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恐龙爱好者来说,这是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天。

对恐龙爱好者的白垩纪祖先来说,这是命运转折性的一天。

恐龙的灭绝时间是否相同(恐龙灭绝那一天)(1)

6600万年前的那天,原本并没有什么不一样。远古北美洲大陆上,每种生物都在忙着自己的生计——甲龙、肿头龙栖身在针叶林中,鸭嘴龙则更愿意啃食开

花植物的嫩叶。身形矫健的迅猛龙在追逐着老鼠大小的哺乳动物和蜥蜴。成群结队的三角龙在河边徜徉觅食,远处躲藏在树林里的霸王龙则在预备一场奇袭。

但那个几周前就出现在天上,仿佛一颗迷你太阳的奇怪球体,这天却大得遮天蔽日,它的光芒笼罩了整个东南天空。

毫无预兆地,无声的黄色光芒闪过,让所有原本忙碌的生物都愣在原地。到了它们的视野恢复正常时,天边已不见了那个大球的踪影,又是一片湛蓝。

回过神来的动物们刚要继续自己的日常营生,又一道无声的闪光无情地扎进了它们的视网膜。大地陷入了一片寂静,原本活泼的远古鸟类也停止了唧唧喳喳。

但这种沉默仅仅持续了几秒钟。大地很快开始颤抖,继而猛烈地摇动,最后竟变得像液体一样流动了起来。一阵阵能量传过脚下的土壤,动物们如筛糠般被反复抛向空中。几分钟之后,地面停止了颤抖。在一片狼藉的鲜血和尸骸间,幸存的生物各自哀嚎。

从已经变为红色的天空中,雨点落了下来。这些“雨点”实则是豌豆大小的灼热玻璃和熔融的岩石。勉强活过大地震的生物,在这场密集的炮火袭击中无处躲藏,纷纷倒地而亡。空气逐渐变得火炉一般炽热,树木开始自发燃烧,野火四处蔓延,天空布满黑烟。

15分钟前还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森林和河谷,已经变成一所炼狱。警觉的哺乳动物和蜥蜴躲入地下,鳄鱼和乌龟藏身水中,原始鸟类则飞往远处。

两个多小时后,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幸存的动物在四处探头探脑的时候,天边的黑烟开始扰动——它们还没有反应的时间,一阵摧山裂石的狂风带来了足以震碎鼓膜的巨响。几秒钟后传来的另一声巨响,它们未必能活着听到……

伴随着那一声巨响,许多物种长达1亿5000万年的演化努力化为乌有。 伴随着那一声巨响,白垩纪结束,古近纪开始了。

“龙”死谁手?

随便找身边的一个人问问,恐龙是如何灭绝的?他们很可能会告诉你“标准答案”:小行星撞没的。 如果他们对恐龙十分感兴趣,可能还会告诉你,那个陨石坑的名字叫做“希克苏鲁伯”。

一颗直径至少10公里的小行星(或彗星,下文不再注明),以每小时约10.8万公里的速度一头扎进了如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浅海。这次撞击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亿颗广岛原子弹。第一次闪光是小行星进入大气时剧烈挤压前方空气所致,第二道闪光则是撞击产生。在猛烈的碰撞中,小行星本身被瞬间汽化,冲击波则沿着地球表面、向着地球深处快速运动。声波移动较慢,数个小时后才抵达北美洲内陆地区。

这次小行星撞击导致了所有恐龙(鸟类的祖先除外,下文不再注明)在内,75%地球物种的灭绝。其他大陆上,或许没有北美洲那样惨烈的场景,但大量的煤烟悄无声息地随风到达了地球的各个角落,长时间的“核冬天”让其他生物无路可逃。

庞然巨兽被从天而降的火球撞出了历史舞台,谁不喜欢这样的故事呢?这个假说从诞生起已经有将近40年历史了,虽然在大众眼里已经证据确凿,但它始终并非毫无争议。

198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物理学家Luis Alvarez和他的儿子、地质学家Walter Alvarez为首的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惊人的论文。他们指出,全球范围内,白垩纪和古近纪交界处的地层都有异常高含量的铱元素,这种异常似乎无法解释。但铱这种元素在地壳中稀有,但在太空中十分丰富——这暗示了6600万年前,白垩纪与古近纪交界之时,地球可能遭遇了一次猛烈的小行星撞击。Alvarez父子还在论文中计算了小行星和对应陨坑的尺寸。撞击假说很有说服力,但当年地球上没有已知的,符合Alvarez父子预言的那种陨石坑。

在随后的数年中,不断有人发现支持该假说的证据:与小行星撞击事件符合的“冲击石英”和泪滴状抛射物(tektites)、墨西哥湾沿岸的海啸沉积物等。这些证据产生的时间,经测定都在6600万年前。

恐龙的灭绝时间是否相同(恐龙灭绝那一天)(2)

▲1981年 ,Alvarez父子在考察位于意大利Gubbio地区的白垩纪- 古近纪地层(来源:smithsonianmag)

直到1991年,科学家通过各种探测手段,终于在尤卡坦半岛附近的海域确认了小行星撞击产生的、直径达180公里的陨坑。撞击坑被深埋在墨西哥湾海底千百万年的沉积层之下,因此人们此前从不知道它的存在。科学家根据发现点附近的小镇地名,将其命名为希克苏鲁伯陨坑。

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击这件事情,看来是板上钉钉的共识了,那么它和恐龙灭绝事件,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有直接的因果关联?

科学家迄今未在白垩纪之后的地层找到任何非鸟类恐龙化石(连脚印都没有)。这表明恐龙在撞击事件后没能存活很长时间,它们的灭绝是突然的,毁灭性的。大量的证据让研究者相信,小行星的撞击至少和白垩纪大灭绝有一定的联系,但直接的证据一直没有被找到。离撞击点最近的区域,所有的生物都在瞬间被汽化,因此根本不会留下化石证据;离撞击点更远处发现的化石,又如何和“那一天”挂上钩呢?

恐龙的灭绝时间是否相同(恐龙灭绝那一天)(3)

▲正常矿石(左侧)与“冲击石英”微结构的区别。冲击石英只在核试验废墟和陨坑内部发现过(来源:usra.edu)

争议科学家完美还原“那一天”

今年3月底,《美国科学院学报》(PNAS)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了热议。该论文介绍了位于美国北达科塔州“地狱溪”生物组的一处化石发掘现场——这里很可能真实记录了小行星撞击地球那天所发生的事情。

这项研究的带头人Robert DePalma现年37岁,一边在攻读堪萨斯大学的古生物博士,一边身兼佛罗里达州棕榈滩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脊椎动物馆长。DePalma将这个发掘现场命名为Tanis,这个字眼取自电影《夺宝奇兵》中埋藏法柜的古埃及城市。

本文来自:科技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