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民不聊生,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做亭长时,曾经斩杀过一条挡路的白蛇,也因此,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为后世广为流传。到了东汉末年,皇宫中又出现了一条大青蛇,这条青蛇从天而降,嚣张地在大殿龙椅上呆了半刻钟才飞走,满朝百官避让,汉灵帝直接吓倒瘫痪在旁。那么,关于这两条蛇究竟有何来历,它们象征着什么?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开篇为何先让大青蛇登场呢?

刘邦斩白蛇历史巧合(刘邦斩白蛇创帝业)(1)

我们先从刘邦斩白蛇说起。这个故事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有具体记载,大致如下:

刘邦做亭长时,一天夜里喝醉了酒,探路的人回来说有一条白蛇挡住了去路。刘邦就趁着酒劲儿拿着剑冲出去,把白蛇斩成了两半。

这便是《史记》中关于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当然,事情真实性我们无法考证,因为记载在正规的史料中,所以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古代的帝王,能够成为天下霸王,总是需要有些与众不同的事迹,以此来彰显这是真命天子,是天命所归。

刘邦斩白蛇历史巧合(刘邦斩白蛇创帝业)(2)

比如,宋朝的赵匡胤,出生时据说红光绕着家宅三日方才散去,屋子里弥漫着奇香。这些,都是为了显示这个人物后期有什么不同。但是,这些也都是在后期有了不同之后才被“发现”的。中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史官如此记载,也有其深意。

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史记》上的记载并不是斩了就完了,而是接着登场了一位老婆婆在哭泣。有人问老婆婆,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老婆婆说,有人杀了她的儿子,凶手是赤帝之子,她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很明显,这里其实就表明了刘邦的天子身份,他是赤帝之子,而白帝之子,则就是那条挡着刘邦道路的白蛇。那条白蛇,也或许,就是后期的霸王项羽的象征。

刘邦斩白蛇历史巧合(刘邦斩白蛇创帝业)(3)

刘邦斩杀了白蛇,其实就是清除了障碍,开辟了自己的道路。白蛇的斩杀,象征着大汉政权的替代和建立。那么,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第一回就提到了吓倒众官和皇帝的大青蛇,又是何意呢?我们也先来了解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记载:

“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

从《三国演义》的描述来看,这里出现的青蛇有以下几个特点:

刘邦斩白蛇历史巧合(刘邦斩白蛇创帝业)(4)

第一个特点,伴随狂风,忽然出现。这就使得青蛇的出现蒙上了一层难以控制、瞬息万变的色彩。其实,这种场景,就是东汉末年政局特点,动荡不安,宦官当道,朝廷已经难以控制局面。

第二个特点,青蛇占据龙椅,皇帝被吓倒,却没有斗争勇气。这里的皇帝是汉灵帝,他见到大青蛇,被吓得跌落龙椅,这一跌,其实意味着汉室江山的丢失。另外,汉灵帝被青蛇吓倒的懦弱,与刘邦挥剑斩白蛇的英勇形成鲜明对比,也意味着当年开拓的帝业,如今子孙再难守住,汉室江山已经不稳。

刘邦斩白蛇历史巧合(刘邦斩白蛇创帝业)(5)

第三个特点,群臣没有斗争,也是只顾自己躲避,没有英勇之士站出来斩杀青蛇。这其实暗示的是朝政日益昏暗,大汉江山已经不再受群臣拥戴,皇帝也已经不得人心。没有人站出来驱赶斩杀青蛇,也意味着没有人能够再让汉室江山稳固。所以,后期蜀汉的挣扎,其实也只能无力回天。

刘邦斩白蛇历史巧合(刘邦斩白蛇创帝业)(6)

白蛇出现,刘邦斩杀,开创了大汉几百年的帝业。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用大青蛇开篇,其实就是和前面刘邦斩白蛇形成呼应,暗示着汉朝江山不稳。如果说白蛇是刘邦开创帝业的阻碍,代表着秦朝的统治和项羽的威胁,那么斩杀白蛇其实就是这种障碍的扫除。

只是几百年后,他的子孙再也守不住他曾经开创的基业。罗贯中描述的大青蛇的突然出现,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帝业阻碍的再现,只是这次,刘邦的子孙没能像他那样,英勇斩杀青蛇,而是皇位都被青蛇占据,皇帝被吓得瘫倒一旁。这也暗示了,大汉江山将要易主。那么青蛇到底象征着谁呢?

刘邦斩白蛇历史巧合(刘邦斩白蛇创帝业)(7)

青蛇是能够让汉室江山易主的人,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知道,汉献帝最终被曹丕逼迫退位,汉室政权因此被彻底颠覆。所以,这里的青蛇,其实就象征着曹魏政权,汉灵帝被吓倒也象征着在曹操控制下,东汉末年皇帝懦弱无能,有名无实。最后青蛇停留片刻离开,也代表了曹魏夺得江山并不长久,龙椅上也坐不久,最终由司马家替代了。

参考书籍:《三国演义》、《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