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八零后、九零后学生因为把“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拼音写成“xié”而扣了分,那时候的老师还再三提醒到,“斜”在古时的读音为“xiá”;然而新一代学生在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山行》时,“斜”的读音却变成了“xié”,搞得学生家长十分郁闷。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发音(远上寒山石径斜)(1)

教导孩子时,妈妈一遍遍地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念“xiá”,孩子却说老师教的是“xié”,搞得妈妈去询问老师,老师则是提醒道:“不懂别教错了娃。”再打开语文课本,书本上标注的拼音赫然是“xié”。

在古代,写景的诗词有许多,哪怕是一句“古道西风瘦马”,都勾勒出了一副寂寥的凄苦之景,写有《天净沙·秋思》的元曲作家马致远亦有“秋思之祖”的称号,唐代诗人杜牧则在《山行》中描绘出了一副山林秋色图,有白云、红叶、山路和人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发音(远上寒山石径斜)(2)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的便是山路,以前老师教“斜”,读的是“xiá”,因为古诗要押韵,并且“斜”字在古代的读音就是“xiá”,但现代读音却是“xié”,意为不正,“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则是:弯曲的石山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

其实不管是读“xiá”还是“xié”,“斜”字都是弯曲,不正的意思,但“斜”字在现代就是读“xié”。

事实上除了《山行》中的“斜”,还有一首杜牧写的诗《过华清池》,里面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原先“骑”读的是“ji”,而现如今读的是“qi”。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发音(远上寒山石径斜)(3)

“骑”的本义是跨马,骑马,后引申为一匹马,又引申为一人一马,在古代,“骑”字读的是“jì”,但现如今的发音是“qí”。以前“斜”字读“xiá”,“骑”字读“jì”,都是根据古音而读。

新一代学子把斜”字读“xié”,“骑”读“qí”,则是根据现代字音。

另外在以前,我们学习的是“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处地方并没有改变,写云亦写人家,写诗的杜牧顺着山路望过去,看到了云,也看到了白云深处的人家,而“生”则显得美景更为生动。白云仿佛是从山岭中生出,而几户人家也仿佛是在白云中生出,实在是妙。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发音(远上寒山石径斜)(4)

但“深处”也可以理解为“云雾缭绕的深处”。

古诗词无疑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块瑰宝,经过精心雕琢,熠熠生辉,但文化传承向来不是照搬宣科,还需要顺应时代,就简单拿古代的名讳来说,因为要避讳,而用其他字代替,你要说它是错的,其实也不准确。

甚至“斜”字的用法不仅仅是指不正、弯曲,“斜气”又或者是西游记中的“师父万一心斜,走到西方,亦无用处”中的“斜”,便是同“邪”。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发音(远上寒山石径斜)(5)

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于一些变化,也没有必要鸡蛋里挑骨头,其实从这件事情,也能够明白,“读到老,学到老”向来不是一句空话,当年我们学习《回乡偶书》,“乡音未改鬓毛衰”,“衰”字读“cuī”,但新教材中却是读“shuāi”。

这里要解释下两个读音的意思,读“cuī”,意为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读“shuāi”,便是与“盛”相对,意为“衰落,疏落”等,“乡音未改鬓毛衰”说的是我的乡音没有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所透露出的信息是作者年老,但还没有到穿丧服的地步。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发音(远上寒山石径斜)(6)

还有“说服”二字,当年我们读的是“shuì fú”,现今读的却是“shuō fú”,“shuō fú(说服)”即用充分理由让对方心服,而《辞海》《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将“说(shuō)服”释为“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shuì fú(说服)”的意思则有些差别,指的是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