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无名之辈》一直稳居单日票房冠军。

有不少观众被它朴实的故事、细腻的情感所感动。

其中包括最近鲜少露面的冯小刚导演↓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1)

大范围的肯定声中也有例外,争议主要集中在《无名之辈》在多线叙事结构上的崩坏。↓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2)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3)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4)

在本橘看来,《无名之辈》还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

但瑕不掩瑜,人设和情节铺排上的欠妥,都在结尾多条故事线交集的场景中显露无疑。

所以《无名之辈》是一部好作品,但不足以被封神。

从讨论多线叙事结构这个角度出发,近年华语片中实打实的优质之作,还得说是2006年那部让宁浩名声大噪的《疯狂的石头》。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5)

【第一拨吃螃蟹的人】

简单来说,多线叙事有别于常见的大情节(主人公单一,叙事结构简洁明了),即多个人物、多条故事线同时推进,在某些节点上交错,给观众带来所有因果皆是巧合的错觉。

大家对这种类型应该也不陌生了,从今年的《无名之辈》往回数,有《暴裂无声》(2017年)、《大世界》(2017年)、《追凶者也》(2016年)、《火锅英雄》(2016年)、《心迷宫》(2014年),这些知名度和质量都比较高的作品,也不乏《情况不妙》(2016年)、《提着心吊着胆》(2016年)、《命运速递》(2015年)等游离在大众视线之外,质量有待提高的作品。

把时间线拨回2006年,最开始让观众发现这块螃蟹好吃的人,是宁浩。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6)

那几年,突然涌入的资本催生了一股华语大制作电影热潮,前辈导演们摩拳擦掌,《十面埋伏》(2004年)、《无极》(2005年)、《神话》(2005年)、《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年)、《夜宴》(2006年)应运而生。

这些作品用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拉动华语电影票房进入“亿时代”,同时有了“亿元导演俱乐部”这种让人津津乐道的说法。

在这股热潮之下,当时名不见经也不转的新导演宁浩,用350万小成本拍出了《疯狂的石头》,并一举拿下2534万的高票房。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7)

《疯狂的石头》围绕一真一假两块翡翠展开。

一心想偷真翡翠的盗贼,最终死的死、伤的伤,还有一个落入法网;

房地产商斥重金买了块假翡翠(以为是真的),又不幸因此丧命;

见利忘义的老厂长,以假翡翠(以为是真的)为筹码,把工厂所占的地皮从200万抬到1000万,得到了钱,却丢了人心。

唯有从头到尾只想尽力盘活老工厂,让二百多位员工能继续有饭吃的包哥,在不知情的前提下拿到了众人心之所向的真翡翠(他以为是那块赝品,打算留作个人收藏)。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8)

精巧的故事架构、贯穿全片的重庆方言、耐人寻味的黑色幽默,都是《疯狂的石头》鲜明的标签。

《疯狂的石头》里充斥着各种荒诞的巧合,甲刚好就住在对手乙的隔壁,丙扔下的可乐罐正好能砸中丁在行进中的面包车,这些巧合的戏剧性极强,又是推动事件发展的关键节点。

观众通过上帝视角早已洞悉一切,却欣然接受了这些巧合的存在,煞有其事地看着片中人物被耍得团团转。

这就是《疯狂的石头》的魅力所在,它让你知道所有真相,又不能停下跟着人物找寻真相的脚步。

大家忙活到最后才发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而命运之神在《疯狂的石头》里最终还是眷顾了善良的人。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9)

宁浩在采访中说:“许多人认为我在讽刺现实,其实我只是了解现实,我从未想要关怀谁,我与我的人物都是平视的关系。因为中国的体制结构没有甩掉任何一个人,每个人的一生写下来都是史诗。我觉得,我们能够从我们的民族性中,提取那些值得歌颂的精神。”

这话不假,而后面的同类型作品之所以没能超过《疯狂的石头》,或许就是因为大家忽略了宁浩口中的“平视关系”。

在创作中以“上帝视角”自居,往往会把应该出彩的巧合,写成生搬硬套的“无稽之梗”。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10)

再说回多线叙事结构本身,没有准确的资料能证明宁浩是同类型华语片里的第一人,但是他肯定是“第一拨吃螃蟹的人”。

《疯狂的石头》之后,宁浩又召集7个编剧写出了《疯狂的赛车》,他的野心更大、要求更高,编剧跟着他吃了不少苦,甚至在当时闹出了“宁浩写残7个编剧”的小插曲。

宁浩辛苦劳作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他再次创下了用1000万成本换1亿票房的传奇,仅凭两部作品就迈入了“亿元导演俱乐部”。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11)

【螃蟹的销路被打开了】

宁浩和“疯狂”系列的成功,印证了多线叙事结构在商业上的潜力。

这是一块香饽饽,是一块观众感兴趣并且一时半会不会腻的香饽饽。

所以心痒痒的导演们,都要来试一试。

上文列举那些电影,我们先来说说评分最高的《心迷宫》。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12)

在同类型领域内,《心迷宫》的问世,是《疯狂的石头》后第二个小高潮。

虽然这种分类方式有些过于粗暴,但在讨论多线叙事这个命题的时候,这两部电影总是结伴出现。

《心迷宫》的成本只有170万,比拍摄于8年前的《疯狂的石头》还要少一半。

所以《心迷宫》的服、化、道很简陋,甚至是不合格的。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13)

但剧本的精致与表面的粗鄙形成强烈反差,让它看起来是一部不可多得、甚至无法复制的优质作品。

《心迷宫》围绕一具无人认领的棺材展开。

误杀赌徒的村长儿子,最后“被动”摆脱了嫌疑;

私下帮儿子掩盖罪行的村长,最后却意外“成全”了赌徒一家;

饱受家暴困扰的女人,以为棺材里是自己施暴成瘾的老公,最终她老公“凑巧”也死于非命;

赌徒的尸体以自己的身份被出殡,最后却又以荒郊野尸的身份,悄悄被自家人“抛弃”。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14)

《心迷宫》里讲述的故事远不仅于此,但繁而不杂,有理有序。

在这种电影里,越是细枝末节,越是举足轻重,露得多了显得刻意,露得少了又容易和主要故事线脱节,变成废戏。

《心迷宫》的魅力就在于刚刚好,导演和编剧用极强的把控能力,既保证了电影的观赏性,又没伤害逻辑性。

导演忻钰坤塑造人物的能力也非常扎实,像《心迷宫》里的老村长,他身陷于家庭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两难抉择中,是各条故事线的纽带。

在忻钰坤下一部作品《暴裂无声》中,忻钰坤给了男主张保民同样的心理困境,又加上了一定的阶级色彩,让人物变得更饱满。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15)

《心迷宫》的结局更是惊艳。

当这具棺材几易其主,最终被丢弃在荒野里的时候,老村长和儿子同时找到这里,面面相觑,一个事件的正反两面终于交汇。

电影在此戛然而止,虽然最后几行字幕挑明了正义终将邪恶的必然结局,但这一幕依旧是《心迷宫》留在华语银幕上的名场面。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16)

《心迷宫》最终凭借好口碑拿到了1067万的票房,因为是全素人阵容,难冲爆款 ,但依旧是以小博大的范例。

这些年的同类型片里,阵容诱人的有曹保平导演,刘烨、张译、王子文主演的《追凶者也》,和杨庆导演,陈坤、白百何、秦昊主演的《火锅英雄》。

前者卖了1.3亿,后者3.7亿。

《追凶者也》用了类似于昆汀《低俗小说》的章回体结构,讲述了一场意外串联起三个故事的追凶案,但囿于很多因素电影明显没放开,看得并不过瘾。

《火锅英雄》看起来不太像多线叙事,因为各条故事线之间的关联和标志性的巧合并不多,但是因为节奏非常精准,又看起来有那么点意思。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17)

剩下几部电影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情况不妙》的故事很饱满,但人物没亮点;《大世界》的社会批判性很强,但一人承包全部工种的“小作坊创作方式”注定了它是一部不完整的作品;至于《暴裂无声》,投资一上来质感当然差不了,但导演明显要得太多,就失去了处女作《心迷宫》那样的深度。

把这些作品放到一起来看,投入都不高,口碑都不差,但票房难有爆款。

这么一比,《无名之辈》在成品质量不那么高的前提下,喜提4亿票房,确实是近年来最大的赢家了。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18)

【真正发现螃蟹的人】

《疯狂的石头》也好,《无名之辈》也罢,大家如果有心去翻翻有关上述这些电影的评价,总是能看到 《两杆大烟枪》的影子。

《两杆大烟枪》(1998年)是盖·里奇的导演处女作,也是他目前为止最经典的作品。

它耐人寻味的黑色幽默,精巧缜密的叙事结构,对于后辈来说都是教科书级别的样本。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19)

顾名思义,电影围绕两杆价值不菲的古董枪展开。

四个苦于还不上赌债的小伙买了两把枪,计划在毒贩打劫供货商之后上演一出“黄雀在后”,但没想到情节一环与一环交错,引发了一连串意料之外的故事。

电影的结局最为精妙。

四个小伙错失打劫的钱款,债主又不幸身亡,他们身上和整起案件有关的物证,只剩下那两把古董枪。

他们差遣其中一人去把枪丢进河里来洗脱嫌疑,打算让生活归于一切未发生时的平静。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20)

就在其中一人已经到了河边准备丢枪的时刻,另外三个人终于知道了这两把古董枪不菲的价值,当即打电话通知丢枪的人。

丢枪的人第一次不小心把枪丢在了栏杆外的平台上;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21)

当他艰难地爬到栏杆上,把兜里的手机叼在嘴里(防止掉下去),准备去把枪推进河里的时候,电话突然响了。

(如此经典的一幕↓)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22)

电话响了之后,导演分别给了丢枪人左手和右手特写,旨在把选择题留给观众:“他到底该用什么姿势来接电话或者是扔枪呢?”

《两杆大烟枪》戛然而止,并没有在最终给出明确的答案。

但这一幕又把电影贯穿始终的兄弟情、利益纠葛、阶级矛盾融合在一起,精巧又耐人寻味。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23)

聊起大师级的多线叙事作品,还必须要提到昆汀的《低俗小说》(1994年)。

《低俗小说》由“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金表”、“邦妮的处境”三个故事,以及影片首尾的序幕和尾声五个部分组成。

看似是独立的小故事,却又互相关联。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24)

黑社会小混混朱尔斯在犯罪前有诵读圣经的习惯,当观众看完全片并熟知这一点之后,导演在结尾处又让故事回到序幕的时间点。

朱尔斯路遇一对小毛贼,并且从“受害者”变成了反手制服毛贼的“施暴者”(或者说是“执法者”),在观众以为朱尔斯会在诵经后一如往常地解决那两个小毛贼时,故事发生了反转。

朱尔斯在占尽绝对优势的前提下,选择在这次做个慈悲的牧羊人(西方文化中为神牧养众生的人,泛指心灵导师),放过这两个小盗贼。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25)

而这次心软,却在接下来要发生的故事里产生了蝴蝶效应,观众恍然大悟,此刻的朱尔斯却不以为然。

《低俗小说》这种环状结构非常考验编剧功底,这并非是简简单单让故事回到原点,而是要营造出观众和片中人物在价值观上的落差。

以此为标准来对比同类作品,高下立判。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26)

这类电影抛给观众的命题是 :人生没什么规律,一切因果皆是偶然。

在这种命题的感召下,明明是精心编排好的剧情,却丝毫没有强扭硬凹之嫌,反而是让观众有了以先知的姿态来审视人生的感觉。

这是很过瘾的,四舍五入就是在用盖·里奇,或者昆汀的视角来审视人生,而且人活一生,真正拥有上帝视角的机会实在是少得可怜。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27)

回到电影本身,以上这两部作品,除了多线叙事结构的精巧之外,《两杆大烟枪》娴熟的配乐和《低俗小说》精密的对白,都是后辈导演争相模仿的样本。

比如《两杆大烟枪》之于《疯狂的石头》《心迷宫》和《无名之辈》,又如《低俗小说》之于《最凶者也》。

其实,关于这算是“致敬”还是“抄袭”的议论,一直就没停过。

无名之辈电影展示哪个年代(无名之辈评分虚高)(28)

本橘觉得,正如我们小时候学写字,都是从临摹开始,后辈也必定是从模仿前辈的作品开始摸索个人风格。

模仿也好,致敬也罢,只要不是走到鹦鹉学舌,邯郸学步的境地,都是值得被认可的。

毕竟就算盖·里奇,也免不了一度被大众称为“英国的昆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