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南京一辆宝马740将一辆马自达2拦腰撞碎,马自达2上一对男女从车中被甩出十几米当场死亡。车祸发生后,其惨烈程度成为传播的强效催化剂引起广大网友围观。当天,在各大门户、论坛、微博以及微信上,相关文章几乎刷屏。

事发三天后,相关争论潮水般退去,人们恢复各自的日常生活。但作为一个积极向上、进取不息的微信小编,每一次热点事件过后都应该积极复盘,希望下一次能给用户提供更有价值,同时也是更受欢迎的内容。

针对此事,榜哥和榜妹小小总结了一下,在此次车祸事发之后,汽车新媒体的相关动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事实派

事故发生之后,人们第一反应肯定是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媒体最根本的使命是传达信息。想要获得更多关注,获得用户的认同,汽车新媒体就必须努力向读者传达有价值的信息。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读者想了解的事实就是其中之一。

从6月20日当天下午到第二天,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事故现场,这就是多数汽车类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依靠发达的网络,整合来自微博、门户和当地媒体的资讯,结合自身定位进行包装是可行策略。

代表账号:“改车志”

代表文章:《宝马飙200km/h时速撞散马自达后逃逸 两人当场死亡》

宝马撞断马自达(宝马撞碎马自达)(1)

(妥妥10万 )

技术流

在惨烈的事故面前,为遇难者痛心之际,人们关注的焦点会在第二时间回到自己身上:如果被我碰到这桩事,该怎么办?

相比于大众媒体,聚焦垂直行业的新媒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比较优势:专业性。你必须比你的读者对这个领域了解更多,理解更深刻,反应更快。如果读者期望于其他媒体的是对事实的报道,那么对汽车类微信公众号的期望则是:从专业角度告诉我该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就像那则恋爱箴言:对于女孩子来说,她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是空难中的降落伞,此时不出现以后都不用出现了。在读者需要你的时候及时反馈,就是新媒体价值的重要根源。世间事大体如此。

代表账号:“玩车教授”

代表文章:《直接把2个人吸没了 日本车吸能真的能保护乘员吗?》

宝马撞断马自达(宝马撞碎马自达)(2)

(又一个10万 )

侦探科

l事故发生时速度有多快?

l肇事车为何开这么快?

l为何这辆马自达2会碎成这样?

l为何宝马车司机还能跑?

l碰撞发生时的烟雾是什么?

一连串疑问甩出来,瞬间柯南附体有木有!那句名言怎么说来着?不想当侦探的新媒体人不是好段子手。

人们渴望细节,他们永远想知道更多。如果能用合适的方式组织内容,满足人们的信息饥渴症,你就赢了。这一条不仅限于汽车类微信公众号,也适用于一切旨在以传达信息为生的职业。

代表账号:“有车以后”

代表文章:《【深度解析】宝马7撞碎马自达2,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故会》

宝马撞断马自达(宝马撞碎马自达)(3)

(没有10万 ,也是自家七日最热)

悬疑组

你国多流言,所有事情发生之后总会有各种说法流传网上,它们在短时间内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然而其言之凿凿的姿态时常成为网络注意力的黑洞,引发持续不断的围观、讨论、转发。

究其根本,民众对于官方的惯性不信任、对于贫富差距的不满都是促使事件发酵传播的重要因素。在南京车祸事件中,肇事宝马司机是否酒驾、毒驾?是否存在顶包?肇事车辆被查封为何还继续上路?其间固然有大量质疑看似合理实则是“受迫害妄想”,但舆论惯性已然积重难返。

代表账号:“快车报”

代表文章:《620特大车祸:网友行车记录仪曝光肇事宝马司机!南京警方打脸!》

宝马撞断马自达(宝马撞碎马自达)(4)

(又是自家七日最热)

剑走偏锋党

两个无辜的生命猝然逝去,的确令人伤感。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有的汽车新媒体另辟蹊径、剑走偏锋,调侃了一把。

代表账号:“Autocarweekly”

代表文章:《从宝马撞碎马自达看中国八大暗黑势力》

宝马撞断马自达(宝马撞碎马自达)(5)

(平日平均阅读量数倍)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两家汽车厂商的新媒体对这场车祸只字未提。马自达2的生产商长安马自达的微信公号最新的一条推送内容是《全新Mazda CX-5值得你拥有》,宝马中国则还在“致父爱”。

而在微博#南京马自达车祸#的话题之下,只有逝者妹妹孤单的求助。

宝马撞断马自达(宝马撞碎马自达)(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