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的你,不知道有没有这样一段时期?你觉得,从前的童年很美好,没有太多风雨,无忧无虑。但是突然有一天,上帝给你开了一个角。你突然看见了一些残酷的真相,有可能是找工作,有可能是考研,有可能是黑幕,有可能是你的爱情,你必须开始选择,而不管怎么选,你都要承受痛苦,付出代价。在那段时期之后,你就变成了,从前你可能不那么喜欢,甚至讨厌的人。

——题记

试想一下,如今你十八九岁的年纪,在你不管是否心仪的大学里学着习。你对于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和幻想。你相信,不管你是想当杜拉拉升职记里的光鲜白领,还是多年之后在办公室呼风唤雨的霸道总裁,你知道,这一辈子,你一定会去做你想做的事,过你想过的生活。并且,实现你所有的愿望。

然后,十年过去,每天的你一起床就是工作的一堆破事。匆匆忙忙赶到公司,处理一天的事务,家里也有了你必须承担的责任。在走出公司的那一刻,你可能会望着天空说,我曾经想要的生活,去哪呢?为什么我最讨厌的一成不变的会议和表格,成为了生命的全部?

正如有一天,辛勤学习的你突然开始工作了,你终于懂得了爸妈的不容易,你也成为了那个,要撑起整个家的人。有一天,勤勤恳恳工作的你,突然开始创业了,你就懂得为什么当时那个经理对你如此严格要求,现在的你养着这么多员工,压力也只有自己能懂。曾经你是那个大骂开会最浪费时间的人,可是有一天,当你做到第一把交椅,你恨不得底下的人把会议当成最好的平台,把事情解决清楚。

曾经我们鄙视全世界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相信只有自己会闪闪发光。可是随着时间的改变,没有人再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了。我们被残酷社会喂养一个个从未承受的打击,然后才开始摇摇晃晃的站起来说,曾经你和我不一样,我鄙视你。如今你和我不一样,我欣赏你。

2.也许成长,注定是无可抵挡的。

昨天在《非你莫属》里,看到一个19岁的女孩黑骐。她很优秀,跑了很多马拉松,跨过很多雪山,学过很多课程。但是最关键的一点,她想当作家和编剧。她给自己开了一个网站,在上面放自己的作品,然后就说,自己开了一个公司。然后就坚定相信,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拍成电影。初看这是个很励志的故事。但是老板问她,看过哪些书,她答不上来,没看过什么书。让她点评一部电影,说出来的东西,是普通观影者的层次。

看到这里,你也许懂了,这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女孩。

但是坦白说,看到这个女孩,我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跟她有点像,甚至说,这个时代的有些人跟她有点像,只不过她把这种东西发挥到了极致。拿我自己来说,人们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要多尝试。我去很多地方旅行,做义工,支教。我举办一些活动,我做打卡群。我说我要考研究生,要考写作的研究生。所以我要每天写作,是的,我的确每天都在写。可你如果真正问我,你有好好去研究过你擅长的文章吗?你有积极去投稿吗?你每天有固定去吸收一下文字和电影当素材吗?你每天有很棒的想法,有拿个本子好好记录下来吗?你下笔之前,有好好构思过结构吗?

我很诚实的回答你,我没有。

我除了每天在写,就是在做一些很多别的我认为有趣的事。但我一直宣称自己最爱的是写作。但现实就是,我很少拿出去投过稿,我也没有真正花心思去想,怎么把这件事做好。

我也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里,觉得要把生活过成我心目中的生活。却从来没有睁开眼睛去看,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真的在努力吗?还是,我只是自以为很优秀,从来没有安安静静给自己一段努力的时光。

终于我们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1)

3.长大很残忍,但我们必须长大

二十岁的你,不知道有没有这样一段时期?你觉得,从前的童年很美好,没有太多风雨,无忧无虑。但是突然有一天,上帝给你开了一个角。你突然看见了一些残酷的真相,有可能是找工作,有可能是考研,有可能是黑幕,有可能是你的爱情,你必须开始选择,而不管怎么选,你都要承受痛苦,付出代价。在那段时期之后,你就变成了,从前你可能不那么喜欢,甚至讨厌的人。

我特别喜欢罗振宇当时的那段结辩词,他说,成长的本质不是向好,而是变得复杂。人一复杂,里面注定就会掺杂很多你不喜欢的东西。踏入社会之前,我们的主观世界已经形成。而成长,就是你的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的那条沟。你踏在这条沟上的时候,三观已经碎了一地。当你走过去,你是要把这条沟忘了,重建你的三观,还是把这条沟放进你的世界里,重新构造你自己的世界?而后者,其实叫成长。

长大很残酷,生活的暴击也很残酷。但是人活着,无处可逃。所以,愿你在跨越生活鸿沟的时候,不是掉进去,而是勇敢的爬出来,并把沟里你认为珍贵的东西,悄悄装进你的世界。

终于我们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