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夏朝应该位于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尤其是以洛阳为中心。《国语》上有说:“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而洛阳发现的二里头遗址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夏朝的都城遗址。然而,二里头遗址并没有发现夏朝文字,无法证明是夏朝的遗址。有些学者认为,二里头遗址属于先商遗址,并非夏朝的遗址。小编认为,寻找夏朝,何不把眼光放开,不要局限于洛阳一带。

夏朝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哪里(夏朝的地望到底在哪里)(1)

中国许多的古文献都记载,夏朝的建立着就是一个羌人。《新语·术事》云:“大禹出于西羌”。《史记·六国年表》:“禹兴于西羌”。《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鲧娶于有莘氏,……产高密(禹),家于西羌”。《盐铁论·国病》亦云:“禹出西羌”。这么多的文献记载都认为大禹是西羌人,大体上是不会有问题的。

夏朝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哪里(夏朝的地望到底在哪里)(2)

汉族的祖先为华夏族,华夏族的祖先为炎黄。炎黄则是从古羌族分裂而出的民族。不管在文字上、分子人类学上都能够得到证明。黄帝为姬姓,到春秋时期,许多北狄、西戎都是姬姓,《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炎帝为姜姓,姜和羌是同源词。《说文解字》曰“男羌为羌,女羌为姜”。夏人是炎黄的后代,所以称为西羌。周人是夏人的后代,所以自称为华夏,周人也是姬姓和姜姓通婚的民族。

夏朝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哪里(夏朝的地望到底在哪里)(3)

然而,和夏朝发生的诸多联系中,却几乎都是东方的民族。如一度取代夏朝统治的是东方的有穷氏,其首领后羿,是东夷人。几乎夏朝所有的战争都是和东夷族发生的。灭夏朝的也是东方的商朝,也是东夷的一支。大禹时期重要的涂山大会、会稽山大会都是位于东方地区召开的。这又说明,夏人早已从西北渭河一带迁徙到了东方一带,极有可能位于山东、江苏、河南交界的地区。

既然夏人脱离游牧族不久,那么身上肯定带有许多游牧族的基本特征,那就是迁徙不定。从古本《竹书纪年》可以看出,夏朝没有一个固定的都城,大禹时期有阳城,后来有斟寻,还有老丘等地。及时到了商朝前期,其都城也是迁徙不定的。也因为此,夏朝很难有堆积丰富的遗址,也就大大增加了考古的难度。夏朝的国度之中,只有一个能知道确切的大概地点,那就是老丘。根据春秋时期文献记载,这里的老丘就是卫国新都,位于濮阳。

夏朝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哪里(夏朝的地望到底在哪里)(4)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文献中早到夏人活动的一些地点。在夏朝之前,有一个军事首领为舜,他的部落叫做“有虞氏”,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孟子说的没错,舜希望儿子商均继位,但是没有成功。大禹建立夏朝后,分封商均为虞国。这个虞国大概位于苏北一带,后来被商朝灭了。西周时期,又分封有虞氏后人在陈国,位于今天的商丘一带,后来迁徙到了淮阳。

夏朝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哪里(夏朝的地望到底在哪里)(5)

莱丘铭

还有一个重要的分封国是徐国。徐国是伯益之子若木的封国,位于今天的徐州、淮安、宿迁一带。另外,越国也是夏朝的封国。春秋的时期的越国位于浙江,这是因为越国发生了南迁。在西周时期,由于周公东征,导致徐国、越国等纷纷南迁,越国也从苏北一带迁徙到浙江一带。而夏朝灭亡后,夏人的后裔被分封到杞国,位于今天河南开封杞县。

总体来看,夏人主要活动在山东、江苏、河南交界之处。因为位于这里,夏朝才能够多次和东夷交战,甚至被后羿取代,被商朝所灭。也因为位于这里,才会和安徽一带的的涂山氏发生联系,夏桀才会在失败后逃亡南巢氏。

夏朝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哪里(夏朝的地望到底在哪里)(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