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代表作品女驸马(黄梅戏与国漫七夕跨界组CP)(1)

今年七夕节,清丽婉转动人的黄梅戏与现代流行的新国漫,正式组成了一对浪漫的跨圈CP,将《女驸马》这个美丽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传统文化与动漫的相遇融合,碰撞出别样的火花。8月25日,经典黄梅戏剧目《女驸马》同名国风漫画作品,在中国黄梅戏之乡——安徽省安庆市举行首发启动仪式,同时在B站漫画、快看漫画、腾讯动漫、爱奇艺漫画、漫画岛、新漫画等多个漫画平台正式上线。

动漫为戏曲插上年轻的“翅膀”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与结晶,经过一代代传承,留下众多传唱不衰、常演常新的经典剧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传承急需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也需要结合新兴产业进行再创造。

动漫已经渗透到当代人们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年轻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文化的魅力,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动漫作为一种风格多样,广受年轻人喜爱的艺术载体,无疑为戏曲的现代演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达方式。

通过将戏曲故事动漫化,年轻人会更加容易接受,对戏曲本身也会产生更多兴趣。年轻人是未来戏曲发展的主力军,传统文化加上动漫的翅膀,更加会受到年轻戏迷及动漫爱好者的青睐。

黄梅戏的代表作品女驸马(黄梅戏与国漫七夕跨界组CP)(2)

“戏曲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的发扬与传承要与时代相融合。"韩再芬表示:作为互联网时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动漫产业,正符合了时代背景,动漫是一种非常好的承载方式。”此次国风漫画《女驸马》整合各方资源,携手打造国风音乐、国风漫画与动漫、文创研发、短视频等领域,借助流行文化元素及现代科技手段,让戏曲内容更为多样化,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戏曲漫画原来可以这么“潮”

美美的“公主”,飒飒的“冯素珍”,酷酷的“李兆廷”,萌萌的“春红”……国风连载漫画《女驸马》首次将黄梅戏的种子植入年轻人的“二次元”世界,让深入人心的“冯素珍”“公主”等戏曲角色萌化,用戏曲 漫画的跨界组合来吸引90后、00后,以此激发年轻人对黄梅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产生认同感。

黄梅戏的代表作品女驸马(黄梅戏与国漫七夕跨界组CP)(3)

漫画以韩再芬版舞台剧《女驸马》为蓝本,运用现代制作技术和表现手法来演绎传统戏曲。漫林文化张涛介绍说,“这次创作在脚本设计上跳出原始戏曲文本框架,将时尚、唯美等元素融入具体创作中,漫画人物栩栩如生,每个画面都精美无比。”希望它能激发年轻人对戏曲艺术学习和传承的热情,为广大青少年认识、普及、推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辟有效途径。

国风连载漫画《女驸马》在汲取传统黄梅戏文化滋养的同时,还创作开发了微信、QQ表情,以及戏曲漫画周边玩偶等衍生品,让戏曲经典人物走到漫画世界,“潮味”十足。

沪徽两地联动,建首个戏曲动漫创作基地

“这次上海与安徽的合作,戏曲与动漫的结合,既是传统文化作品再创作的创新实践,也是长三角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尝试。”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副总裁李鹏程介绍说。上海新华集团和城市动漫公司,将与安徽再芬文化、漫林文化,还将以此为契机,共同筹建首个戏曲动漫创作基地,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服务戏曲动漫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泛二次元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动漫企业也认识到,在动漫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注入传统文化的元素,是实现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城市动漫也是如此。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赟介绍说,“在过去的几年中,城市动漫一直致力于优秀漫画作品的创作与合作,这次与安徽携手开发制作《女驸马》漫画,正是传统文化与动漫结合的一次完美尝试。”

黄梅戏的代表作品女驸马(黄梅戏与国漫七夕跨界组CP)(4)

将动漫本身的个性特色进行有机融合,寻找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存在结合点和相通点,丰富了两者文化的多样性,使其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在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基础上,用动漫这一生动化、年轻化、趣味化的形式,更轻松、更有效传播戏曲文化,扩大戏曲文化本身的影响力,两者结合更容易“触网”、跨界“出圈”。 ”

《女驸马》由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旗下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市动漫),联合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漫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并邀请知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担任顾问。

作者:王筱丽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