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写作者,写作时都带着自己个人的视角,即使那些传世之作也都带着作者自己的感情烙印。

最近一直在读《平凡的世界》,这本曾获得过矛盾文学奖的大部头,原名叫做《普通人的道路》,确实,这本书的确是在描写普通人的道路,在男女的情感定位上,有些确实写得非常真实。

比如,田润叶和孙少安的感情,是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这两个青梅竹马互相爱慕的年轻人,因为生活中巨大的地位悬殊,农民少安根本不敢奢望能娶做为小学老师的润叶,虽然润叶已经给他写信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心意,说想和他一辈子在一起,但少安还是非常务实地考虑到家里穷得几乎揭不开锅的现状,去了外地娶回了不要彩礼的秀莲。

没有想到的是,这桩婚事非常美满,秀莲真心爱着少安,一心一意跟他过穷苦的日子,甚至在他想自己做砖窑的时候,还主动提出去娘家借了一笔钱给他。

那么,少安这个几乎完美的角色对秀莲又如何呢?在砖窑赚了第一桶金之后,秀莲最朴素的愿望就是箍几口新窑洞,而不是一直住在生产队借给他们结婚时本用来住牲口的破窑洞里。

新窑箍好后,秀莲想分家,少安不想扔下自己年迈的父母和奶奶还有妹妹,开始时非常抗拒分家,甚至还动手打了秀莲。

男人,永远不会念及自己穷时女人对自己的照料和情谊,的确是这样。

少安在跟秀莲动手时,不会想起秀莲当年不要一分钱彩礼的好,更不会想起秀莲还曾为了他们的砖窑回娘家去跟老父亲借钱的好。

在少安的心里,爹妈奶奶和妹妹都是自家人,而所有想把他分出去的都是些外人。

平凡的世界里最感人的一段话(平凡的世界里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1)

跟润叶互有爱慕之心的少安,连明确对润叶表示一句拒绝的话都没有说就结婚了,而且婚后的生活非常幸福美满。

可是,润叶就太惨了。

润叶嫁给了对自己情有独钟家境还非常不错的李向前,但因为心里一直忘不了少安,婚后的润叶坚决不跟向前同房,后来还调去到县城里工作,故意造成了两地分居的局面。

男人和女人处理感情问题真是完全不一样,男人是理性动物,是现实主义,女人是感性动物,浪漫又专情。所以才会有“痴情女子薄情汉”的说法吧?

路遥因为受过女人的伤害和感情的创伤,因此在他的笔下,男人都以几近完美的形象出现。

无论是在家务农后来开砖窑走上致富之路的少安;

还是高中毕业喜欢读书,因为想要追寻自己的理想,进城打工仗义执言忠厚仁义的少平;

无论是胆小在感情上却很勇敢,执意要娶寡妇郝红梅的润生;

还是在部队服役因为爱上一个藏族姑娘而被部队开除了的金波,这些男性角色在面对感情问题时,处理得都近乎完美。

而路遥笔下的女性角色无一善终,全都是命运多舛,非常波折。

润叶在丈夫李向前因思想过于苦闷发生了车祸失去双腿后,选择了回归家庭,两个人奇迹般地和好了,润叶还生了个大胖小子。

润叶的回归更多的是因为愧疚和突然间爆发的责任感,以前过得冷冰冰的日子突然间有了温度,不太合乎逻辑呢。

少安爱慕的田晓霞,虽然是省委书记的女儿,但却没有一点儿公主病,大大方方地爱上了居无定所的打工小子少安。

在抗洪救灾中丧命的晓霞,如果还能好好地活下去,或许作者根本没有办法给她和少平的爱情寻找一条门不当户不对也要倾心相爱的出路,只好让晓霞在意外中死去。

嫁给少安一心跟少安熬过了那么多穷苦日子的秀莲,本来在他们的砖窑走上正轨后完全可以跟少安过上幸福生活的秀莲,却得病去世了。

还有一心想攀附有钱人,想通过结婚改变命运的郝红梅,被顾养民嫌弃后匆匆嫁人,但老公却在箍窑时意外丧生,留下孤儿寡母孤单地生活。

不知为什么,在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时,纵观所有女性角色,几乎没有一个女人是可以幸福的,不知路遥本人是对女人怀有多大的成见和怨恨呢?

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在路遥四十多年的人生里,见过的绝大多数女人在婚姻生活里过得都不太好,所以才会让自己笔下的这些女人们都以如此悲情的姿态出现吧?

斯人已逝,作者写作的初衷已经无从考究,但《平凡的世界》是一本普通人值得一读的好书,尤其是60后和70后,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自己曾经有过的那些记忆。

平凡的世界里最感人的一段话(平凡的世界里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2)

平凡的世界里最感人的一段话(平凡的世界里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