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取势跌宕是结体造势最生动、最奇特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取势途径

一、是摇曳取势。如丝似带的点画飘语而出,忽左忽右的体势翻折炫丽,摇曳多姿,美妙生动,堪称“穷变态”笔端。古人云:“书至佳境,自能摇曳生姿。”

历史人物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典故(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1)

伯远帖

历史人物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典故(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2)

二、错落取势。或左右错落,或上下错落,皆有奇宕之势,同样多错落顾盼,传神奇势。

历史人物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典故(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3)

三、是侧笔取势。其体态一正一反,常左边承上意,右边启下势,势奇反正,姿多潇洒,爽爽然有晋人势韵。明未清初书法家倪后瞻言:“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盖侧笔取势者,于结构处用笔一正一反,所谓锋锋相向也。此从运腕得之,凡字得势则活,得势则传。跌宕取势之于行、篇者,则更生流荡、奇肆([qí sì]奇特奔放)之势,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审美享受。

历史人物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典故(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