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是一部在电影史上获得多个奖项的电影,《发条橙》。

发条橙太让人敬畏了(发条橙只能做出条件反射的橙子)(1)

 故事开头,随着尖锐的音乐,镜头从亚历克斯的面孔渐渐拉开,身边的朋友神态各异,穿着奇装异,整个奶吧的氛围营造得十分怪异宛如地狱的场景。

 他们是一群坏家伙,在奶吧喝掺了毒品的牛奶,嘲笑并且无缘无故揍流浪汉一顿,会在街上开着偷来的车疯狂行驶放声大叫,在教堂聚众打架不忌生死,去随便进入一个人家里进行抢劫,并且唱着雨中曲当着丈夫的面强暴一个无辜的女人。

 亚历克斯是一个恶人,家庭还是他的老师都是拿他没有办法,在他的同伴中也是绝对的暴力统治者。终于,在他们闯入一个单身女人家里,由于失误亚历克斯打死了这个女人,而在楼底下等着他的伙伴,对着他的头赠送了一个瓶子,好让他安安心心得等着警察到来,亚历克斯被捕了,他得到了14年的刑期。

  在监狱里的亚历克斯,表面上是一个热爱宗教的好少年,可是他的内心还是非常喜爱这暴力与性欲,没有一点改变。在那个时代由于超高的犯罪率以至于监狱牢房都有些紧张,政府准备使用药物治疗,让罪恶的思想从注射者的思想里消失,抑制他们的一切恶意。 

期待自由的亚历克斯自告奋勇的充当了政府的试验品,他们把亚历克斯绑起来,对他进行厌恶疗法。让他不停得看关于暴力,性欲,等等危害社会的东西,让亚历克斯对它们产生厌恶。除了一个失误,让他最喜爱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也开始厌恶。

发条橙太让人敬畏了(发条橙只能做出条件反射的橙子)(2)

最终,实验非常成功,亚历克斯成为了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没有性欲绝不会危害社会的人。

  就这样,亚历克斯出狱了,他已经成为一个好人,可是父母把他赶出了家门,无家可归的亚历克斯被一个好心流浪汉带到桥洞来,没想到以前他们殴打的那个老人认出了他。他被流浪汉们打了一顿,直到警察来到驱散了他们。可是没想到这两个警察竟然是之前他伙伴,两人把他带到野外又揍了一顿

不清醒的亚历克斯在大雨中向一个熟悉的家庭走去,这家人救了他。可这家的男主人是他之前和伙伴一起抢劫强迫看他们强暴妻子的那个男人。一开始男主人还没有认出亚历克斯,直到他在洗澡时开始唱雨中曲时认出了他。 

愤怒的男主人并没有选择报复,因为亚历克斯是第一个政府进行厌恶疗法并且放出来的人,他们需要拿亚历克斯做攻击政府的工具。

男主人故意询问亚历克斯是进行厌恶疗法的经历,知道了亚历克斯不能听《第九交响曲》后,迷晕了他。亚历克斯在放着《第九交响曲》的房间里醒来,这让他十分痛苦,在音乐中跳下了楼。

  活下来的亚历克斯被政府的人照顾很好,很难想象,一个曾经的坏人什么好事也没做还会让总统亲自来对他慰问,仅仅只是因为他是政治上的受害者。在聚光灯下,亚历克斯想象的性爱中,他终于“痊愈”了。

发条橙太让人敬畏了(发条橙只能做出条件反射的橙子)(3)

 

 这部电影里的亚历克斯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无恶不作的神经病,所以在看完后,很是不满,因为就这样的坏人让他在监狱里享福对那些无辜的人多不公平啊,厌恶治疗也没有什么,只是不能想反社会的事情,没有暴力没有性欲,这样对一个罪孽深重的人来说,还不够好吗?人的一生在社会文明的教条下谁不是被束缚的,只是他更严厉而已。 

这就是作者的聪明之处了,他用一个看上去不得不接受惩罚的一个形象来让人思考:人类真的可以控制别人的思想吗?就算他是一个恶人?

而当所有人同意这个恶人是可以接受这般抹除思想的刑罚时,下一个轮到的,会不会是我们自己?惩罚可以惩罚人们的肉体,让他们痛苦,可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就会成为好人,那对于受害者来说也是不服气的吧。

真能控制人们思想,对大众是好的吗?想来看过刘慈欣《三体》的人也记得书里的思想钢印,那对人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当一个错误的钢印打下后,等待人们的结局只有死亡。

发条橙太让人敬畏了(发条橙只能做出条件反射的橙子)(4)

一个人的思想是由应该自己的思想控制的而不是由条件反射控制的,就和卢俊说的“人是一根有思想的稻草”虽然现在的思想也是经过教条文化来操控的,可是人还能有思考能力,如果连思考都不能有的话,人也就不能在成为人了。  

现在被人成为“腐国”的英国当初觉得同性恋是一种反人类的行为,也是对他们进行了厌恶疗法来治疗。而结局也只是巴洛克的狗,只是会痛苦但“治疗”成功同性恋了吗?并没有。只是让那些人在也不能正常生活罢了。

真的把控制思想当做让人向上的良药,那么会不会滥用?到了最后懒惰也会进行厌恶疗法,与人不和也会进行厌恶疗法,厌世也会进行厌恶疗法……终于,这个社会都是积极向上的人,可是这些人还能被称为人吗?而那些掌握着手段的人是不是可以随意把这个社会捏造成他喜爱的模样?

发条橙太让人敬畏了(发条橙只能做出条件反射的橙子)(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