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朝鲜战争爆发70周年,朝鲜战争是中、美、韩、朝四国人民难以磨灭的记忆。

即使不太了解历史的人,也会明白这样最基本的常识:朝鲜战争始于三八线,终于三八线。

三八线也是半岛人民的伤心线,把一个民族人为地分割成了两个世界,直到现在依旧隔着三八线相望,统一遥遥无期。

在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很多人心里萦绕着这样一个疑问——三八线是怎么来的?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1)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朝鲜一定是个“很大”的国家,因为南北朝鲜存在感都非常强,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朝鲜出名是因为屡次三番的核试验和不合作的强硬态度,韩国上镜率高则是因为经济发达、财阀垄断和总统薄命,或许还有三星集团。

其实朝鲜半岛两个国家都是不折不扣的"小国",它三面环岛,南北长800多公里,不够高铁跑三个小时,东西大约有300公里,驱车的话,一中午就可以从朝鲜最东边,跑到最西边。所谓“三千里江山”的渊源,有着很大的浮夸成分。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2)

朝鲜的国土面积是12.27万平方公里,韩国的领土面积是10万平方公里,两国加起来22万平方公里。

什么概念,朝鲜面积只有泰国的一半,一个西藏自治区的面积相当于6个朝鲜半岛。

面积这么小的一个国家,还被人为分成两个国家。

由于地理环境特殊,朝鲜在历史上多次被统治中原的强大对手入侵和占领。这个国家的人民在多数时间里,都在战乱中度过,不能安静地欣赏日出日落,过男耕女织、其乐融融的生活。

因为害怕大国入侵,朝鲜国王在17世纪,甚至下达过一个命令,不许百姓去开采黄金和白银。

他告诉百姓说,如果大家违反禁令,就会招来强国对我们资源的贪心,给大家带来战争和灾难,反之如果我们大家都遵守禁令,让我们显得更穷困一些,就能给朝鲜带来和平。

跟亚洲其他国家一样,朝鲜在近代也遭遇过西方列强的蹂躏。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殖民者开着"舍门将军号"闯到朝鲜大同江耀武扬威,舰船被愤怒的朝鲜人焚烧。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3)

结果就招来了更多美国船前来报复,不但要求赔偿,还逼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他们的强盗逻辑,引起了朝鲜人民的义愤,大家同仇敌忾,打退了殖民者的进攻。

这是历史上朝鲜跟美国之间的第一次较量,以美国殖民者的失败而告终。

没有想到,九十多年后,这两个分别居住在两个半球的国家,再次有了交集,结下了几多恩恩怨怨。

三八线,就是双方恩怨的历史见证。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4)

要说38度线的来龙去脉,还要从欧亚两个强国说起。

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打败大清,如愿以偿将朝鲜这块肥肉吞下,但是好景不长,俄国插了进来,两个强盗大打出手,最后双方达成妥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割朝鲜。

20世纪初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将俄国人打到口服心不服,朝鲜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正是在日本人手中,三八线成为一条真正具备军事性质的分界线,1945年2月,日本以三八线为界,把半岛驻军划分成两部分,三八线以北的军队受关东军指挥(苏联对日作战打的就是关东军),以南的军队则属于大本营管辖。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5)

三八线的真正确立

1945年春天,二战胜利在望,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三巨头在雅尔塔召开会议,讨论战后世界格局和利益分配,之前看似不起眼的朝鲜,引起了美苏领导人的密切关注。

对于美国来说,战后必须要控制日本,对这个百分之八十国土都是高原和山地的国家,罗斯福未必会感兴趣,但朝鲜半岛又是自己将要控制的日本和北方的苏联之间的战略缓冲带,肯定不甘心让半岛落入苏联手里。

所以为了让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罗斯福可以自作主张将千岛群岛给了斯大林,还可以向苏联承诺在战后可以拥有中国旅顺港的使用权。但是关于朝鲜,美国只答应在战后让中、苏、美、英实行"共管"。

而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朝鲜人民,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大国利益分配的牺牲品。

美国对朝鲜原本没有领土野心,罗斯福之所以要坚持要对朝鲜半岛进行共管,无非是朝鲜可以成为东西方的战略缓冲地带。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6)

杜鲁门1945年担任总统之后,比罗斯福更为激进,美国的朝鲜政策也发生微妙变化,他担心苏联将来会威胁日本,更希望美国能经略朝鲜全境。

可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依据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兵力,想要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势必就影响美国在日本的登陆计划,日本是核心目标,半岛是癣疥之患,为半岛而影响核心目标,不值得。

杜鲁门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在朝鲜没有长远利益,但是朝鲜军队应该向美国投降。不过我们要是把军队投入朝鲜,美国就不能保证在日本抢先登陆。"

要知道朝鲜也有很多日本占领军,"占领要付出重大伤亡,还不如让苏联人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

不过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之前,如果早知道原子弹能顺利研发出来,且效果那么厉害,美国也不会付出那么大的诱饵,吸引苏联介入了。

不管怎么说苏联介入东北和朝鲜战事,是有巨大利益的,有好处就有动力,是以苏军行动迅速。

1945年8月8日晚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向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尚武递交了苏联政府的宣战书。

日本大使不知道,几个小时后,苏联百万大军就将兵分四路攻入中国东北地区。

日本人原本最悲观的预计是,经过柏林战役后,苏军至少需要休整半年,最早于1946年初才会来到。

日本人更没有想到,在苏军大举向东北进攻的时候,斯大林已经深谋远虑,苏联在远东的另外一支部队、几个师组成的先遣队像一把尖刀,插向朝鲜半岛。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7)

这些苏军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急速前进,军队打到哪里,哪里就是苏军的势力范围,就像跑马圈地一样,利益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当时的苏军动力十足,在朝鲜半岛纵横驰骋,向前飞奔。

得到这个消息,远在美国的杜鲁门总统坐不住了,因为当时谁也没有划分过什么红线,也就是说理论上苏军只要能攻到哪,哪里就是苏军的地盘。

而身为美国总统,杜鲁门却一筹莫展,因为这时候的美军还在冲绳岛,距离朝鲜还有几百公里的距离。

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说:"是时候在朝鲜半岛给美苏海空军作战区域划一条线了,当然也包括陆地上的作战区域。"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8)

1945年8月9日晚,美国国务院、海军部、陆军部的头头脑脑们在五角大楼召开紧急会议,主要议题就是阻止苏联在朝鲜半岛扩张,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国家利益。

会议上,陆军部一个叫迪安.里斯克的上校的发言引起了大家重视,他说:"美军目前登陆朝鲜半岛已经慢了半拍,目前来说没有可调动的部队,冲绳岛的美军鞭长莫及。既然如此,何不搞一个比较务实的方案,尽可能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大家听了都觉得有道理,纷纷点头称是。

于是马歇尔就把目光投向这位年轻的军官:"这个方案就由你来搞,不过时间紧急,半个小时要搞定。"

马歇尔的安排可把两个人(迪安.里斯克和另外一个一位年轻的参谋共同接受了这个任务)难住了,他们被命令在休息室制定方案,可是两人在此之前不但没有到过这个国家,而且对这个国家一无所知。

迪安更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和朝鲜这个陌生的国度联系在一起,而且个人的命运跟朝鲜局势将息息相关。

既然对这个国家一点都不熟悉,那就只能把目光盯着眼前的军用地图,他心里说:"美国目前非常被动,手里没有筹码,所以提出的条件不能太高,要在苏联人接受范围内。"

迪安本来想在地图上根据行政区域划出一条分界线,作为美苏首脑协商的参考,可糟糕的是,这张地图并没有行政区划。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半个小时再搞到一张地图,显然是痴人说梦。于是他拿起手中的铅笔,毫不犹豫地在地图上划出一条东西走向的直线。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9)

而这条线竟然跟半个世纪前,日俄两国密谋分割朝鲜那条线不谋而合,跟日本驻军管理的三八线也几乎一致。

一个本来统一的国家,就这样被一个对这里非常陌生的美国参谋,用一条线分割成两半,一分就是70年。

迪安.里斯克也没有想到,几年后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会成为美国亚洲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再次参与分割朝鲜。

杜鲁门立即将这个方案告知了苏联方面,出乎美国总统意料的是,一向强硬的斯大林竟然接受了这个美苏势力分界线。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10)

在此之后的几天里,苏联第一远东军在太平洋舰队配合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两天之内把日本关东军跟日本本土的关系切断,并且占领了朝鲜北部的雄基、元山等多处港口。

紧接着,苏军一鼓作气,在8月19日打下平壤。

其实这时候日本早就宣布投降,在朝鲜的日军早就接到命令放弃抵抗,呆在原地一动不动。

苏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他们的任务,只是接受日军的投降,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占领平壤的。

出乎意料的是,一向喜欢越轨的苏联红军,却没有越38线雷池一步,把军队控制在三八线以北。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路高歌的苏军队伍中,有一支部队比较另类,他们是黄皮肤、黄头发,个子矮矮的,没有苏军战士身材高大,但斗志昂扬,精神状态不错。

这支部队的官兵是朝鲜人,司令官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叫金日成。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11)

金日成出生于朝鲜平壤市万景台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金亨稷望子成龙,希望儿子将成为国家柱石,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国家栋梁,所以给他起名为金成柱。

1917年,日本对朝鲜实行高压政策,凡是反对他们统治的人,都会被加以迫害,要么被关进监狱、投进大牢;要么被枪毙、活埋,让其从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

在此背景下,很多立场坚定的反日人士都被镇压,部分幸存者背井离乡、到处躲避,有不少人离开朝鲜,来到中国东北地区。

1925年,13岁的金日成随父亲逃亡到中国,成为吉林省抚松县第一小学的一名学生。抚松县是个民族大家庭,多民族在这里聚居,有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侗族、壮族、锡伯族等13个少数,其中不少朝鲜族人在这里生活。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关东军侵占了中国东北,很快就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12)

金成柱搜集到40支步枪,拉起队伍,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主要活跃在吉东地区和长白山脉一带。

1936年,已改名为金日成的金成柱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师师长。

1938年11月25日,金日成和东北抗日联军负责人杨靖宇在蒙江县(今天的靖宇县)见面,并肩作战,进行抗日武装斗争。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蒙江县三道崴子被日军杀害,抗联武装斗争进入艰苦阶段。这年冬天,抗日联军遭遇重大挫折,被日军全部赶出伪满洲国,金日成等部分抗联游击队员撤退到苏联远东地区。

1942年8月1日,金日成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三路军被改编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简称抗联教导旅。

金日成出任一营营长,苏联政府授予其大尉军衔。

1945年8月,苏联百万大军出兵攻打东北日军,后日本投降,朝鲜解放。

中共东北委员会进行了改组,委员会里的朝鲜同志组跟着朝鲜工作团回到朝鲜。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13)

1945年8月,苏军进入朝鲜半岛北部,此时原朝鲜共产党的大多数成员在朝鲜半岛南部从事地下活动,朝鲜北部没有大规模的反日武装。

因此苏联方面委托原东北抗日联军军官金日成,跟随苏军一道返回朝鲜半岛北部,重建已被共产国际解散了17年之久的朝鲜共产党。

9月19日,金日成乘坐苏联军舰回到朝鲜,告别生活了25年的中国。

金日成在去朝鲜之前,短暂在中国东北停留,根据东北局一位负责人回忆,金日成的汉语普通话比中国南方汉族人讲得还好,与毛泽东谈话不用翻译。

前苏联一位领导人回忆,金日成当时就显示出过人的一面,才华横溢,口若悬河

"他并不是只会说自己的朝鲜语,他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也知道一点俄语,虽然带有很重的口音,但却可以用于交谈。在和我的谈话过程中,他展示了一种思考能力及对时局评价上的成熟"。

苏联红军占领平壤后,张灯结彩进行庆祝,金日成也出席在苏军举行的宴会上,跟苏军一起举杯庆祝胜利。

在苏联人畅饮庆功酒的时候,美军第六、第七、第40步兵师乘坐军舰,正在日夜兼程向朝鲜进军。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14)

苏军占领平壤20天后,美军终于从釜山、仁川两地登陆。

喜欢浪漫的美国人,给这次行动取了个非常雷人的代号"黑名单",叫人听了非常兴奋,似乎充满惊险。

其实美军这次行动,不但无惊、而且无险,他们登陆朝鲜半岛,任务也跟苏军一样,接受放下武器的日本兵投降。

美军在朝鲜半岛受降速度也非常快,不久就到了三八线,在这里见到了在欧洲战场上邂逅过,似曾相识的苏联红军。

两军相见并没有想象中的剑拔弩张,反而气氛融洽,就像亲兄弟一样,两军还在三八线举行了联欢。

估计杜鲁门此刻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事情如此顺利,斯大林如此配合,干嘛不把分界线向北移动,划在39度线上呢?可是木已成舟,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15)

它阻断了一个民族的交融

北纬38度线长度有250千米,由一个没有到过半岛的小伙子划出,完全是"拍脑袋"的杰作,就像行政官员们坐在办公室搞城市规划一样,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三八线附近的实际情况。

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地域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杂乱无章,乱成一团麻。

三八线不但把朝鲜半岛的山脉、河流拦腰截断;也把数百条乡村道路8条公路、6条铁路断为两截。

更悲催的是,在三八线附近世世代代生活了那么多年的百姓,因为自己居住的村庄不巧就在这条线上,不幸分为两个部分,同乡的人从此生活到两个世界。

远在欧洲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得知三八线形成的消息,以军人的直觉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不会平静的分界线,"迟早要打仗"。

朝战的初期阶段 朝战全纪录一(16)

尽管朝鲜是个多山的国家,而且山势险峻,根本就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尽管经过二战炮火洗礼的士兵疲惫不堪,渴望想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但战争该来还是会来,不可避免。

1950年6月25日,一个能被写进史册的日子,正在出席晚宴的迪安.里斯克(就是那个当年在地图上用红笔划出三八线的小伙子,当时已经是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接到了一个电话,立刻终止了跟宾客的谈话,到了阳台上接电话时有点面如土色,电话的内容叫人震惊——在看到中国同志们秋风扫落叶一般荡平大陆时,为此受到鼓舞的金日成将军在苏联的支持下开始跨越三八线展开对南方的进攻,朝鲜半岛开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