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中国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良渚申遗几次?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良渚申遗几次(黄渤)

良渚申遗几次

7月5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中国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7月6日,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在阿塞拜疆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已增至55个。

暑期走起!

中国这些“世界级遗产”,

一图get全名单!

合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图腾,它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彰显城市的文明程度。

合肥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包括庐剧、巢湖民歌、纸笺加工技艺和洋蛇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包括包公故事、刘铭传故事、火笔画、葫芦烙画、吴山铁字、钾明矾、抛头师、庐州大鼓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9项。此外,合肥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人。

合肥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庐 剧

庐剧原名“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的,因其创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最后定名为庐剧。

庐剧的传统剧目分本戏、折戏和花腔小戏几种,本戏以爱情、公案等为主要内容,折戏是从本戏中抽出的精彩部分,花腔小戏以小喜剧和闹剧为主。较有影响的庐剧剧目包括《彩楼配》、《药茶记》、《天宝图》、《柴斧记》、《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放鹦哥》、《卖线纱》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玉兰(庐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冰 (庐剧)

巢湖民歌

巢湖民歌的起源可追溯至南宋和元朝,伴随人类生产实践而生,是劳动中升华的音乐。解放前,巢湖境内民歌活动普遍,余岗、山戴,坝镇、大沐等村到春节玩灯时就唱歌,到栽秧时就唱秧歌。特别是黄山山区人民,形成独具特色的黄山民歌。1980年代中后期,巢湖民歌产生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北方的花鼓灯同为民间艺术的奇葩遥相呼应,形成安徽省“南歌北舞”的群众文化新格局。

从内容看,有反映生产、生活和情趣的民歌;有反映爱情、风俗习惯和革命的民歌。从体裁看,有号子,如《打石硪号子》;有山歌,如《送晚茶》;有秧歌,如《手拿黄秧喜洋洋》;有小调,如《姑嫂对花》;有舞歌,如《十剪花》;有儿歌,如《摇娃娃》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家莲(巢湖民歌)

洋蛇灯

洋蛇灯源于元末明初的一个传说故事。合肥市肥东县解集乡大邵村村风淳厚,民风纯朴。600多年前, 邵姓婆媳为避乱兵,躲在一山洞栖息。不巧正好遇到元兵溃散,也到山洞藏身,见婆媳二人,欲图不轨,这时,山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倾盆,一条数丈长的白蟒飞下山崖,口吐蛇珠,直逼元兵,元兵惊散逃遁。婆媳得救,相安无事。3月后媳妇生下一子,取名“思明”。当邵思明至18岁时,母亲告知其事,邵思明知恩图报,发动全村扎洋蛇灯玩耍,纪念这一逢凶化吉的日子。邵姓代代相传,每18年玩一次,每一次增加一节(1.60米)现洋蛇灯长度已达104米。洋蛇灯工艺技巧复杂,绑、扎、凿、勾、翘、压等方法,其他方法无可替代,全凭老艺人的经验,师徒传承,难以用文字形式表述。

长临河古镇的洋蛇灯项目展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邵传富(洋蛇灯)

纸笺加工技艺

传统加工纸就是通过染色、施胶、填粉、施蜡、托裱、洒金、挣平、水印、描绘等多道工艺将原手抄原纸(生纸)做成加工纸,目的是为了更适合书写、印刷或为书法、绘画所需,增加艺术性和观赏性,提高文化内涵。传统加工纸的工艺产品主要有:手绘描金粉蜡笺、造金银印花笺、泥金笺、木板套色水印笺以及绢笺、砑花笺等。

2008年6月,纸笺加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靖(纸笺加工技艺)

(部分素材来源:合肥市文化馆)

往期精选

▶创新成为安徽最闪亮的名片!合肥力量举世瞩目

▶"诚信合肥"再加码!合肥规范房源信息发布管理

▶新华社聚焦:量子信息产业将成合肥“标签”产业

▶市长凌云出席第二十五届兰洽会并在兰州考察

▶@合肥人,你名下的不动产,可以通过支付宝刷脸查询了!

主办: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安徽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