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仲尧

散文诗思乡(思乡忽从秋风起)(1)

一缕秋风起,一念秋思长,我不由得想起那个耳熟能详的成语——莼鲈之思,以及成语典故里的主人公张翰。

张翰,字季鹰,出身名门,才思清俊,写得一手好文章,性格放任不羁,为西晋时期的名士,时人比之为阮籍,号称“江东步兵”。

张翰的家乡在太湖流域的吴江,盛产莼菜和鲈鱼,从小就没少吃莼菜羹和鲈鱼脍,鲜美无比,食之难忘,着实吊人胃口。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机缘巧合,否则也不会有那个流传千年的佳话了。有一天,张翰邂逅一个叫贺循的会稽人,说是准备去京城洛阳闯荡一番。两人原本素眛平生,却居然相谈甚欢,相见恨晚。“京城有多美,我想去看看。”任性的张翰一时兴起,说走就走,竟和家人不辞而别,便与贺循一起乘船出发了。

到了洛阳,张翰以其出众的才情,很快得到齐王司马冏的赏识,任命为大司马东曹掾,相当于给领导做秘书工作。这时的齐王权倾一时,煊赫无匹。张翰亦可谓春风得意,前程大好。

张翰虽然纵情任性,放浪不羁,却并非糊里糊涂,不谙世事。时日一久,张翰耳闻目睹了齐王的骄奢淫逸,暴行滥政,“朝廷侧目,海内失望”,深刻地预感到刀光剑影就在眼前,一场腥风血雨即将袭来,心中充满了对将来的忧虑,没心没肺的他,突然有点想家了。不明真相的人还在羡慕张翰近水楼台,前途远大,他却时常长吁短叹:“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在一个秋风瑟瑟,落木萧萧的日子,张翰望着日渐寥落的庭院,情景交融,愁绪万千,不禁又思念起家乡,还有太久太久没吃上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了。于是,挥笔写下《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当机立断让仆人准备好车马,不告而别回老家了。

我不清楚张翰的这番无厘头操作是否让朝廷震怒,但一定在朝野上下传得沸沸扬扬,否则,也不会有人归纳出“莼鲈之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游子的思乡情绪。鲈鱼也因此名声大振,被文人墨客屡屡称引。最著名的可能要数北宋大词人辛弃疾了,他在词中多次写到张翰及其相关的秋风莼鲈等事,以抒发自己半世蹉跎,壮志未酬的悲凉情感。如《满江红》中的“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汉宫春》中的“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水龙吟》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看起来,为了鲈鱼辞官弃职,符合张翰的风格。但如果仅仅是因为萦绕在舌尖上的那缕乡愁,而图一时口腹之欲,那么张翰的影响力是断不会如此深远的。思乡之情,是蕴藏在每个游子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慰藉,它像黑夜天空中的星星,时时照亮一颗孤独的心。更多时候,人离开了故乡口味是带走了的,儿时稔熟的食物往往成为怀乡的寄托,想念顺理成章,想吃无可厚非。然而,从事情最后结果来看,没有那么简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张翰最为本质的恐怕不只是美食,而是见机和隐逸。魏晋时期社会动荡,风云莫测,朝代更迭频繁,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张翰入洛阳,正赶上西晋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你方唱罢我登场,血雨腥风过后,只留下饿殍遍野,累累白骨。当时许多名士,如陆机、张华等,都在各种动乱中死于非命。诚如张翰所说:“乱世纷纷,祸难未己。”是呀,世路险恶,职场凶残,是以命相搏,抓住权力的缰绳不放,还是避祸全身,急流勇退,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所以,张翰因为惦记家乡菜而放弃功名利禄,只能说是一个圆滑的借口,既不得罪齐王,又给自己找到了台阶,堂而皇之地开溜了。

不出所料,张翰辞官后没多久,京城局势果然发生了变化,曾经不可一世的齐王在皇族权力争斗中落败,人亡政息,齐王府诸多幕僚自然也跟着主子掉了脑袋。这时候人们回过神来才恍然大悟,张翰这人真不简单,挺有先见之明。别人到奈何桥喝孟婆汤去了,他却在家悠然自得吃鲈鱼,还时不时咪点苏州糯米老酒,哼段江南民歌小调,好不惬意。

“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机早,只为莼鲈也自贤。”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对张翰的评价,认为张翰是一个能看透浮世之人,就算他不是因知机而退隐,即使仅仅为了莼鲈而弃官回家,这等洒脱与气度,也堪称大智者了。毋庸置疑,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家乡菰菜、莼羹、鲈鱼脍,故弃官归隐,这一举动对中国文人产生了巨大且绵远的影响,仿而效之者甚多。因为,在那祸乱方兴,滥杀无辜的荒诞年代,做官成为高危职业时,手无寸铁的文人要想活命,顶多只能自己救自己,回家隐居不失为上策。

感谢张翰,为千百年来身处乱世时的中国文人指出了一条活路。

【作者简介】吴仲尧,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浙江省散文学会、绍兴市作家协会会员。已有多篇作品发表在《散文选刊》、《中国散文家》、《北方文学》、《浙江散文》、《青海湖》、《西南作家》、《当代散文》、《烟台散文》、《野草》、《浙江日报》、《作家报》、《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等报刊杂志。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电话:13853164811 13210570289 (入会) 18765312921 (投稿)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