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人捡石头结果捡到了鹿角(男子在悬崖下捡到)(1)

雨过天晴的早上,单海峰顾不上院中潮湿,便迫不及待地蹲在院中的一堆树根上挑选材料,这是他20年雷打不动的事情,他要趁着早上的好时光,把自己存放多年的“宝贝”都过一次手,目的就是能够激发灵感,给每一个树根赋予灵魂,让它们因材重生,做成一个个有生命的艺术品,实现自生价值。

单海峰废物利用,把别人眼中的烂树根当成大宝贝,经过他的巧手雕刻,变成了大雅之堂的艺术品,也成就了自己的根雕艺术事业,从一个农民娃变成了民间艺术家,不但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想,而且给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价值,曾经一件作品卖出过20多万元的高价钱,在当地引起轰动,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他的故事。

为老人捡石头结果捡到了鹿角(男子在悬崖下捡到)(2)

近日周六,摄影师一行人在山西省稷山农村采风,在巷道里飘来一股柏树奇香,把我们引到了巷底的一户农家大门前,也许是缘分,从敞开的大门里看到了正在院子里挑选树根的单海峰,打过招呼双方便算是结识了,站在门坡上简单几句话,热情的小伙子便邀请大家去他家参观指导。

为老人捡石头结果捡到了鹿角(男子在悬崖下捡到)(3)

门洞下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个高达1.2米,长2米的树根作品,单海峰介绍说这是给当地一位老板加工的核桃树根茶台,这个大茶台已经加工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了,设计的时间还要长一些,根据做生意老板的发财愿望,把上边的一个大留疤做成了金蟾,寓意金蟾吐钱,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金蟾蜍就是富贵财富的象征,这个加工收费7000元。

听他这样解释感觉这个小伙子就不是一般的工匠,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便走进了他的根雕世界。

为老人捡石头结果捡到了鹿角(男子在悬崖下捡到)(4)

单海峰的老家在吕梁山脚下的农村,为了实现自己的根雕艺术梦想,3年前在县城的小院里建起了工作室,这里变成了他的艺术之家。

单海峰告诉我们说他家住在大山脚下,小时候就经常和小伙伴们上山玩耍,对大山里的一切都很好奇,特别是对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树根情有独钟,常常把树根带回家做成简易的玩具,上了学有了文化,才了解到了根雕艺术,从此根雕的梦想便在脑海里扎下了根,学校毕业回到了农村,他便开始谋划自己的根雕艺术事业,四处寻访老师,拜师学艺,3年后终于穿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根雕作品“宝葫芦”,参加了当地的一个展览比赛,竟然一鸣惊人获了奖。

为老人捡石头结果捡到了鹿角(男子在悬崖下捡到)(5)

首次的成功就像加速剂,单海峰在根雕的道路上几乎是飞驰前行,用自己聪明的天赋和头脑不断学习提高,他对当地传统工艺已经不满足,便走进了学府殿堂,在山西大学,上海美院,有了理论的支撑和实践的经验,他的创作水平越来越高,在各种根雕艺术展中不断的获奖,也顺利的成为了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根艺的传承人,当然艺术价值的增高也给他不断地带来来经济价值。

为老人捡石头结果捡到了鹿角(男子在悬崖下捡到)(6)

说起了自己的根艺作品,单海峰特别高兴,他说在当年崖柏收藏热的那段时间,曾经创作过一件高达1米的作品,那是一个柏树根包裹的一块大石头的根抱石,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观察构思,创做成了一件“山石人家”的作品,被南方一位藏家以20万元的价格收藏。

“根艺作品在传统文化里常常有时来运转的寓意,所以天然根抱石的材料一般都很稀少,这不最近我有创作了一件‘飞龙在天’的根雕作品,现在还没雕成就有人出价50000元。”说完,单海峰便端出了“飞龙在天”的半成品展示给大家看。

为老人捡石头结果捡到了鹿角(男子在悬崖下捡到)(7)

说起这件作品的来由,单海峰开始了回忆:“从小到大我就很喜欢去村后的吕梁山里玩,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去山里就是为了捡拾一些死掉了的树根,那还是10多年前我和朋友在一个悬崖下边发现了山洪冲过来的一块石头,上边缠绕着一个崖柏,刺刺丫丫的很不好看,不过难得的自然根抱石还是让我很有兴趣,便和朋友一起把它带回了家。”

为老人捡石头结果捡到了鹿角(男子在悬崖下捡到)(8)

细长石条上被缠绕着的树根,怎么看都没有灵感,单海峰便把它和其它的树根堆放在了一起,没想到今年终于有了灵感,他说:“这要感谢我的老师史秉有,82岁的老人家原来是山西大学的美术教授,今年常常在周六日在家中培育学生,我便前去跟老师学习美术,史老师的家国情怀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前段时间早上例行的查看树根的时候,忽然便来了灵感,将石条竖起来,去掉杂乱的树枝,缠绕的树根就如同一条盘龙,这便是‘飞龙在天’的来源,它象征着中华民族这条巨龙的腾飞。”

为老人捡石头结果捡到了鹿角(男子在悬崖下捡到)(9)

“有了灵感就要抓紧时间进行创作,经过自己观察研究我便果断地开始雕刻,为了保证出一件精品作品,每天都是干干停停,大量的时间的还是反复观察研究,生怕一刀不慎坏了材料,到现在已经有7天了,龙的外形和头部基本出来了,朋友便拍了照片放在了网上,被上海一位藏家看到了,直接出价5万元,卖不卖它我有点犹豫,我有个愿望还是想把它放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为老人捡石头结果捡到了鹿角(男子在悬崖下捡到)(10)

单海峰的根雕作品在家中存放的不是很多,工作是一边的展台上我们只看到了4件作品,由于他的作品精到寓意好,几乎还少在家中停留便被人收藏,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他留在家中的精品,图片上这是一个“打枣图”,稷山县是有名的板枣之乡,为此单海峰找到了一块雷击枣树根,为稷山国家板枣公园文化节创作了这件作品,黑红色的作品象征了千年枣乡厚重的文化。

为老人捡石头结果捡到了鹿角(男子在悬崖下捡到)(11)

单海峰对根抱石的偏爱似乎到了痴迷的状态,几乎把家里的根抱石都小心地存放在放家里,韦德就是我每天都能看到它,期望着突然地灵感来临,把每件来之不易的自然都能赋予最高的艺术价值,他就这样不急不躁的反复琢磨,精心打造。

为老人捡石头结果捡到了鹿角(男子在悬崖下捡到)(12)

单海峰认为每件艺术作品坚决不能雷同,否则便脱离了艺术创作的道路,雕刻始终应该坚持传统手工技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单海峰的工作台上放满了各种手工雕刻的工具,有的几乎伴随着他走过了将近20年,成为他得心应手的好助手,每件精品都出自这些工具的雕刻。

为老人捡石头结果捡到了鹿角(男子在悬崖下捡到)(13)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参观完了单海峰的工作室,他又继续在院子里翻腾着自己的件件“宝贝”,似乎就是要从每天的翻到中找到大自然造物带给他的灵感。

离开的时候单海峰这样说:“树根是大自然的造物,也就说是天造的,我就要利用人的创造力,把它创作成一件天人合一的作品来,我的梦想就是把这个非遗继续延伸下去,为祖国的传统文化做一点小小的贡献,尽一份绵薄之力。”朴实的语言讲出了一个手艺人的追求,正是有像单海峰这样成千上万手工艺人的坚持,才有了传统工艺的传承,大国工匠才能层出不穷。您对他的“飞龙在天”作品怎么看?欢迎留言【想看到更多百姓的故事请点击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