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的诗经有四家(史上最俊美少年射手)(1)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诗经.国风.齐风.漪嗟》

【注释:

猗(yī)嗟:赞叹声。昌:美好的样子。颀而:即“颀然”,指身材高大。抑(yì):同“懿”,美好。扬:借为“阳”。眉上曰阳,额角。趋:急走。跄(qiāng):步有节奏,摇曳生姿。臧(zāng):好,善。名:同“明”,面色明净。侯:射靶。正:靶心。展:诚然,真是。甥:古称女儿之子,或称姊妹之子。娈(luán):美好。选:才华出众。贯:穿透。反:箭皆射中一个点。朱熹《诗集传》:“四矢,射礼每发四矢。反,复也,中皆得其故处也。”御乱:防御战乱。】

西汉时的诗经有四家(史上最俊美少年射手)(2)

微雨直译:

少年真强壮,颀长身姿好。前额多高昂,美目真明亮。巧捷步态妙,射箭技术高。

少年真精神,目光多清澈。礼仪已完成,终日射箭勤。箭箭中靶心,真是好后生。

少年真英俊,眉目多温润。舞姿多出众,射箭无须发。四箭都射中,抵御外敌功。

西汉时的诗经有四家(史上最俊美少年射手)(3)

这是一首描写少年射手的诗歌。全诗不吝赞美之笔墨,全方位、多角度生动传神地为我们描摹出一位少年射手的完美形象,难以掩饰心中对少年的好感,情不自禁地发出心中的赞叹之情。

西汉时的诗经有四家(史上最俊美少年射手)(4)

全诗三章,每章均以“猗嗟”开头,有点类似现代词的“哎呀、啊”之类的语气助词。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之声,给读者造成先入为主的美好意象,为后面具体描述少年的相貌、身姿、射箭技艺等打下基础,起到预热和渲染的作用。

西汉时的诗经有四家(史上最俊美少年射手)(5)

每章前四句完全不惜笔墨,几乎用尽了美好的词汇,来歌颂少年的外在之美,包括面貌、身材、眉目、神容、气质等。“猗嗟昌兮,颀而长兮”,夸赞少年身材结实强壮,健美匀称,身姿高大颀长;“猗嗟名兮,美目清兮”是夸赞少年精神抖擞,目光清澈、神采飞扬;而“猗嗟娈兮,清扬婉兮”,则是赞扬少年相貌英俊,面容温润,气质出众。

西汉时的诗经有四家(史上最俊美少年射手)(6)

不止如此,少年还有高昂的额头,清亮的眼神——“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少年身姿出众,步履轻快,双眼明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少年为人处事有始有终,一有闲暇,就苦练箭术。

西汉时的诗经有四家(史上最俊美少年射手)(7)

更有甚者,少年“舞则选兮、射则贯兮”,他还身姿灵活,舞姿优美,且每次射箭,都一箭贯穿靶心。所有这些接近完美的词汇,其目的不仅在于突出少年近似毫无瑕疵、尽善尽美的外形之美好,也为后面描写少年射箭技艺之高超,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西汉时的诗经有四家(史上最俊美少年射手)(8)

每章最后,作者从外貌描写,转到少年技艺的展示上面来。“巧趋跄兮”,赞美少年步履从容,灵巧敏捷,这些都是成为一位优秀射手的必要条件。因此才有“射则臧兮”、每射必中,“不出正兮”、每射则正中靶心,“四矢反兮”,甚至四箭能射中同一位置,可谓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西汉时的诗经有四家(史上最俊美少年射手)(9)

这样的射技,可谓炉火纯青,已臻化境。让诗的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感叹:“展我甥兮”,这样才华出众,武艺高超的好后生,真是一位风姿潇洒、玉树临风的少年俊彦啊!

西汉时的诗经有四家(史上最俊美少年射手)(10)

诗人自然难免对他寄予厚望——“以御乱兮”一句,是对射手才艺最好的评价,也是对他个人价值最好的期许:这样的人才本该是国家的栋梁,保家卫国,抵御外侮,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留下欲言又止的回味。

诗经《载驱》:鲁国大路多平坦,文姜归宁趁早晚

诗经《甫田》:不要种大田,少年未回还

诗经《南山》:南山多高峻,雄狐缓缓行

诗经《著》:那人等我在影壁,冠带缀玉心欢喜

诗经《卢令》:猎犬颈铃叮当响,猎人英俊又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