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用颜色的画法是没骨法。

以“没骨法”绘制出来的画,自有其特点:首先,它摆脱了线条勾勒束缚的呆板,可以更为生动;其次,它摆脱了线条勾勒的平面化感觉,达到立体效果;最后,通过预先设计毛笔的调色程序、技巧,能够表现物象的光暗和质感。

国画人物画的颜色如何调配(直接用颜色画的是什么画法)(1)

不能直接用笔从调色盘中取颜料作画,而是要先让笔头吸收一定的水分,然后再蘸取足够量的颜料,并在调色盘里将颜料调整均匀,调成所需的浓度。最初,笔中的水分可能掌握不好,可以从少量开始递加,直至出现满意的效果为止。

简单的说就是不勾边的画法

国画人物画的颜色如何调配(直接用颜色画的是什么画法)(2)

没骨,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

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单以色彩作花卉,名“没骨图”,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

国画人物画的颜色如何调配(直接用颜色画的是什么画法)(3)

没骨画技法是中国画的三大技法体系之一

从历代关于没骨画的论述及流传下的作品来看,没骨画最根本的特点是“直以彩色图之”就是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色点、色线和色彩的晕染去塑造画面形象。常表现于花卉。

没骨画法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相传为五世纪初南北朝时期,张僧繇所创立的一种山水画技法,直接以青绿、赭、白诸色,堆染成山石云水树木。没骨技法为张僧繇所创,唐朝杨升用此法画山水,称为“没骨山水”、北宋徐崇嗣用其画花卉,他是“没骨花”的创始人。

国画人物画的颜色如何调配(直接用颜色画的是什么画法)(4)

没骨画法作为不勾墨线,直接以色彩塑造物像的画法,从技法上看,有渲染、点染两种。

没骨渲染是指不勾廓线或先用炭条、铅笔、淡墨勾出轮廓线,然后用色将其覆盖,或着色后再将铅笔、炭条的痕迹擦掉,最终让人看不到墨线,运用层染或混染法,通过多次着色来塑造物象的一种绘画手法。所谓没骨画,是按《梦溪笔谈》中的定义是“不用笔墨,直接以彩色图之”但是,这种没骨,并不表明没骨画的画面,一定会给人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

国画人物画的颜色如何调配(直接用颜色画的是什么画法)(5)

因为没骨画法,通过色彩的造型,比如用色彩直接画枝干,点染花瓣、叶子,也可以表现画家的笔力和物象的自然结构、光色影响等。而且,由于没骨画法直接使用色彩描绘物象的光感、色感和质感,比之用墨线造型的手法,更接近于客观真实,更富有真实感,更适用于写实绘画。

国画人物画的颜色如何调配(直接用颜色画的是什么画法)(6)

身为国画的三大技法之一,没骨画技法并不如水墨画技法和工笔重彩画技法那样受国人重视,究其原因,还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审美观念影响.自唐宋以来,绘画理论和审美观都普遍受到谢赫“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的影响,认为用笔是次要的,而且要有“骨法”。在谢赫看来“没骨”也即意味着没有了“笔”的表现力。所以,自“谢赫六法”提出后,对用笔的要求影响了中国绘画一千多年。

国画人物画的颜色如何调配(直接用颜色画的是什么画法)(7)

没骨画法也以使用熟纸较恰当,因不用墨线,故以留白的“水线”来区分前后叶或花瓣与花瓣之间的关系,有以白当黑的味道。没骨画法也可细分为几种表现方式:

第一种较工细如双钩虿填彩法,只是略去双钩的墨线,靠色彩的层层加染而成。

国画人物画的颜色如何调配(直接用颜色画的是什么画法)(8)

第二种画法略为疏放稍带写意的笔意,直接以色彩点染,一次完成。

国画人物画的颜色如何调配(直接用颜色画的是什么画法)(9)

第三种画法是先工整色,未干前以其它类似的色彩点染局部,类似破墨因为使用熟纸,故产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带斑驳的色彩变化。

国画人物画的颜色如何调配(直接用颜色画的是什么画法)(10)

国画人物画的颜色如何调配(直接用颜色画的是什么画法)(11)

学习更多绘画知识,关注头条号:绘画视界。一直是你绘画路上的 良师益友,简单而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