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古的嫦娥奔月,到后世文人笔下的诗词中,中国人对于月亮的赋意,就是:月亮知我心特别是中秋时间月亮,就是团圆的象征,中秋节的月亮也是中国人集体潜意识象征一个重要符号,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中华文化思想术语简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中华文化思想术语简介(月)

中华文化思想术语简介

从上古的嫦娥奔月,到后世文人笔下的诗词中,中国人对于月亮的赋意,就是:月亮知我心。特别是中秋时间月亮,就是团圆的象征,中秋节的月亮也是中国人集体潜意识象征一个重要符号。

这个集体潜意识的符号出现于从分离走向团圆的时刻。正如苏轼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从客体关系来看,人在0~3岁这段时间会经历和母亲分离并形成独立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这是特征阶段的划分,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时间区隔)。那么当一个人走过了和妈妈的共生阶段,就要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中国人常说:“父母在,不远行,行必有方。”又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这种要求年轻人随时要记得孝敬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与离开家自己真正独立的行为,成为一个矛盾体。这种心理冲突或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人身上。而借助这中秋时节这一轮满月,缓解了这种独立与依恋的冲突,满足了人们团圆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