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的《梦华录》里的江南第一琵琶手宋引章吗?剧中,她的“孤月”琵琶——唐明皇遗物唐琵琶,加上高超的琵琶技艺,一曲曲出神入化、响遏行云,获得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的交相称赞。

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凉州大遍最豪嘈,六幺散序多笼撚。

b站琴师(这个琴社太火了)(1)

《梦华录》的大热,也引得B站上有许多琵琶高手纷纷挑战剧中配乐《凉州》,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中国传统乐器。

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因为对民乐的共同爱好走到一起,为推广中国音乐不遗余力。凭着“较真”的一股劲头将“古乐”火出国门。

他们就是自得琴社。

b站琴师(这个琴社太火了)(2)

自得琴社成立于2014年,成员以 80、90 后青年琴家为主,是一个多才多艺、极富创意的团队。

自得琴社成立之初,只有朱里钺、唐彬、蔡珊三人。三人里社长朱里钺以前是做IT的,唐彬大学里学的是广告专业,只有蔡珊是弹古琴出身的。大家凑在一起全是爱好使然。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琴社。感觉敏锐的白无瑕负责新媒体运营,殷屹浩楠负责线上销售,原来学营养学的叶力嘉在演奏古琴之余常在视频中敲小打。

他们聚集在一起,以琴会友,自在自得,共同进行快乐的创作。

b站琴师(这个琴社太火了)(3)

让自得琴社出圈的,是他们制作的古画风格系列音乐mv作品。

2019年,他们试着自己策划、改编,把传统乐器演奏与装束复原结合,并拍成视频。“我们第一支搭配装束复原的视频,是改编曲目《空山鸟语》(秦时明月配乐)”,成员唐彬介绍。唐彬是整个团队的创作担当,广告专业毕业之后,他拍过不少广告,也拍过微电影。从高中就开始练习的古琴并没有放下,一直视作爱好,从未间断练习。

自得琴社与同在上海的装束复原小组——一个专业研究中国历代服饰的专业团队,进行了合作。他们用宋朝的服饰为这段音乐拍了一支MV。

唐彬在后期调色的时候,为了让氛围不至太冷,把画面调成了微黄色,打造出一种“空山无人,旷远宁静”的古画感,与穿着古装、弹着民乐的人物相呼应,一步步形成了现有的风格。

b站琴师(这个琴社太火了)(4)

自得琴社鼠年新春特别奉献的《哆啦A梦之歌》,清新可爱、暖萌人心;展现诗人李白夏日居家作诗的《须尽欢》,颇有盛唐的气象;早期“出圈”的《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是到目前为止最受网友欢迎的作品之一,《G弦上的咏叹调》让中外乐器联手演绎了巴赫的经典作品。

非洲的巫毒鼓、欧洲的鲁特琴、澳洲土著部落的传统乐器迪吉里度管,也被有创意地用在合奏里。

动画片《哆啦A梦》的片头曲是唐彬从小听大的,他凭感觉就知道这首曲子可以改得很有意思。原曲配置用的军乐团的曲风,又采用了爵士乐的节奏型。五六个人的配置刚好就是琴社的演奏配置。

“你说军乐团的曲风像是部队吧,但很滑稽,又有一种滑稽的进行曲的感觉,就是童子军军乐团的感觉,因为它本来就是讲述几个小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所以,改起来很过瘾,半小时就改好了”,唐彬回忆。

琴社的笛箫乐手把自家的猫也带到了演出现场。唐彬和蔡珊这对夫妻的小女儿,听到这支改编曲时,会跟着欢快地扭一扭。

b站琴师(这个琴社太火了)(5)

“弹古琴的人不一定都得喝茶,他们也可以喝可乐、打篮球啊!”自得琴社的创始人之一朱里钺试图打破某些偏见,“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方式,不是供奉起来,而是要让它回到年轻人的生活中,这样它才不会消亡。”

就像弹古琴前,不一定再像古人一样要沐浴焚香,可以想弹就弹。如果古琴仅仅因为只为悦己,反而束缚了它的出路,只会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

自得琴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除了收获的点击量、赞誉和商业合作。三位跟着自得琴社网课的学员已经成为了琴社的实习员工。与其说自得琴社在迎合国潮的概念,不如说是国潮文化的兴起,使得一群喜欢钻研古琴并推广中国乐器文化的一群后浪被发现、被讨论、被关注。

他们用琴的语言,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朝气和活力。

今年秋天,自得将带着它的国潮音乐会来到杭州——9月24日19:30,《琴为何物·唐》自得琴社写意乐集将在杭州剧院上演,带你一朝梦回大唐盛世,亲临一场“古人的音乐盛典”。

b站琴师(这个琴社太火了)(6)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