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婷/文甜味是优化食品口感的关键角色,但糖在赋予食物甜味的同时,也给身体带来了甜蜜的“负担”,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低糖食品为什么比较贵?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低糖食品为什么比较贵(产经报道低糖)

低糖食品为什么比较贵

徐雨婷/文

甜味是优化食品口感的关键角色,但糖在赋予食物甜味的同时,也给身体带来了甜蜜的“负担”。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饮食建议,正常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取的游离糖不应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内。

为了避免糖分摄入过量带来的健康问题,减糖成为不少消费的饮食需求。代糖食品也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食品被打上“低糖”“0卡”的标签,在这些食品的配料表中,蔗糖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代糖产品。

代糖产品中,赤藓糖醇为代表的天然甜味剂备受关注。而元气森林赤藓糖醇的供应商三元生物也于本月上市,其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两年间,三元生物的营收增长了近5亿元。且2021年上半年,元气森林销售额达到1.85亿元,占比23.5%,为三元生物最大客户。

抓住代糖市场红利的三元生物率先上市,其快速增长的势头,或许是代糖市场潜力的缩影。

减糖成消费者需求,各品牌推出低糖产品

减糖正在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饮食需求,打着“0糖0脂0卡”“低糖”等标签的食品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周奶茶不超过两杯,奶茶选择半糖或三分糖。26岁的消费者林莉最近在控糖,不止为了减肥,也为了避免皮肤长痘。在她看来,市面上标注着0糖0卡的食品更有吸引力。

“打着“零糖”“零脂”等标签的食品超多的。”让22岁消费者杨玉印象最深的是经过一座商场时,抬头看到商场大楼上挂着某品牌的大型广告牌,上面写着“0糖0脂0卡”的标语。因为担心皮肤长痘和长胖,杨玉也在有意识地控糖。

尼尔森调研数据显示,中国近80%的消费者比较关注现在食品饮料中的配料及营养成分,尤其是对饮料中糖含量的关注度较高。

在消费控糖的需求下,不少食品在配料上下功夫,向低糖低热量的方向靠近。

在某社交分享平台,搜索低糖零食有4万多篇相关笔记,搜索代糖零食有2万多篇相关笔记。低糖零食的推荐多为无糖饼干、无糖酸奶等,其中一篇笔记推的一款高膳食纤维谷物饼干在配料表明确标注“无添加白砂糖”“甜味剂(麦芽糖醇)”,另一款绿豆糕则在配料表中标明了“山梨糖醇20%”。而麦芽糖醇、山梨糖醇均为代糖甜味剂。

要保证甜味的同时,又要降低食品热量,不少打着“低糖”“0糖”标签的食品选择以代糖产品替代传统蔗糖。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表示,代糖产品能够给食品带来甜味,但几乎不被身体消化吸收、不参与人体代谢,所以热量很低或者不产生热量,是蔗糖的良好替代品。

国家卫健委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发展规划曾提出合理膳食行动,重点鼓励全社会减盐、减油、减糖,提倡到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

王旭峰提到,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相关患病人群糖类食品控制需要,无热量的、不参与新陈代谢的代糖类产品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天然甜味剂兴起,“代糖”市场潜力凸显

消费者对代糖需求扩大,食品市场也不断推出以甜味剂代糖的食品。而根据甜味剂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

近年来,人工甜味剂虽仍占大部分,但部分逐渐被天然甜味剂取代。通过英敏特数据库调研2011~2020年国内减糖代糖产品情况显示,上市新品总计175项,其中人工甜味剂占较大添加比例,包括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不过,人工甜味剂在2020年占比52.38%,相对2011年已下降20.35%。

而作为天然甜味剂,赤藓糖醇备受代糖市场关注。据媒体报道,2020年,国内赤藓糖醇产量6.28万吨,远高于三氯蔗糖(产量1.15万吨)和阿斯巴甜(产量1.92万吨);2020年,国内赤藓糖醇销量2.15万吨,同样远高于三氯蔗糖(销量0.39万吨)和阿斯巴甜(销量0.63万吨)。

为元气森林供应赤藓糖醇的三元生物于本月在深交所上市,其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两年间,三元生物的营收增长了近5亿元至7.83亿元,归属净利增长了约1.6亿元至2.33亿元。

作为三元生物的前五大客户之一,元气森林的采购量也在持续攀升。元气森林在2020年的采购金额为5456.25万元,占比6.97%。而2021年上半年,元气森林采购金额达到1.85亿元,占比23.5%,跃升为三元生物最大客户。

代糖市场潜力正在凸显。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及公开资料,全球甜味剂市场产量约16.24万吨,其中中国甜味剂产量约12.14万吨。中国甜味剂产量占全球甜味剂产量的75%,是最大的甜味剂生产国。全球甜味剂市场规模约95.46亿元,中国甜味剂市场规模约66.61亿元,产值占全球70%左右。

代糖存食用不当风险,需加以节制

虽代糖热量较低,但仍存在食用不当的风险。

三元生物招股书提到,但由于消费者体质千差万别,一次性食用赤藓糖醇剂量过大可能导致一定不良生理反应:如人体摄入的赤藓糖醇中极少量不被小肠吸收的则会进入大肠成为肠道细菌发酵的低能量碳源,过量食用可能会产生肠胃胀气;又如,空腹一次性高剂量食用赤藓糖醇也可能造成某些消费者出现腹泻现象。

王旭峰也向财经网产经表示,不能因为糖醇比糖安全,就不加节制的吃。虽然代糖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长期看来,人工甜味剂可能会间接促成食物和能量摄入超标的结局,也不会让我们彻底纠正糖瘾,对培养健康饮食模式无益。

打着“低糖”“0卡”吸引了众多减糖需求的消费者,代糖市场蕴含着巨大潜力。但对于代糖食品,消费者仍需保持理性消费的态度,避免热量摄入超标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