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在几十年一遇的”霸王级”寒潮席卷全国时,很多冬泳爱好者却身着泳装在冰上、水里,与刺骨的寒冷搏斗每当看到这样的图片或视频,我们不禁都要拽紧衣襟,驱除心里的寒冷,附上一句:不冷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冬泳多少时间比较好?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冬泳多少时间比较好(冬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冬泳多少时间比较好

央广网北京1月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在几十年一遇的”霸王级”寒潮席卷全国时,很多冬泳爱好者却身着泳装在冰上、水里,与刺骨的寒冷搏斗。每当看到这样的图片或视频,我们不禁都要拽紧衣襟,驱除心里的寒冷,附上一句:不冷么?

冬泳是地球高纬度地区人类挑战自我的一种方式,它既是一项传统,也是一项运动,甚至还和潜水共同衍生出了“冰潜”等极限运动。

冬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它有哪些益处和风险?是否每个普通人经过训练都能适应冬泳?超链接求证带你一起探索冬泳的奥秘。

冬泳会上瘾?冬泳爱好者如是说

在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公园冬泳区,众多冬泳爱好者来此游泳,70岁的刘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刘先生向记者表示,他已经坚持冬泳十多年了,一般在水下能游一两分钟,虽然短暂,但每天游完了以后感到特别舒服,有精神,身体各方面都不错。一旁60多岁的冬泳者王阿姨也不甘示弱,她表示,不来游泳的话心里总是会惦记,游了以后就感到满足了,泳完上来以后感觉特别爽!

特别爽?!

冬泳的确会让人上瘾,因为几乎所有的冬泳者都是经过长期训练,从炎炎夏日一直游到冰天雪地。对此,长春市南湖冬泳俱乐部副主席蔡金华建议,第一次可以少游点儿,循序渐进地锻炼,长此以往就可以多游。

冬泳好处多,但不是人人都可以

首先,由于水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空气要高出32倍,因此在冰冷的水中,人体的热量流失速度远比在空气中快,直接结果是人体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急速下降。

这部分血液去哪了呢?

原来,它们去了脏器,比如:心、脑、肝、脾等部位,使这些脏器的血管扩张。机体为了抗冷,皮肤的血管很快又扩张,因而大量的血液从内脏流向体表,这样有特点地一张一缩使血管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血管的弹性。

其次,在这个过程中,心脏也会把更多血液输送到大脑,使大脑的供氧更加充足,从而使人感到“快乐”和“满足”。

此外,由于人体接触冷水后先会急促呼吸,呼吸暂停片刻后转为均匀而深长有力的呼吸,这种呼吸能使肺组织的弹性大大提高,吸进去更多的氧气,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呼吸系统的功能得到了加强。

如此看来,冬泳运动就如同按下了身体的“超频键”,身体机能瞬间得到了提升!但是,这样的提升只适合循序渐进者。没练过却又想挑战自我,很可能会导致“超频失败”甚至“宕机”。

要明确的是,这个“超频键”不适合所有人。福建龙岩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丘毅铭表示,当人突然进入一个冰冷环境,容易造成血管痉挛,所以一些心血管病的急性病人、高血压的病人、冠心病心衰的病人,或者换支架一年内的病人都不太适合冬泳这种锻炼方式。同时,有慢性关节病、皮肤病的病人,还有接受创伤外科手术后还未恢复的病人也不太建议冬泳。

简单来说:冬泳,不建议带病参加,也不是所有人都行。

“冰潜”要谨慎!

近年,一种叫做“冰潜”的极限运动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这项运动其实是潜水的衍生运动,和冬泳关系不大。标准的冰潜是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拥有AOW(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证书,也就是“开放水域进阶潜水员证书”,再学习“干衣”和“冰潜”两本专长证书后,才能进行的潜水活动。

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对“冰潜”的理解除了一些网络配图外,几乎就是一些新闻中零星显现的内容,比如:2019年1月,邯郸市临漳县一名冬泳爱好者在凿开冰面畅游时,潜水误入冰面之下,无法脱身,不幸溺水身亡。

当然,此冰潜非彼冰潜。

冰下除了水流变化,长时间低温还非常容易让人冻僵,引发低温症。低温症对冬泳者是很大的威胁。即便是冬泳高手,也不可一时兴起潜入冰下。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中医师黄汉超介绍,低温症是指体温低过35℃,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阶段。轻度的低体温症是指体温在33℃-35℃,中度是在32℃-30℃,重度是在30℃以下。

如果是轻度低温,抓紧披上条毯子,到温暖的室内保暖就行。但如果达到重度低体温症,也就是说体温低于30℃,就必须抓紧时间送到医院进行救治。黄汉超医生表示,这时候的普通升体温疗法,比如用无创的升体温疗法,效果已经不好,必须要进行有创的液体支持疗法。比如要给予肾替代治疗,即床旁血滤。因为床旁血滤可以把体温设置到35℃以上,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而普通的升体温治疗,比如升温毯,只是通过外表去进行升体温,不能及时使低体温得到纠正。故出现严重的低体温症,还需要床旁的连续血液替代治疗,把输入体内液体的温度调定在35℃以上,才能够使低体温症得到及时的纠正。

最后,说两个发现:

有研究表明,人突入冰水会出现一种叫“冷休克”的反应。呼吸变得急促,无法自主快速地大口呼吸。若是在这段大约几分钟的时间里沉到水底很可能溺水。而坚持到冷休克反应过去,就能暂时摆脱危险。

另有研究发现,在由冰冷导致的肌肉萎缩前,人能够在零下5摄氏度的含盐冰水中存活20分钟左右。

无论是冬泳还是冰潜,乃至更多的极限运动,都要量力而行,益处虽多,但也充满着风险。逐浪山水间,也要第一保安全。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云听app,搜索《新闻超链接》)

监制:白中华

总台央广记者:鹤佳

编辑:杨扬 潘雨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