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王晓峰

今天上午10点,宁波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今年上半年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至6月,全市破获的案件数、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人数同比上升,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损失数大幅下降,阶段性实现“两升两降”的打击治理目标。

打击治理电诈工作总结(今年上半年成绩单)(1)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更是将反诈工作作为法治宁波、平安宁波、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七张问题清单”、全市督考计划、“除险保安”等范畴,持续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与此同时,全市各地积极落实“全员全域反诈”理念,持续完善市、县、镇、村、网格五级宣防网络,深入推进“五进”“扫楼”行动,开展醒目工程,构建心防屏障。宁波还对易受骗人群开展精准宣传,已完成32.6万人的精宣工作;试点创建11个“无诈”小区,其中7个小区实现“零发案”,4个小区发案大幅下降。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打击预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打击治理电诈工作总结(今年上半年成绩单)(2)

今年以来,宁波各职能部门紧紧把握电信网络诈骗事前、事中、事后这三个节点,强化资金流、网络流、通信流的发现、干预、拦截能力,全力筑牢预警反制防线。记者获悉,上半年全市共预警劝阻潜在受害人50余万人次,现场成功阻止案件1500余起,挽回损失7300余万元;市、县两级反诈中心持续优化警情快速联动处置机制,共成功止付案件460余起;加快冻结资金返还,返还冻结资金1487万元、追赃挽损2599万元。

另一方面,想要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就必须从肃清源头、斩断链条入手,全面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宁波各职能部门聚焦人、卡、账户等涉诈重点要素,全力打击整治涉案 “两卡”和涉诈重点人管控等问题。今年以来,我市已打击、惩戒、处罚教育了一批“两卡”违法犯罪嫌疑人,涉案银行卡、手机卡环比分别下降13.7%、16.3%。

同时,宁波打造的“1 5 N”的反电诈全维智控平台获评宁波市首批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浙江改革突破奖铜奖。

新闻发布会问答内容

问1:目前,电信网络诈骗有哪些类型、特点?公安机关在打击这些犯罪中做了哪些工作?

答:我市目前发案较多的案件类型有刷单诈骗(占40.3%)、冒充客服诈骗(占17.7%)、投资诈骗(占9.5%)、购物诈骗(占9.4%)、贷款诈骗(占6.0%)、游戏交易诈骗(占5.8%),此6类诈骗案件合计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8.7%。特别是“刷单”诈骗融合博彩、投资、婚恋交友等场景,发案、损失持续位于高位,此类案件被骗人群主要集中25-35岁(占54.4%)、女性居多(占65%)。

今年以来,宁波市公安局坚持以打为要、以打促防,牢固树立“大案要破、小案要管”指导思想,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截止目前,全市已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220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423人,同比分别上升23.6%、34.4%。

一是团伙作案集群打。聚焦团伙作案,对刷单、贷款、投资等高发类案及时研判分析、串并侦查,今年组织发起集群打击10次。6月中旬,慈溪公安集结180余名警力,对一境外犯罪人员组织的引流刷单诈骗团伙开展集中抓捕,在全国18省48市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6人,缴获电脑等作案电脑、手机200余台。

二是大要案件全链打。健全“一把手”挂帅、专案侦办、提级侦办等办案机制,逐案攻克部省督办、指令侦办、百万案件等重大案件,全链打深打透。在部督“3.19”缅北诈骗窝点专案中,通过大数据拓线研判、审讯攻坚等措施,发起两次全国集群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280人,涉案金额4亿余元,实现对境外窝点回流人员的全链打击,获公安部贺电表扬。

三是“断卡”专项精心打。开展“一人一档”核查、挖掘本地卡头卡贩、深挖犯罪链条,今年采取强制措施1251人。今年4月,余姚公安从一起案值8000元的红包返利诈骗案资金流入手,深挖发现一个利用“小苹果”APP替境外诈骗团伙洗钱团伙。成功发起涉全国4省7市的集群战役,抓获洗钱、代理、技术开发等环节违法犯罪嫌疑人53人。

问2:我市信息通信行业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答:近年来,宁波市信息通信管理局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部署。一是及时部署。明确行业2022年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重点任务,印发全年工作方案。二是强化协同。每月会同市反诈联席办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判重点难点问题。组建行业专班,成立各企业总经理挂帅的领导小组,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同时依托工作专班,及时将涉诈线索通报公安部门,协助开展打击工作。三是开展监督检查。组织人员力量,赴各区(县、市)对营业厅进行抽查,围绕电话用户实名制、反诈宣传等落实情况开展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到位。

二、突出源头治理。一是推进电话卡实名实人使用。开展睡眠卡、异常批量卡、高危漫游卡等高风险卡专项清理,二次实人认证电话卡20.17万张。二是规范渠道代理商管理。进一步完善入网责任溯源和考核追责体系,清退违规渠道,扣罚违约责任金18.6万元。三是强化物联网卡安全管理。常态化开展专项检查,关停高风险物联网卡7.95万张。

三、坚持以技治网。一是强化被叫保护技术防御。各运营企业派驻业务骨干常态化入驻反诈中心,按照要求开展工作。二是优化监测处置模型,完善漫游到高风险地区、沉默卡、睡眠卡等各类监测处置模型,关停高风险号码45.03万个。三是开展“打猫”专项行动。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养卡网点11个,收缴猫池设备11台,关停相关号卡185张。

四、注重宣传防范。广泛开展防范诈骗宣传预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幸福学堂、反诈直播、反诈宣传进社区进校园活动1345场次,累计发送提醒短信2360万条。在各区(县、市)人流量较大的点位及全市营业厅举办反诈主题宣传,普及反诈知识及防骗技巧。

问3:当前,学生成为电信网络诈骗高风险受害人群。请问,教育系统对此做了哪些工作?

答:全市教育系统共有12万余名教职员工和116万余名大中小学生,面大量广。青少年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对诈骗伎俩的辨识度较成年人弱,特别容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重点目标。但青少年学生也是学习吸收新知识最快的群体,加强反诈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教育,也是我们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全市各地各校坚决贯彻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强化宣传教育、多部门联动协调,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深化“无诈校园”示范单位创建,不断巩固深化“校园反诈、师生全员反诈”工作格局,有效遏制师生受骗案件高发多发势头。今年1至6月,全市高校师生电信网络受骗案件立案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85%、72.4%,全市中小学师生电信网络受骗案件立案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45%、90%,全市师生受骗案件、损失金额实现“双下降”,治理形势持续好转。其中,在案件高发的高校中,今年以来,有半数以上高校案件量下降到1至2件,甚至保持“零”案件,校园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3方面,总结起来就是,抓好三个“健全”,完善组织领导、考核机制、长效宣传体系,深入推进“无诈校园”创建。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各地各校都建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校园反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反诈宣传工作年度实施方案》,书记校长将反诈工作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和学校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切实凝聚整体工作合力。

二是健全考核管理机制,环环抓好落实。教育、公安部门健全会商研判、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定期分析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形势,2020年以来,先后出台6个文件,集中会商8次,召开不同层面推进会、现场会和座谈会,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和属地派出所调研17次,联合采取每周核查案件、每月通报案件、召开现场推进会、定期分析典型案情、实地督导检查、重点约谈问责、汇编典型经验、优秀表彰奖励等有效举措,将结果纳入各地教育业绩考核、等级平安校园考核、年度安全目标考核、市级文明校园测评和“无诈校园”示范单位评选内容,创建并表彰两届共8家高校“无诈校园”示范单位,压实各地各校反诈工作主体责任,将校园反诈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

三是健全长效宣传体系,精准抓好宣讲。将反诈防骗纳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高校新生始业教育、毕业生实习创新创业教育、教职工专题培训和家庭教育实践指导内容,制作校园反诈宣教片,组建高校千人宣传志愿者队伍,宣传推广南高教园区“反诈96110”工作模式、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反诈十法”和宁波财经学院“文涛”反诈工作室等典型经验,开展“开学季”校园反诈“十个一”专项宣传工作,每学期组织全市师生全员观看开学反诈第一课视频,鼓励教师、大学生安装、应用国家反诈中心APP,实现师生反诈宣教全覆盖,做到入脑、入心,人人过关。

问4:现在正值暑期,也是学生受骗上当的高发期,请问教育系统有哪些针对性的举措?

答:学生在暑期有更多机会、长时间接触到、使用手机和网络,容易陷入电信网络诈骗分子设计的陷阱,往年暑期都是学生受骗案件的高发期之一。为此,全市教育系统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家校沟通形成育人合力。据分析,暑期学生上当受骗很大原因,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手机和网络管理的安全意识不够强,缺乏保护手机支付密码信息的警惕意识,市教育局将反诈内容纳入暑期家庭教育和家校沟通内容。学校在暑期加强家长微信群、钉钉群、QQ群、校讯通等平台管理,以家长会宣讲、家长群推送等形式,向学生家长推荐《校园反诈宣教短视频》,通报青少年学生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普及防诈知识,引导家长强化手机和网络管理,加强支付密码信息的保护,教育、监督孩子科学上网和使用手机,履行监护人职责,增强反诈防范意识,形成育人合力。

二是加强全体教职员工专题宣教。市教育局将反诈内容纳入暑期教师培训内容。根据全市校园反诈工作部署,7月14日上午,市教育局举行在甬高校、直属学校反诈宣传员专题培训会,提升了校园反诈宣讲队伍的专业宣讲水平。各级各类学校反诈宣讲员将在暑期利用教师培训、开学前教师思想政治学习等,完成对全市12万余名教职员工的反诈专题宣讲,要求人人都要学,人人都会讲,人人都过关。

三是加强暑期学生反诈安全教育。市教育局将反诈内容纳入大中小学暑期安全教育,学校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和家长形成全员育人。要求各高校针对暑期留校大学生,各中小学校针对暑期校内托管班学生、军训学生,开展“进班级、进寝室、进网络、进家庭、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并指导组织学生进家庭、进社区宣讲,培养学生成为反诈志愿宣讲员。

四是健全考核管理制度。市教育局将反诈工作纳入文明校园考核、平安校园考核、学校年度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考核,计划今年高校“无诈校园”示范单位创建不少于4所,全市中小学“无诈校园”示范单位创建不少于50所,培树示范典型,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问5:金融领域是共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部分,能否介绍一下,在资金流风险防控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因为在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中,不法分子要借助银行账户、支付账户或收款二维码等支付结算通道来完成资金转移,因此确实如您所说,金融系统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中责任重大,也责无旁贷。近年来,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主动作为、精准施策,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切实开展“打诈断链”工作,阻断诈骗资金转移通道,取得明显成效,全市金融机构常态化反诈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具体来说就是落实五个“强化”:

一、强化账户源头治理。

督促银行加强账户开户业务审核,强化账户分类分级管理。比如:银行机构在为客户开立账户时,会综合评估客户的职业、年龄、开户用途、资金交易习惯等,对账户设定不同的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审慎为客户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功能,并设置合理的交易限额。今年已累计对1.7万户高风险企业账户和1800多万户个人账户采取管控措施或调整非柜面限额,对今年以来涉案的1万多名个人,全面排查其银行账户,及时采取管控措施。

二、强化金融科技赋能。

银行机构积极推进人脸识别技术在开户和交易环节的应用以及涉诈涉赌资金拦截系统建设,今年以来累计拦截异常交易68万笔、350亿元,有效遏制不法资金流动。

三、强化银警合作。

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合劝阻拦截,今年以来,银行通过柜面和技术手段成功劝阻拦截涉嫌电信诈骗案件6200余起。比如,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合破案,银行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一起犯罪团伙从异地流窜到宁波新注册企业,并开立企业银行账户进行非法买卖的案件,及时报案移交给公安部门,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涉及21家空壳公司,12户企业银行账户。三是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合研判可疑线索,今年移送涉诈可疑线索4起,涉及银行账户398户,可疑资金1500余万元。

四、强化涉案账户分析。

组织全市银行机构对涉案账户进行倒查核查,并进行全辖通报,对涉案账户数较多的5家银行机构开展监管约谈、现场督导。

五、强化宣传教育。

组织开展“反诈拒赌,安全支付”集中宣传月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5700余场次现场宣传活动,覆盖164万人次,全市银行机构通过短信等形式发送各类反诈防骗风险提示累计达3216万条。

问6:从银行的角度,对于抵制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发布人对广大市民有什么提示或建议吗?

答:为避免个人利益受到损失,或避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在这里,我们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切实增强防诈识诈风险意识,抵制诱惑,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这些“馅饼”是外衣,“陷阱”才是本质。

二是坚决不出租、出借、出售银行账户、收款码、支付账户,拒绝传播或宣传相关信息,以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是妥善保管好公司的营业执照、公章,个人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卡等。

四是自觉参与社会监督,发现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现银行或支付机构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立即向公安机关或人民银行举报。

同时,对于金融机构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所采取的加强开户管理,以及对长期不动户采取管控措施等,会给部分市民带来不便利的感觉,但这也是非常时期的“无奈”之举,请广大市民朋友能够予以理解,并支持、配合商业银行的相关工作。

问7: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快速获取权威反诈信息?上当受骗后应怎么做?

答:目前,我市群众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取权威的反诈信息。

一是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国家反诈中心APP是由公安部推出的一款手机防骗保护软件,可以远程身份验证、识别预警涉诈来电、一键快速举报涉诈线索、学习反诈防骗知识等。功能十分强大,请您安装注册并打开预警功能,守护您的“钱袋子”。

二是拨打全国反诈热线96110。96110是官方反诈电话,专门用于反诈预警劝阻和群众防骗咨询。手机显示96110来电时,说明您和家人可能正在遭遇诈骗或是属于受骗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时接听,这是公安机关反诈中心提醒您的电话;有问题、疑惑也可以拨打96110进行咨询。

三是通过浙里办“全民反诈应用”咨询。该应用是我市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自主研发的线上反诈阵地,通过浙里办搜索“全民反诈”进入,应用内设置宣讲预约、反诈超市、线索举报、查询咨询、案情通报等功能。如遇到疑似诈骗情形,可通过查询咨询模块中“我要咨询”功能,填写具体的可疑来电、网址、APP以及接触情形进行咨询,市反诈中心安排专员在后台答复,欢迎市民朋友推广使用。

四是前往就近公安机关当面咨询。目前,我市反诈咨询、劝阻等工作已全面落地至派出所,经过多年的反诈工作实战以及多轮次的反诈业务培训,各地派出所已具备识诈、辨诈能力,通过面对面,进一步做到详细、准确甄别与提醒。

希望市民朋友们能够牢记以上四种咨询途径,如果遇到任何可能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请及时通过以上四种正规渠道咨询,获取专业的解答和建议,不断提升警惕意识和防骗识骗能力。如果您不幸被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或就近前往辖区派出所报警,公安机关将核实受理案件,对被骗资金止付冻结、信息采集并开展后续案件侦办工作。

问8:目前,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请问下一步,我市将采取哪些更为有力的措施?

答:下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中央、省两办《意见》为契机,以市联席会议和反诈中心高效运行为抓手,聚焦“两升两降”工作目标,不断深化巩固“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全民发诈”格局,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高发势头。重点抓好“四个深化”。

一是深化宣传发动。以“无诈”系列创建为载体,强化全域宣传、做实精准宣传、狠抓内部宣传,进一步完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宣防治理模式,最大限度做到精准宣传、入脑入心。

二是深化依法严打。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打击主力军作用,持续组织开展反诈集群战役、“断卡”“断流”等专项行动,打团伙、端窝点、摧网络,严打惩治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切实形成高压震慑。

三是深化预警反制。充分利用数改契机,进一步打通通讯、银行、网络端数据壁垒,不断优化完善、迭代升级精准预警系统,不断推动从“事中”预警劝阻向“事前”封堵反制转变,最大限度阻断诈骗通道。

四是深化综合治理。持续完善督导考核体系,不断压实部门责任、凝聚部门合力,进一步构建“党政一把手抓总、行业部门抓具体、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抓辖区”的“全社会反诈”格局,确保基层反诈工作走深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