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不久的双11,国产新锐品牌Ubras和蕉内都闯进了内衣品类销量前三,优衣库只排第六这已经是优衣库第二年被国产品牌反超了——2020年双11Ubras销量超过优衣库成为内衣品类销售第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内衣正常可以穿多久?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内衣正常可以穿多久(你们的内衣可能都来自同一家工厂)

内衣正常可以穿多久

过去不久的双11,国产新锐品牌Ubras和蕉内都闯进了内衣品类销量前三,优衣库只排第六。这已经是优衣库第二年被国产品牌反超了——2020年双11Ubras销量超过优衣库成为内衣品类销售第一。

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近五年,中国内衣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3273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4951亿元,预计2021年增长至5373亿元。随着市场规模翻倍增长,越来越多的品牌涌入这个战场。

不过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我们从不同品牌购买的款式各异的内衣,可能都来源于同一家工厂——维珍妮。

它不仅是国内最大的内衣代工厂,维秘在中国最大的供应商,同时也是耐克、安德玛等运动品牌的供应商。近两年,维珍妮还将业务拓展到消费电子领域,与谷歌、微软等企业达成合作。

为什么一家代工厂会成为产品创新的集中地,消费者对内衣的需求是如何被改变的?内衣品牌竞争的本质在于布局供应链吗?品牌应该如何突破同质化困局?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维珍妮执行董事兼研发总监刘震强聊了聊。

工厂何以成为内衣创新源头?

产品创新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人力,对于新兴品牌而言,独立研发一款新产品的成本过于高昂。而国内许多工厂经过30多年的沉淀,积累了成熟的生产体系跟核心技术,因此不少品牌都会与供应链合作研发。

成立于2016年的国产内衣品牌素肌良品就曾是一个为海内外品牌或明星提供设计、技术与供应链支持的设计工作室。创始人麦纤千观察到,国外市场很多内衣的创新技术和最顶级的供应链配置都来自于国内,却没有一个适配的品牌。如果把这些供应链资源整合起来,将会是宝贵的品牌资产。于是,麦纤千创办了素肌良品,并推出了介于有钢圈和无钢圈之间的果冻软条支撑技术,在内衣的支撑性和舒适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果冻软条支撑是素肌良品的主打技术。|图片来源:品牌官微

维珍妮也是素肌良品的供应链体系中的一员。早在2006年,维珍妮就研发了果冻软条支撑技术。但最初的软条线条较粗,会影响穿着的舒适感,经过多轮技术迭代,现在的果冻软条已经可以薄如蕾丝,同时具备支撑性。

由于这项技术壁垒较低,容易模仿,在供应链端并没有激起太大水花。但素肌良品在整合供应链时发现它非常符合当时女性对内衣的需求,于是便将其包装推入市场。现在,果冻软条已经成为素肌良品的主打产品。

某种意义上,品牌和供应链是互为养料,互相成就的。

1998年,初成立的维珍妮还是一家普通的代工厂,业务范围也仅限于用技术为客户提出的市场需求和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在和品牌接触的过程中,维珍妮逐渐意识到,想研发出好产品,只靠品牌设计师提供的需求远远不够。于是维珍妮开始尝试主动做市场调研,减少对品牌的依赖性,这也让它发现了许多被品牌设计师忽略的痛点。

刘震强认为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前十年依赖品牌客户提供需求,后十年主动挖掘需求。”2008年,也正是工厂成立十周年之际,维珍妮研发出一款有代表性的产品——100%Spandex,一种全新的内衣面料。

设计灵感来源于维珍妮研发团队的一次内部讨论。传统的内衣为了达到支撑聚拢效果,会牺牲舒适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团队尝试研发一款既舒适又有支撑性的面料。

但当维珍妮带着这个创意找到供应商时,却遭到了拒绝。“布厂觉得不可思议,这个东西没人做过。”刘震强说。维珍妮想使用的新型面料Spandex虽然性能极佳,但有其天然缺陷,遇光就会快速老化,发黄发脆,容易撕破,因此量产难度极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维珍妮尝试了多种方法,最后使用粘合技术把Spandex包裹在其他面料中间,既保持了它良好的延展性,又能避免光照。

100%Spandex的研发前后花了一年时间,2009年,维珍妮将这款产品推给了维秘,成为后者当年的主打款。

近年来,维秘也开始推出无钢圈内衣,重新定义性感。|图片来源:品牌官网

从造车业“借”来的技术

现在,维珍妮每个季度都会跟品牌反向推广新技术和新概念。如此频繁的创新速度,离不开其在研发上的大量投入。

目前维珍妮的研发团队超过1000人,包括技术开发、设备开发、材料开发、模具研发、版型设计、产品设计、产品测试和一个国家实验室。为了保持团队的创新活力,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出国考察,不限行业,不限地域。

2014年,刘震强和研发团队去日本参观汽车品牌Toyota的供应链,其中一条汽车座椅的生产线引起了他的注意。“车间正门进去没有人,只看到一个电脑控制室和机器手,一直在做挤出材料的动作,下面有一个像旋转寿司一样的机器,模具轮流经过注塑手,注进去液态的海绵,模具就会自动合上往后走。我们走到出口才看到有两个工人负责把模具里的产品拿出来,检查没有问题就上架出货了。”刘震强回忆道。他当时就想,如果能把这个技术应用到内衣胸杯的制作上,将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回国之后,维珍妮立刻花费400万港币采购了两台设备,又花了一年时间重新设计组装配件,才研发出适用于内衣生产的设备。试验阶段,维珍妮发现这样生产不仅大大提高效率,节约一半人工成本,产品性能也大幅提升,于是立刻决定投资2000万港币,实现量产。

全新的注塑技术提升了内衣胸杯的透气性、支撑性、包容性。这项技术突破让维珍妮拿到了耐克的订单,进军运动领域。

第二年,维珍妮定制了6台机器,并把每条生产线从40套模具延长到92套,目前已经全部满负荷运作。虽然整个技术前期投入过亿,但也正是高昂的设备成本和较长的研发周期铸成了坚固的技术壁垒,使得别人无法轻易模仿。目前这项技术拥有专利保护,应用于优衣库、安德玛、lululemon、耐克等诸多品牌的产品中。

目前,维珍妮拥有专利140余项,同时申请中的还有40多项,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整体销售的3%左右。

此外,技术创新离不开上游供应链的支持。维珍妮对供应链实行严格的管理模式,要求上游工厂也要具备创新能力,对供应商的定期评估机制也保证了供应链的创新活力。

性感VS舒适 研发如何引导需求?

服饰的演变承载了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内衣作为一种贴身衣物,天然被赋予更多文化和价值观意义。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衣一直和性感紧密相连,是男性视角下的女性符号。以维秘为代表的内衣品牌们也都在极力强化这一概念。但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自我意识觉醒,取悦男性的价值观逐渐过时,对内衣的需求也从性感变为舒适。

“无钢圈”“舒适”是目前内衣品牌的关键词。|图片来源:UBRAS官微

但在这股浪潮来袭之前,供应链端已经酝酿了至少十年。很多时候,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具体需求是什么,需要品牌的教育引导。而更深层次的需求挖掘则在供应链的研发部门里。

“产品设计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引导消费者需求的,”刘震强说,“消费者可能会觉得现在的材料不够舒服,但很难想到有什么东西能代替。生产者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替代品。”

这种不可逆不仅体现在产品体验上,更体现在审美和心理需求上。性感和舒适一直是内衣设计的两大主题,在刘震强看来,这两个词语并不是反义词,而是消费者对内衣的使用场景越来越细分导致的。在市场调研中,刘震强发现许多消费者反馈无钢圈内衣只能居家穿,不适用于其他场合。“消费者追求舒适并不代表对性感没有需求,问题是如何让产品在性感的同时保持舒适性和包容性。”

内衣工厂的不设限未来

国内的内衣工厂很多,但并非每家工厂都具备创新研发能力。供应链如何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维珍妮的做法或许能给到启发。

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持续创新提高了维珍妮的竞争力,却也给生产带来了挑战。不断投入新的工艺和材料,就阻碍了标准化生产的效率。“后来我们就检讨了,创新要有范围,实现局部创新,标准化生产。”

为了达到创新与效率的平衡,维珍妮从2012年开始研究标准化生产。2014年,维珍妮在越南启动的区域的产能布局。目前其在越南的6家工厂已经全部投产,总人数接近4万。不过60%的生产效率还没有达到预期,维珍妮计划在三年内将生产效率提升至80%。”

为此,维珍妮成立了全新的创新部门MIC,专注于生产制程的创新,与我们的产品创新相呼应,在研发阶段就把产品的工艺、自动化模板研发出来,以提高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维珍妮也在优化客户结构,不断拓宽自身的业务边界。

去年疫情期间,由于海外客户销售受到影响,维珍妮的业绩也遭遇了短暂下挫,这让它意识到拓展国内市场的重要性。目前,维珍妮已经和爱慕、内外、Ubras、素肌良品等国产品牌达成合作。维珍妮为品牌提供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供应链,品牌则利用自身优势,找到技术和消费者之间的连接点,打入消费者心智。

此外,维珍妮也在积极拓展品类。和谷歌、微软达成合作后,维珍妮的下一个方向是大健康。至于它会做出什么样的产品,将为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是未来几年值得期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