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机械能守恒定律规划之三

学校目前每周开课“4 2 3”,即4节正课,2节辅课,3节晚自习。学校对物理投放时间不少。建议本节执行3课时,第一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地建立”;第二课时“机械守恒定律的理解”;第3课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学习,能解决以前相关方面的遗留问题,同时也能贯通功能关系,系统构建起“能法”解题的体系,使同学对物理学习的认识达到新层次。

机械能守恒定律例题及解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1)

第2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一、复习回顾——系统复习前面所学,扫清盲点,打好基础,体现学习的反复与重现。

1.动能与重力势能间的转化

(1)情景设定

(2)过程分析

(3)结论:

(4)条件:

2.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

(1)情景设定

(2)过程分析

(3)结论

(4)条件:

3.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

(2)公式:

(3)条件:

机械能守恒定律例题及解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2)

二、作业讨论

1.节后题1、2,口头回答,着重辨析;

2.上节课作业问题简评

三、课堂讨论

机械能守恒定律例题及解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3)

例题.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光滑斜面顶端滑到底端,设设斜面高为h,底角为θ。(请用三种方法分析)

若改斜面为曲面,其它条件不变,则滑块滑至底端是速度大小又如何?(能用几种方法求解?)

这类题目的情景,学生应该很熟悉,从静力分析,到牛顿定律,到动能定理,再到现在的机械能守恒,斜面问题从来就没有离开我们,这里重提此情景的目的,不完全在于解题,更在于通过此情景,使我们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相关问题的分析方法的异同。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一教学素材,深入研究,以达深刻理解之功效。

通过此例分析,再次总结:

  1. 应用牛顿定律分析解题的思路

(1)

(2)

(3)

(4)

  1.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思路

(1)

(2)

(3)

(4)

  1.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思路

(1)

(2)

(3)

(4)

机械能守恒定律例题及解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4)

反复演练的目的是要掌握、记牢、形成条件反射!

4.练习1:节后题4.一条轻绳跨过定滑轮,绳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 A 和 B,B 球的质量是 A 球的 3 倍。用手托住 B 球,当轻绳刚好被拉紧时,B 球离地面的高度是 h,A 球静止于地面,如图 所示。释放 B 球,当 B 球刚落地时,求 A 球的速度大小。定滑轮的质量及轮与轴间的摩擦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

机械能守恒定律例题及解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5)

注意:本题的研究对象是两个?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如何选取?能否用两种方法分析,试试看,用什么方法更简单?

机械能守恒定律例题及解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6)

小结:

  1. 解题思路
  2. 涉及两物体怎么办

机械能守恒定律例题及解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7)

5.练习2:节后题5. 从地面以 v0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

(1)求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h

(2)物体的重力势能为动能的一半时,求物体离地面的高度 h1

(3)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时,求物体离地面的高度 h2

(4)物体的动能是重力势能的一半时,求物体离地面的高度 h3

(5)物体的速率为 v0 时,求物体离地面的

高度 h4。

小结:

(1)解题思路

(2)涉及弹簧要注意些什么

  1. 作业。

节后题5,章后题A6,B5

备注: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尽管本节内容不是太多,但前后牵涉内容太过广泛,尤其是应用影响深远,因此在处理这一节时切不可图快求全,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太快的加大进程,加大难度会影响基础,届时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之事,就得不偿失了。若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适当仿照课后题补充些也可,切忌太多太难,以免挫伤学习积极性。

机械能守恒定律例题及解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