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公元265年,司马炎(晋武帝)取代曹魏,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是为西晋。西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中原得以重新统一。公元313年,晋愍帝司马邺迁都长安。公元316年,长安被匈奴攻陷,西晋灭亡。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西晋虽然统一了中国,但只历经四帝,短短51年就灭亡了。在中国的统一王朝里,西晋在糜烂腐化程度上,可以说是国史之最。西晋的腐化混乱,导致了八王之乱,最终酿成了“五胡乱华”的局面,中原文明堕入至暗时期。

一、“五胡十六国”与“五代十国”的区分

“五胡十六国”(也称“东晋十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十六国时期也往往称为“五胡乱华”时期;而“五代十国”,是在唐代灭亡后的一段时期。

西晋末年,北方的匈奴、羯、鲜卑、羌、氐少数民族在八王之乱后,中原混乱虚弱之时,趁机南下,在中国的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建国称王。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西秦、前赵、后赵、成汉、夏国十六个政权,(“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北魏史学家崔鸿撰写了《十六国春秋》,故而后世将这一段历史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也即“五胡乱华”时期。

五胡十六国从304年刘渊建立前赵、李雄建立成汉开始,到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结束。这一段时期,非常混乱,大大小小的政权互相征战,文明被践踏,生灵被涂炭,以致出现人相食的惨剧。

“五胡乱华”时期,连年战争,民不聊生,人口锐减,经济荒芜,大量人口南迁。导致华北地区汉族人口锐减了600万左右,到后赵灭亡时,华北地区汉人仅300万左右,几近灭族,因此史学家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中原沦陷”或“中原陆沉”。

“五胡乱华”时期,极大地破坏了中原的经济和政治结构,但也带来了一个好的副作用,那就是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和文化交流,使得后来的隋唐王朝呈现多元、包容、大气的文化繁荣盛况。

二、西晋“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皇族内部,司马氏宗室子弟各诸侯王,为争夺中央政权而进行的战乱。这场战乱历时16年之久,主要参与者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其实,参与这场动乱的不止这八个王,但这八王为主要参与者,《晋书》将他们合为一列传,故称“八王之乱”。

公元307年,晋怀帝司马炽改元永嘉,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在八王之乱中,东海王司马越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八王之乱”是一场内部争权的混战,这场窝里斗使得西晋统治集团的重要力量几乎耗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潜伏已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迅速爆发。北方少数民族趁乱南下,“永嘉之乱”祸根由此埋下,并使得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西晋不仅亡国,而且致使中国又进入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动乱时期。

“八王之乱”表露了不良的社会统治所产生的恶果,政治风气的畸形变异,造成了社会秩序的崩溃,并裹挟着把所有人都推向黑暗的深渊,给社会文明带来了深重而又长久的灾难。

三、“永嘉之乱”,西晋灭亡,衣冠南渡

“八王之乱”是皇族内部争权的战乱,而“永嘉之乱”是西晋与匈奴两个政权之间的战争。

(一)“永嘉之乱”

“八王之乱”后,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民生凋敝。《晋书》记载:“及惠帝之后,政教陵夷,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矛盾尖锐,胡人趁机发动侵略战争。

五胡乱华和西晋八王之乱(十六国时八王之乱)(1)

(《晋书》)

公元304年,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建立汉赵。公元309年,汉赵进攻西晋都城洛阳,两次被击退。公元311年,刘渊之子刘聪命令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再次攻晋,歼灭晋军主力,攻破洛阳,俘获晋怀帝司马炽,杀王公、士族、民众十万余人。公元313年,晋怀帝被杀死,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是为晋愍帝。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俘获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灭亡。318年,晋愍帝被杀。

(二)“衣冠南渡”

“永嘉之乱”致使中国北部陷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泥沼,再次走向分裂。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士族、百姓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人士族民众从洛阳南迁,渡江后,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称东晋。这是中原汉人、中原政权和中原文明首次大规模南迁。大量士族从华北南下至江南落地生根,称侨姓。还有“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的传说。“衣冠”代指中原文明。

(三)南北对立

南方建立东晋,下开宋、齐、梁、陈。北方自刘渊称号建国,到鲜卑拓跋氏统一北方,一百多年间先后兴起多个政权,陷入混乱状态,即“五胡十六国”,下开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中国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此后,南北分裂长达270余年。南北的长期对立分裂,导致互相仇视,“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文化也日益分裂,导致了南北文化审美的不同,“南方简约,得其精华;北方深芜,穷其枝叶”,这种现象直到唐统一后才逐渐弥合。

四、五胡乱华,中原文明坠入黑暗时刻

晋室南渡后,北方便成为少数民族活跃的大舞台。自匈奴刘氏兴起,五胡(匈奴、羯、鲜卑、羌、氐)民族相继建国,彼此混战不休,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生灵涂炭,中原沦为荒芜萧索、白骨蔽野之地。

五胡乱华和西晋八王之乱(十六国时八王之乱)(2)

(十六国后期,北魏与后燕战争模拟像)

匈奴刘渊及刘聪建立汉国,后来刘曜灭了西晋,在长安建立前赵;羯人石勒占据山西、山东一带,建立后赵;鲜卑慕容氏与拓跋氏入主中原,分别建立前燕及代国(北魏);氐人李雄于惠帝末年建立成国,后改国号“汉”;氐人苻健建立前秦,定都长安;羌人建国较后,主要是淝水之战后的后秦。

历史中的民族得以交融,有时不是温情脉脉的,而多是伴随着残酷的征战。文明其实很脆弱,中原文明经历过一次次的危机,而“五胡乱华”时期,文明的火种差点被湮灭。

五胡十六国的各个政权,互相征伐,烧杀抢掠,屠城灭族,甚至劫掠百姓食之,惨无人道,不忍听闻。

鲜卑掳掠数万名汉人女子,回师途中,竟以这些俘虏为军粮,宰杀食之,到河北易水时,只剩下八千名少女。鲜卑又将这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致易水都断流。

据记载,这一时期,动辄屠杀数十万人。羯族行军作战时候,掳掠百姓为军粮,把俘虏的汉族女子称为“双脚羊”,夜间奸淫,白天宰杀烹食。

这一时期,由于常年屠戮杀伐,瘟疫饥荒,再加上汉人南迁,汉族几乎到了被灭族的危险境地。到了五胡十六国后期,中原汉人只剩下不足400万人。史书称:“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屠杀殆尽。”

冉闵建立冉魏政权,颁布杀胡令,号召汉人杀胡人复仇。胡汉本为中华民族一家,怎奈结下血海深仇,互相屠杀灭族报复。羯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惨被灭族。羌族和氐族大部分也被屠杀,少数人融入了汉族。

五胡乱华和西晋八王之乱(十六国时八王之乱)(3)

(冲锋的匈奴骑兵)

这一时期,不仅屠戮杀伐,血腥报复,而且出现人相食的人间惨剧。史书上关于“人相食”的记载,数不胜数,列举一些:

“方掠洛中官私奴婢万馀人而西。军中乏食,杀人杂牛马肉食之。”(《资治通鉴·晋纪七》);

“时关中饥荒,百姓相啖,加以疾疠,盗贼公行。”(《晋书·列传第七》);

“纵兵寇抄,茹食居人,交尸塞路,暴骨盈野。”(《晋书·列传第三十一》);

“既而洛阳饥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十八九。”(《资治通鉴·晋纪九》);

“时大饥,贼帅候都等每略人而食之,藩部曲多为所啖。”(《晋书·列传第三十三》);

“于是数十万众,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王弥弟璋焚其余众,并食之。”(《晋书·列传第二十九》);

“勒所过路次,皆坚壁清野,采掠无所获,军中大饥,士众相食。”(《晋书·载记第四》);

“王弥既死,汉安北将军赵固、平北将军王桑恐为石勒所并,欲引兵归平阳,军中乏粮,士卒相食,乃自硗津西渡。”(《资治通鉴·晋纪十》);

“北地饥甚,人相食啖。”(《晋书·载记第二》);

“曜攻陷长安外城,曲允、索琳退保小城以自固。内外断绝,城中饥甚。斗米值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大半,亡逃不可制。”(《资治通鉴·晋纪十二》);

“是岁,大旱,会稽余姚尤甚,米斗五百价,人相卖。”(《晋书·帝纪第七》)

“邃自总百揆之后,荒酒淫色,骄恣无道,或盘游于田,悬管而入,或夜出于宫臣家,淫其妻妾。妆饰宫人美淑者,斩首洗血,置于盘上,传共视之。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晋书·载记第六》);

“初,闵之为赵相也,悉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赵所徙青、雍、幽、荆四州之民及氐、羌、胡、蛮数百万口,以赵法禁不行,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其能达者十有二、三。中原大乱,因以饥疫,人相食,无复耕者。”(《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一》);

“五月,邺中大饥,人相食,故赵时宫人被食略尽。”(《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一》);

“贼盗蜂起,司、冀大饥,人相食。”(《晋书·载记第七》);

“龛婴城自守,樵采路绝,城中人相食。”(《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

“登既代卫平,遂专统征伐。是时岁旱众饥,道殣相望,登每战杀贼,名为熟食,谓军人曰:‘汝等朝战,幕便饱肉,何忧于饥!’士众从之,啖死人肉,辄饱健能斗。姚苌闻之,急召硕德曰:‘汝不来,必为苻登所食尽。’”(《晋书·载记第十五》);

“左将军窦冲、前禁将军李辩等击败之,斩首千八百级,分其尸而食之。”(《晋书·载记第十四》);

“前秦苻坚朝飨群臣,时长安饥,人相食,诸将归,吐肉以饲妻子。”(《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八》);

“燕、秦相持经年,幽、冀大饥,人相食。”(《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八》)

“姑臧谷价踊贵,斗直钱五千文,人相食,饥死者十余万口。”(《晋书·载记第二十二》);

…………

“五胡乱华”,无论是胡人,还是汉人,都遭受了残酷的迫害和杀戮,造成汉人锐减,羯被灭族,匈奴大部分被赶往了欧洲,鲜卑、羌、氐逐渐融入汉族。

五胡乱华和西晋八王之乱(十六国时八王之乱)(4)

(匈奴骑兵)

后来前秦苻坚统一了北方。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移风易俗。最终中国在胡汉混血的杨坚手中,结束了近300年的战争,再次完成统一,历史重新走回正轨,文明得以重振,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

“五胡乱华”是中原文明的黑暗时刻,造成了太多的破坏,酿成了太多的人道惨剧,但也有其正面的影响,就是促进了胡人汉化,民族大融合,使得经济和文化南移,南方经济文化得到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