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超现实主义英国女画家(英国画家笔下的)(1)

集邮爱好者可能对威廉·马尔雷迪(1786—1863)的名字并不陌生,这位活跃在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画家是世界上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资封的设计者,同时他也以擅长描绘乡村生活场景著称。他不像早期画家那样用呆板的构图来表现婚礼、聚会等固定景象,而是凭借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地勾勒出以小见大的“有故事”的图景。《狼与羔羊》就是马尔雷迪此类型画的代表作之一。

如果只看画的名字,您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幅动物主题的画作,其实画面的中心人物是两个十来岁的男生。两人的强弱对比一目了然,气势汹汹的男生很明显是个“小霸王”,他横眉怒目,用肩膀把提着书包的男生挤到木板门和树形成的角落里,很可能下一秒就要挥拳了。被欺凌的瘦弱男生竭力抬起手臂抵挡。地上散落着书本、笔和手套、帽子,一条小狗蜷缩在被欺凌者的脚边。在二人旁边,一个身高仅到“小霸王”腰部的小女孩正焦急地举着小手呼救,几米之外的一扇门打开了,一位身着黑衣的妇女因听见动静而探出身子,神情惊讶。我们可以注意到,被欺凌的男生和小女孩的帽子上都有一条黑色饰带,书包外形也相近,很可能他们就是兄妹。画面远处的篱笆后面,两个目睹这一幕的老妇正在交头接耳,无从知晓她们是同情还是义愤。一幅霸凌的场景就这样定格在小小的画面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观画者也不会觉得过于陌生。

“霸凌”是英文bullying的音译,用于指代个人或群体对其他个人或群体在生理或心理上造成的伤害。近年来,发生在校园内外、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霸凌事件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校园霸凌的受害者既有可能遭受殴打等身体伤害,也有可能因遭受孤立、辱骂、威胁、骚扰而影响心理健康。在马尔雷迪生活的时代,校园霸凌虽然普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英国的经济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与人口快速增长、工业发展不相匹配的初等教育规模,当时在国家层面尚未建立起教育管理机构。在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拨款法之前,全国各地的初等教育机构都是依靠教会或慈善机构、个人的捐赠生存,不仅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校的管理也不正规,甚至没有专门的师资培养单位。英国第一所正式的培养师资的学院是在国家颁布《1890年教育法》后才开办起来的,在这之前,小学教师的准入门槛很低,导致一些学校的教风、学风不过关。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提及当时英国小学教师状况:“大多数教师自己也没有具备最必要的基本知识,缺乏教师所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可以想象,在缺乏有效管理和合格教育的情况下,像画中“羔羊”一样的受害学生还有很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在多方面开展举措,对校园霸凌实现“零容忍”,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既明确了学校对霸凌者的惩戒权,也确定了相关调查、心理辅导、社会援助等措施,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反校园霸凌体系。

作者:李 潇

来源: 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