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句丽的起源

高句丽,史书中记作“高句骊”,简称“句丽”或“句骊”,是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时期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故称高句丽。


隋唐两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被隋唐几代帝王屡攻不下的高句丽最终是怎样灭亡的)(1)

公元5世纪后,高句丽被普遍简称为“高丽” [7] ,其君主也被中国皇帝册封为“高丽王”。在这个高丽灭亡后的200年后,又出现一个叫高丽的国家,然而此高丽非彼高丽,只是名字相近罢了。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现在仍能找到古高句丽的一些蛛丝马迹。


隋唐两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被隋唐几代帝王屡攻不下的高句丽最终是怎样灭亡的)(2)

古高句丽遗址

隋唐两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被隋唐几代帝王屡攻不下的高句丽最终是怎样灭亡的)(3)

古高句丽壁画

隋唐两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被隋唐几代帝王屡攻不下的高句丽最终是怎样灭亡的)(4)

古高句丽壁画

2. .隋唐两代帝王为什么要将高句丽灭之而后快呢?

拿太宗李世民的一段话最有代表性。


隋唐两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被隋唐几代帝王屡攻不下的高句丽最终是怎样灭亡的)(5)

太宗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然而,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含章可贞,无成有终。大意是:现在天下安定,唯有高句丽这个地方还不安分,虽然自己没有什么成就,但后世子孙能在自己帮助下,终于实现了最伟大的事业,这不是最好的结果吗!以我的理解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当时的唐朝政治经济空前强大,可以说就是当时的超级大国,不能容忍旁边有这么的一个强大的邻国存在,必须采取先发制人的方式,除之而后快,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这就是为什么有唐一代不建长城的原因,作为一代英主李世民,更不可能把这个心腹大患留给后代子孙。

从另一方面说,这里本是中国的故土,现在收回来也是无可厚非,此地汉朝时已经设立个郡县,以地图为证,现在用武力夺回只不过是要回自己已经丢失的东西而已。


隋唐两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被隋唐几代帝王屡攻不下的高句丽最终是怎样灭亡的)(6)

汉设四郡


3.高句丽灭亡的过程

早在隋文帝时期,就曾派三十万大军征讨,结果30万大军铩羽而归,到了隋炀帝杨广时期,更是倾全国之力,携百万之众,不惜血本的征讨高句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惨败而回,造成怨声载道,烽火四起,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再到了太宗朝,御驾亲征,虽然仗着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和众多精兵猛将的相辅,虽然没有吃着什么大亏,但是最后也是功败垂成,久攻不下,冬季来临,只能黯然撤退。

只有到高宗李治才最终解决问题。

隋唐两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被隋唐几代帝王屡攻不下的高句丽最终是怎样灭亡的)(7)

高宗 李治


666年五月,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病死,其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泉男生与弟弟泉男建、泉男产关系不睦,两个弟弟趁泉男生外出巡视之时,抢班夺权,杀男生儿子泉献忠,泉男建自任莫离支,发兵追捕泉男生。泉男生只好走保国内城,遣使向大唐求救。强势首脑泉盖苏文之死,引起诸子争权内讧,导致势衰,为大唐灭其国提供了良机。

隋唐两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被隋唐几代帝王屡攻不下的高句丽最终是怎样灭亡的)(8)

泉盖苏文

在658年,659年,都出兵赤烽,横山击破高句丽军队。杀敌各一,二干人。在660年新罗以百济借以高句丽支持后入侵又求救于唐朝。唐朝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率十万军队,直接去伐百济都城。大破百济军,获百济王义和太子隆,次子。使各城主,都投降于唐。使百济五部归附唐朝,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成了唐朝熊津等五都督府。唐军乘胜进军。以契毖何力,苏定方,刘伯英,程名振各路率军分道进攻高句丽。


隋唐两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被隋唐几代帝王屡攻不下的高句丽最终是怎样灭亡的)(9)

李勣


隋唐两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被隋唐几代帝王屡攻不下的高句丽最终是怎样灭亡的)(10)

苏定方


666年十二月,唐高宗任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提师东征高句丽,新罗亦趁机联合唐军发兵攻之。转年九月,李勣率军攻克高句丽新城(今抚顺市北高尓山山城),复趁势连下十六座城池。667年,唐将薛仁贵率军攻拔扶余城,扶余川四十余城望风而降。李勣破高句丽五万大军于萨贺水(今辽宁丹东市西南赵家沟河),斩杀五千余人,俘获三万人,乘胜攻克大行城。薛仁贵沿着海边挺进,与李勣大军会师于平壤城下。唐军围困平壤城一个多月,高句丽国王高臧见回天无力,只好遣使来到唐军大营向李勣投降。但泉男建拒不投降,关闭城门固守。五天后,唐军破城,泉男建绝望自杀(未死),高句丽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