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恪生演的有哪些电视剧(雷恪生大宅门来哈尔滨)(1)

“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乱世风云乱世魂……”4月15日,郭宝昌导演带着话剧《大宅门》来到哈尔滨,刘威、刘佩琦、朱媛媛等明星云集,但要说最“抢戏”的,还是饰演王总管的82岁老戏骨——雷恪生。2001年,《大宅门》首播,总管王喜光坏得流油,但走近雷恪生,你会发现,王总管有多招人恨,雷老就有多招人爱。他就是一个老顽童!

插话、斗嘴,“戏”特多

别看雷恪生已经年过八旬,但他在话剧舞台一亮嗓,中气十足,贡献出全戏最大的笑点,赢得了当天最响的掌声。有观众告诉本报记者:“我一看王喜光就想笑,演得和电视剧一样好,招恨又招乐!”听到观众的评价,老爷子挺得意。

台上的他演得过瘾,台下的他也不闲着,插话、斗嘴,让郭导头疼,“太抢戏!”记者询问郭导当年的往事,雷老立即接话,说的头头是道,演员们一起给他“刹车”:问郭导呢!

刘威跟他开玩笑,“拿一样的钱,我们演四幕,您就演一幕,怎么不把那三幕的钱拿出来,给我们分分!”他煞有介事:“我跟你们一起来,一起走,老早到剧场,谢幕我也出场,整场的戏得拿整场的钱!”大家都笑了,谁都知道,这个看似抠门的老爷子,拍话剧经常自己倒贴钱。

那不是我的屁股

接受记者采访时,雷恪生说:“电视剧《大宅门》开拍时,我和斯琴高娃正在准备《日落紫禁城》,王喜光原本不是我演的。两个月后《大宅门》被迫停拍了,郭导转到我们这儿执导‘紫禁城’,一看我演的李莲英,觉得挺好,说您适合演王喜光啊!”

剧中的王喜光是个大太监,却娶了三房姨太太。因生气他糟蹋人家姑娘,七爷扒了他的裤子,查看他是不是真太监。“那不是我的屁股,是别人的!”雷恪生向本报记者表“清白”,“当年这镜头,拦下了好多人。等到我出演时,郭导忽悠我,没事儿,镜头老远吊一吊,好多腿挡着呢。结果一播出,一条腿没有,那么一个大特写啊!我跟大家到处解释,结果后来郭导定论了,说那就是我的!我是怎么也说不清了,嘿,干脆认了呗!”

演完这出戏,雷恪生是彻底出名了。“走到街上就有人问,你是不是王喜光,那个大坏蛋,演得真好,真混蛋!什么电影、电视剧,凡是管家的角色都找过来了,成了管家专业户!”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美国旅行,在底特律的中餐馆吃饭,老板看了他好几眼:“雷先生,您是演王喜光的吧?能和我合张影吗,这次免单!”

我的专业是话剧演员

1962年,侯宝林主持的“笑的晚会”进行电视直播,雷恪生演了一个短剧(相当于后来的小品)。没想到,看了一遍的周总理觉得不过瘾,又看了第二遍。“本子是我写的,我演的,总理说很好,过两天我在北京话剧院欢迎古巴大使,你们再演一次。”

2010年,雷恪生跟随话剧《四世同堂》去台湾演出,他的堂哥就住在那里。“我在台上演,二哥二嫂就在底下看,演出结束,话筒递到我手里,我特别激动,说:二哥二嫂,工作紧张没去看你们,等我演完了,一定去拜访。”60多年没见面,雷恪生激动的声音发颤,话筒也在抖,台下的观众被他感染,不少人都哭了。“他们告诉我,连战都哭了。”

虽然以话剧为傲,但雷恪生也承认:“演话剧又苦又累,没名也没利,年轻人一般不愿意干。话剧的收入和付出与影视剧真是没法比,最典型就是陈建斌,演了多少年话剧啊,演得很好,但不出名。后来一个《乔家大院》,一下就‘五子登科’——妻子、孩子、房子、车子、票子,全有了!”

曾在哈尔滨呆了半年

虽然是第一次来哈尔滨演话剧,但雷恪生告诉记者,对哈尔滨他不陌生,“1978年,我在哈尔滨呆了半年。”

当时,国家话剧院开始招人。“以前我们都是从中戏挑,那届史无前例,中戏没有毕业生。我说不行,还得去东北招生!”结果他的提议根本没人响应,“招生费时间,没人愿去,有这功夫演戏挣钱多好啊!”

“我当时就是一个普通演员,但是这是关系到话剧院发展的大计,所以我就去了。”跑遍了东北三省,最后一站,雷恪生来到哈尔滨。“当时招生要登报,我们是文化部直属单位,可以上北京户口。刚开始我住在哈尔滨大旅社,结果刚登报没多久,纸条、信件、各种介绍信就来了,塞门缝的,放前台的,我一看不行,赶快搬!”

雷恪生准备“躲”到哈尔滨友谊宫。“结果我还没下车呢,就看到友谊宫门口又有一帮人等着我,太厉害了!”报名、考试、招生,雷恪生一人全包了,但最终的审查,他交给了领导。半年后,雷恪生坐火车回北京。“很多哈尔滨青年跟到了火车上,还想再考一次,我说行,我做主,让你们到北京再考一次。李幼斌的姐姐李野萍,就是我这次招来的。”

这次哈尔滨之行,雷恪生印象最深的是啤酒。“哈尔滨人喝啤酒,我真是领教了!这桌儿吃饭,那桌一大灯笼盆啤酒,大家坐一起,拿着大杯就从盆里舀,真厉害啊,老毛子的作风!”

没来哈尔滨之前,雷恪生对哈尔滨的一栋建筑印象深刻,那就是尼古拉教堂。“在一个十字路口,非常醒目,后来被拆了。这事儿周总理听说后也挺生气。那是地标性建筑啊,结果被拆了。”前两年,雷恪生来哈尔滨拍戏,还特意去了一趟伏尔加庄园。他有点惋惜地告诉本报记者:“听说在那儿把尼古拉教堂复原了,我看了看,和当年的不能比啊!”(李熙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