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爱吃面,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苏州面条,称作为苏式汤面,苏州现有面馆三千六百多家。

苏式汤面要“轻面重浇、还是免青宽汤”,什么“硬面一穿头、浇头拢个渡”,不是苏州人,听着就挠头。就说汤面,汤要正、浇头要货真料实、面条要筋道细溜!、高汤要正!文火慢熬,各家都有独门秘笈,鳝骨、青壳螺蛳、猪骨、鸡肉、猪肉、火腿……不一而足。苏州人有“不令不食”的习惯,不同季节吃不同的面,例如:春末吃三虾面、盛夏吃枫镇大面。还有个说法:入夏要吃黄鱼面,入秋要吃鲈鱼面,春天要吃鲜笋面,夏秋虾鳝肥美时吃虾鳝面、冬天吃蹄髈面。面条要筋道细溜!厨艺要精!所有宽的都不算苏州面,苏州面就是要细。而厨艺很关键,师傅要掌控漏勺,边翻边抖,把面汤沥干净,面条卷起来裹紧,再铺在碗中。面条纹丝不动,犹如菩萨头上梳得整整齐齐的“观音头”。苏州人还有赶早吃头汤面的习惯,所谓的头汤面就是清晨面馆刚开门时,锅里用清水下的第一碗面。天还没有亮就有人在面馆门口等开门吃“头汤面”了。并且每天老苏州人乐此不疲,用心虔诚,苏式汤面为什么能对苏州人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呢?

因为苏式汤面在苏州人眼里已经不是面条了,而是一种情结。这种情节早已深融入了“老苏州"人的生活中,血液中。吃面成了毎天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也是颇具乐趣的一件事。

早上如果你一进面馆便能听到跑堂的声音:"诶来哉,三号台老面孔,三两缮丝面,要清汤、重青、重过桥......”阿,足可见苏州人对面的要求之高,真可谓精细到了极点。也许你不明白,这些"术语”的含义,宽汤,只要汤多面少,紧汤则反之;重青,指多放蒜味,免青则免之;重面轻浇,要面多浇头少,重尧轻面则亦反之;过桥,大家就都晓得咯,就是浇头用另外的盘子盛放,不浸于面中,分开享用的意思。这些要求,老吃客们般都会事先关照好跑堂的。

浇头的品种为,焖肉、爆鱼,炒肉、排骨、虾二、爆鳝、香茹炒素、辣酱素交,等等。浇头可单点,可以双浇,三浇。其实浇头也是苏帮菜的菜谱,各家面馆各有特色,诸如朱鸿兴的焖蹄、五芳斋的五香排骨、松鹤楼的卤鸭、黄天源的爆鳝,其它常见的浇头如焖肉、爆鱼,炒肉、排骨、虾仁、香菇炒素、辣酱素浇等等,东吴面馆,陆长兴,陆振兴,同德兴,美味斋,裕兴记,万泰兴,朱鸿兴面等馆做法也各的特长。

松鹤楼苏式汤面(苏式汤面)(1)

松鹤楼苏式汤面(苏式汤面)(2)

松鹤楼苏式汤面(苏式汤面)(3)

松鹤楼苏式汤面(苏式汤面)(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