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老话歇后语(环巢湖俗语坏事秃丫头)(1)

作者:阚宝林

巢湖老话歇后语(环巢湖俗语坏事秃丫头)(2)

坏事秃丫头

全句为:“好事花大姐,坏事秃丫头”。指所有的好事都无例外地都归功于某人,坏事都想当然地归罪于另外一个人。表示处事不公,对事物的评价与处置偏颇。

“花大姐”与“秃丫头”,命运大有区别。

与生来口含银勺的“花大姐”不同,旧时投胎到百姓之家的“丫头”地位一般较低。她们大多一出世即被认为“是人家人”,即使在同一家庭,也不会与男孩平等对待。方言里有“使丫头”一词,此处“使”读若“随”之第三声,与“使牛”“使费”中“使”读同一音。丫头中,自幼抱养于婆家的称“秧媳妇”。如说某人“像秧媳妇”一样,指的是她/他成天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吃饭躲到“锅末口”(锅洞后面),只有像耕牛一样苦累的份。

江淮一带的丫头尤为艰辛。长到五、六岁,便开始烧锅捣灶、带小伢。稍大,喂猪放鸭、帮着大人忙田活。十几岁时,挑煮洗刷、做鞋纺染、服侍老小,样样都要在行。有的还能犁田打耙,不逊于男子。故本地有“女到十六当家婆”一说。至此,她们实际上已具备了一个合格当家人的全部资质。即便贤惠能干吃苦若此,千百年来,丫头们还是被固化在社会的底层,如日出月落般自然,也少有机会上学堂。熬到出嫁,曰“把人子”,意思是“送给人”。

正常的丫头尚如此。若命不好,头上长疮无钱治,变成“秃丫头”,则更为 “作孽”(意“可怜”)。因贫而秃、因秃而贱,成了别人口中的“下饭小菜”。

“秃”字在本地区还别有一些隐含义,既指因、又指果。如斥责某人自作、胡作非为,有一句典型的责骂语——“你作秃之!”

丫头之秃,罪不在己。俗语之妙,在于“花”与“秃”两个形象的强烈对比。

最忆是巢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