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剪刀、布”,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广泛流传的手技游戏,用来产生随机结果以作决策,曾经是一代信阳人小时候的记忆。然而,这项普及率很高的游戏各地却有不同的叫法:北京人叫“cei丁壳”,上海人叫“猜咚猜”,成都人叫“实拳儿”,西安人叫“猜咚吃”,就是信阳各县区也不大一样。

地道信阳方言(信阳方言石头)(1)

▲ 石头剪刀布

信阳市区一带,广泛有“钉杠锤”的说法,而在临近的罗山县,“包剪锤”的叫法则让他有别于其他地方。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些游戏口令出现在特定的场合,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较少,因此有些方言实际上是一些很古老的说法,这有助于我们研究该地方言的来源甚至是移民的情况。比如,南京话中也有“包剪锤”的说法,与罗山的表述相近,这些情况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先要了解下“石头剪刀布”的来源。一种说法是来源于中国。例如,明代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俗饮以手指屈伸相博,谓之豁拳。盖以目遥觇人,为己伸缩之数,隐机斗捷。余甚厌之,以其启迁坐号之渐也。然唐皇甫松手势酒令皆有名,大指名蹲鸱,中指名玉柱,食指名钩戟,无名指名潜虬,小指名奇兵,掌名虎膺,指节名私根,通呼五指名五峰。”

此外,明朝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说,最早的石头、剪刀、布的起源是汉朝的手势令与豁拳。后来这种游戏演变为今天的石头、剪刀、布的猜拳游戏。此外,信阳本地流行的诸如“杠子、老虎、鸡、虫” ,虽然不以手势代替动物或工具,但原理相同。可能都来源于石头、剪刀、布。

另外一种是日本起源说。这种说法认为石头、剪刀、布起源于19世纪的日本,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所出版的文中甚至摆出了许多相关资料。后来到了明治时期,这种游戏传入中国,到了二十世纪,开始传到了欧洲与美国,而欧美都称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为”日本游戏”,法国人称剪刀、石头、布为”Jeu Japonaj s”(即日本游戏的意思)。

地道信阳方言(信阳方言石头)(2)

▲ 《哆啦A梦》中的石头、剪刀、布

一本叫《Kensarae sumai zue》的书,于1809年在日本出版。里面记载了锦标赛的流程、规则,以及裁判指南。而所谓虫拳,顾名思义,就是用手势来代表三种“虫”——蛇、青蛙、蚰蜒,被视为石头剪子布最早的形式。

地道信阳方言(信阳方言石头)(3)

▲ 《拳会角力图会》1809年

根据美国社会学者Stewart Culin在1895年所出版的著作《韩国游戏:与中国、日本游戏的渊源》所记载的,在日本江户时代晚期,日本街头的人力车夫就已经开始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下一个乘客的归属了。

中国和韩国对这个游戏的称呼为“石头剪子布”,而日本人将其称为“石头剪子纸”,这与欧美国家的叫法不谋而合。法国人称石头剪子布为”jeu Japonais”,意思直接就是“日本游戏”。再结合当时日本正处于西化的过程中,日本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十分密切,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是石头剪子布面向世界的出口。

地道信阳方言(信阳方言石头)(4)

▲ 美剧《老友记》中的石头、剪刀、布

资料显示,早在1842年,英格兰人就在伦敦成立了石头剪子布俱乐部,在该俱乐部第一版章领的第一卷中,英国人明确了该俱乐部的价值所在: 本俱乐部旨在探索和传播石头剪子布游戏, 并为其提供合法可靠的法律环境。

地道信阳方言(信阳方言石头)(5)

▲ 2015年世界石头剪子布锦标赛决赛现场

直到1918年,俱乐部才正式更名为“国际石头剪子布俱乐部( World RPS Club)”,之后不久迁至加拿大多伦多。1925年,该俱乐部已经有超过一万的活跃成员,俱乐部又正式更名为“国际石头剪子布协会”,并在同年举办了首届锦标赛。目前,这一游戏已经流行于全世界。

现在回到我们关于信阳各地“石头剪刀布”的来源问题的探究。你们那里的方言是怎么说的,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让我们一同探究信阳方言的魅力。(这里是信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