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狼君,一个陪您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毛主席一共有过十个儿女,活下来的却只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分别是李敏和李讷。我猜你最初知道毛主席的两个女儿不随他的姓时,一定很惊讶是不是?

两个女儿一个和爸爸姓一个和妈妈姓(两个女儿不姓毛而姓李)(1)

毛主席与两个女儿的合影

其实不仅你惊讶,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从苏联回国后,对于自己姓李不姓毛,也是困惑不已,毛主席的一番话,才让李敏解除了困惑。

李敏原本叫毛姣姣,这个名字也有一番来历。1936年冬,毛主席率领红军到达陕北保安,在这里贺子珍生下了她与毛主席的最后一个女儿,也是所生孩子中唯一一个存活下来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李敏。

当时刚刚经历长征不久,贺子珍在长征中受的伤还没完全恢复,加之生活环境艰苦,所以孩子生下来很虚弱。

贺子珍顺利生产的消息,传到了邓颖超、康克清、刘英、钟月林等同她一起长征过来的战友那里,她们纷纷赶过来看望贺子珍和孩子。邓颖超轻轻地抱起孩子,看着又瘦又小的孩子,心中顿生怜爱之情,说:“真是个小娇娇呀!”其他的人听到邓颖超这样一称呼,也都小娇娇、小娇娇地叫着。

两个女儿一个和爸爸姓一个和妈妈姓(两个女儿不姓毛而姓李)(2)

站在一旁的毛主席,听到大家这么一叫,顿时联想到《西京杂记》中“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这句话,而“姣”与“娇”又是同音,所以毛主席便取其意,给刚刚出生的女儿起名为“毛姣姣”,后来大家便都以“姣姣”称呼。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姣姣要上中学了,上中学就要有学名。一天晚饭时,毛主席对姣姣说:“姣姣长大了,马上要上中学了,爸爸要给你取一个正式的学名,好不好啊?”

姣姣立即说:“爸爸,我有名字,我叫毛姣姣啊!”

毛主席说:“不一样,‘姣姣’是你的乳名,现在姣姣长大了,要上中学了,就要有正式的学名了,爸爸给你选了一个有深刻意义的名字。”

两个女儿一个和爸爸姓一个和妈妈姓(两个女儿不姓毛而姓李)(3)

说话间,毛主席放下手中的筷子,将一本《论语》拿了出来,很快地翻到一页,指着其中的一句话,“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毛主席对姣姣说:“这句话中的‘讷’指的是语言迟钝的意思。但是‘敏’的解释则有很多种。”

毛主席说着,又将旁边准备的一本《辞源》快速地翻开,指着其中的“敏”字说:“姣姣你看,‘敏’的解释有很多种,像是敏捷、聪慧、勤励。《论语·公冶长》中讲‘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里的‘敏’还有灵敏迅速、聪敏通达、聪明多智等解释……”

毛主席滔滔不绝地给女儿解释着,给女儿起这个名字,他是费了很多心思的。给女儿解释完“敏”的含义,毛主席对姣姣说:“所以你的名字就叫‘敏’,但不一定叫‘毛敏’,也可以叫‘李敏’。”

两个女儿一个和爸爸姓一个和妈妈姓(两个女儿不姓毛而姓李)(4)

听到这里,姣姣十分疑惑,睁着大眼睛问毛主席:“爸爸,大哥、二哥都跟爸爸姓毛,为什么我姓李不姓毛啊?”

毛主席看着姣姣,用手摸摸她的头,说:“姣姣,爸爸是姓毛,但因为工作的需要,爸爸还用过子任、李德胜等十多个名字,其中‘李德胜’是爸爸最喜欢的一个名字。”

毛主席说着,点上一支烟,而后回忆起改名“李德胜”原因:“那是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二十万大军对咱们延安发动进攻,当时你在苏联还没有回国。我和你周伯伯、朱伯伯他们商议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决定放弃延安,要诱敌深入,以运动战消灭敌人,不必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那爸爸为什么要改名叫李德胜呢?”姣姣已经等不及了,急着问毛主席。

两个女儿一个和爸爸姓一个和妈妈姓(两个女儿不姓毛而姓李)(5)

毛主席笑了笑:“因为‘李德胜’是‘离得胜’的谐音啊!意思是我们离取得胜利不远了呗。再后来爸爸的预言就实现了,我们不仅消灭了进犯延安的敌人,还消灭了全国的敌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姣姣一下子明白了,爸爸为什么要给她取名为“李敏”了,不仅仅是因为“敏”字有诸多美好的释义,更是爸爸对她要刻苦学习、继承父辈事业的勉励。于是,一顿晚饭间,姣姣的学名“李敏”就取下了。

其实现在看来,给姣姣取名为“李敏”,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是毛主席没有说出来的,那就是江的影响。

两个女儿一个和爸爸姓一个和妈妈姓(两个女儿不姓毛而姓李)(6)

当时毛主席和江的女儿已经随了江的姓“李”,江原名“李云鹤”,两人的女儿取名为“李讷”。如果让姣姣随父姓“毛”,或者随母姓“贺”,都避免不了日后和江冲突,此时的毛主席已经察觉了江不善容人的性格。

既然妹妹已经先取名了“李讷”,那姣姣如果也取“李”姓,而且姐妹俩的名字又出自同一句话“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就使得姐妹俩有了联系,对姣姣日后生活在这个家庭中有好处。

当然这一点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过从毛主席给姣姣解释取名的用意时,给姣姣翻看的那么多书,也足见毛主席给姣姣取名时的良苦用心,这也是父亲对孩子无处不在的爱。

两个女儿一个和爸爸姓一个和妈妈姓(两个女儿不姓毛而姓李)(7)

文章整理不易,欢迎关注狼君。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和故事,请把它推荐给更多人吧。

本文章为狼君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