之责任,不得不出面勉维现局。尤赖夫人出为领导,共策进行,俾和平得以早日实现,国家人民实深利赖。”

李宗仁写完这封信后,对特使甘介侯郑重地交代,这封信务必要送到宋庆龄的手中,尽全力劝说宋庆龄来国民政府。

这年1月24日,甘介侯抵达了上海,宋庆龄亲自接待了他,在这次会谈中,宋庆龄告诉甘介侯,自己对李宗仁为和平努力的态度很是感动,但自己不会“出山”参与到国民党的事务中,就这样,宋庆龄明确地拒绝了这件事。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3)

甘介侯年轻时的照片

然而,甘介侯却不打算放弃,他开始频频地拜访宋庆龄,让宋庆龄烦不胜烦,颇为苦恼的宋庆龄,将自己的愁绪都写在了信里,寄给了自己的外文秘书王安娜,她在信中表示:“亲爱的安娜,甘介侯一天来我这里好几次,他简直就是废话连篇。”

显然,宋庆龄并不相信李宗仁的“和平”承诺,使者甘介侯的频繁拜访,也未能在她的内心掀起任何的波澜。

在这段时间,李宗仁派出了大量的国民党特务,让他们潜伏在宋庆龄居住的居所旁监测,国民党的这些做法让宋庆龄大为失望,所以,宋庆龄一直未曾复函李宗仁,她早已看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由于李宗仁的特使甘介侯迟迟在上海不走,还每天拜访宋庆龄,所以,上海的社会里出现了一种声音,许多报纸都造谣了蒋介石下野,宋庆龄出山的消息。

宋庆龄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发表了辟谣声明,并明确对上海各界人士表明了自己拒绝的态度。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4)

宋庆龄与孙中山先生

二、李宗仁亲自拜访宋庆龄

2月2日,迟迟未曾收到复函的李宗仁坐不住了,这天,他乘坐着专机来到上海,打算拜访宋庆龄。

李宗仁对宋庆龄请求,希望宋庆龄能够转达他“谋求和平的诚意”,宋庆龄在听了李宗仁的要求后,为难地说道:“德邻先生,我在曾经就已经明确的表示过了,你们国民党在未实施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前,我是不会参与国民党内的任何工作的。”

其实,早在1927年7月,宋庆龄便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在当时,汪精卫与蒋介石背弃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原则,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让宋庆龄心寒不已,所以宋庆龄便选择了与国民党决裂。

这次,面对着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的拜访,宋庆龄依旧不曾妥协,他毫不犹豫地拒绝道:“二十多年了,我的立场与态度你们都是看在眼里的,不容有所变更。”就这样,李宗仁的这次出行以失败告终,几人悻悻而去。

尽管共产党知道国民党是狼子野心,和平谈判必有阴谋,但为了国内的和平安定,共产党还是做出了妥协。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5)

毛主席

三、毛主席看破国民党“假和平”阴谋

1949年4月13日,国共两方的和谈正式开始,经过几天的会谈后,《国内和平协定》条约正式定稿,周恩来亲自将国民党代表送到了机场,并特意嘱咐了一句话,他说:“在签字的问题上,希望李宗仁和何应钦自拿主张,不要请示蒋介石。”

4月16日,《国内和平协定》被送达到了南京的国民政府,这天下午,李宗仁紧急召集国防部部长何应钦等人,来听取北平和谈的报告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李宗仁并未表明自己的态度,把这件事推给了何应钦,何应钦表示:“签字问题事关重大,需要经行政院开会讨论才能决定。”于是,签字的事就被拖了下去。

毛主席在这日致电渡江战役的总前委,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即:南京政府是否签字,不是取决于李宗仁的态度,而是取决于蒋介石和美国的态度,如果他们同意签字,可能20日前就已签好了,否则我们的谈判就以破裂告终。你们的立脚点应放在谈判破裂的战斗上,保证于22日时,一举渡江成功。

由此可见,毛主席也看穿了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他对国民党签字和谈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所以,便在这次致电中强调了“渡江战役”的重要性,并让前线的士兵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6)

李宗仁(右)

1949年4月20日,李宗仁依旧未曾签署《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在当夜渡江南下,并于22日登上了南岸,控制了整个江阴炮台,将长江封锁,次日,解放军进攻南京城,将南京解放,这意味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就此被推翻。

这年年末,李宗仁逃到了香港,并经香港乘机飞往美国,开始了他十几年的流亡生涯。后来,程思远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提起过这段往事。他说,他是深深佩服宋庆龄主席的,如果宋庆龄贸然答应了李宗仁的要求,开始为国民政府“和平奔走”,现在又该如何善后呢,宋庆龄主席的选择,实为非常明智的决定。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7)

四、李宗仁回国

后来,新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强大,而台湾却始终背靠美国与大陆对峙,在对比之下,李宗仁对台湾当局失望不已,在这种情绪下,李宗仁萌生了回大陆、落叶归根的心思。

1963年11月14日,周总理会见了程思远,并笑着与他说,可以邀请李宗仁回国看看,程思远曾是国民党常务委员会的副秘书长,与李宗仁是相交甚深的好友,周总理希望借程思远为李宗仁传个话,让李宗仁归国定居。

这年的圣诞节前一星期,程思远乘坐着飞机抵达苏黎世,和李宗仁在一家饭店里碰了面,见面后,程思远对李宗仁表示:“周总理提了“四可”建议,德邻兄可以回国定居,也可以再回美国,或者在欧洲暂时生活一段时间后再决定,回来后也可以再出去,总而言之,来去自由。”

李宗仁听到了这番说辞后,开心地说道:“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只要一可,回国定居,安度晚年。”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8)

1965年7月,李宗仁乘坐着飞机,回到了祖国,回到北京的他受到了周恩来、彭真、贺龙等人的热烈欢迎,李宗仁面对着欢迎他的人,庄严的宣读了他的声明,他说:

“今后自誓有生之日,即是报效祖国之年,耿耿此心,天日可表。”

自此,李宗仁实现了他的愿望,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9)

宋庆龄

五、李宗仁登门向宋庆龄赔罪道歉

回国后的李宗仁,并未沉浸在喜悦中,他对自己的好友程思远说:“我心中还有一件事未曾放下,我想要向宋庆龄道歉。”

程思远略加思索后,恍然大悟,他询问李宗仁是不是因为给宋庆龄致函的事,李宗仁点点头,并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错误了,他说,自己当时不该派人前来叨扰宋庆龄的,也幸好宋庆龄没答应自己的要求。

程思远抿嘴一笑,拍了拍李宗仁的肩膀说道:“德邻兄,宋夫人不记仇,你就放心好了。”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0)

宋庆龄与李宗仁

这年的10月5日,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一起去拜访宋庆龄,宋庆龄见到他们后,高兴地说道:“你们的回来,得到了周总理等人的热烈欢迎,这是政府与人民对你们以礼相待的体现,希望你们能够与全国的人民一道,为祖国建设出力。”

程思远听后说道:“夫人过去一直在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而奋斗,我深表佩服,夫人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李宗仁接话道:“夫人指出的道路,我们将为此奋斗到底。”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1)

李宗仁

随后,宋庆龄将几人迎到了餐桌前,开始了茶宴宴会,李宗仁在这次宴会上,细数了自己犯下的许多错误,他对宋庆龄说,当时自己派人频繁拜访夫人,企图将夫人拉到国民党的阵营里,是自己的错,希望夫人能够原谅自己。宋庆龄听后微微一笑,并点了点头,接受了李宗仁的这份道歉。

在茶宴会的最后,李宗仁感慨的说道:

“正是因为犯了错误,如旭日东升般的新中国诞生在了世界上。我们什么时候,曾有过组织得这么好,而建设规模又是这般宏远的一个新中国呢?”

宋庆龄听完李宗仁的这番话后,眼睛一亮,她接话道:

“德邻先生,毛主席说过一句话,他说中国要真正地强大起来,还要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们深信着,经过人民的长期努力,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一定会出现在世界上!”

宋庆龄这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也正如宋庆龄所说的那样,中国在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后,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成为了世界强国。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12)

宋庆龄

茶宴会结束后,宋庆龄又带李宗仁等人参观了她的书房与图书室,宋庆龄为李宗仁一一介绍着屋内的东西,她态度诚恳且平易近人,现在的气氛很快便被活络了起来。

此时,宋庆龄与李宗仁再也不是敌对立场上的敌人了,两人已有十多年未曾见面了,这次见面,两人显然都放下了过去的隔阂,李宗仁承认了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宋庆龄也不再计较过去的事情了。

两人如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般,聊了许久,没有试探、没有话语间的博弈,只是简单地聊日常,让人不禁感慨时光匆匆、岁月的沧桑易变。

这次的茶宴会,也让程思远感慨万千,后来,程思远在回忆宋庆龄时,曾在文章中写道:

“回顾宋庆龄光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她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她致力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饱经忧患,坚韧不拔,其光辉形象,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