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诗不像书画真迹,没法在上面盖章题字……

宝藏诗人乾隆爷

搜韵的老朋友应该都知道一个旧传奇,大约两年前,搜韵的一位程序员同志启动了一项浩大的工程:

将乾隆爷的诗录入搜韵诗词库

乾隆写了多少首诗呢?

乾隆老家故宫方面的专家们,根据库房里清出来的诗稿估计,是写了四万多首,而且这数字四舍五入都五万了: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1)

而且还不知道哪天再清个库房会不会又惊现多少首呢……

若论写诗的数量,姑且粗略等于存诗量吧,清代高水平、有名气诗人的一般水平都是千位数,比如钱谦益有两千多,王士祯近两千,黄景仁英年早逝就少点,一千出头……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2)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3)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4)

图片来源:搜韵网(https://sou-yun.cn/)

乾隆到是皇帝,皇者,大也,一人抵下面二三十人。

难怪两年了,这项浩大的工程才完成三分之一……可即使乾隆的三分之一,陆游也做不到啊!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5)

虽然现在看乾隆的诗只能看到个小局部,但还是很容易在乾隆诗里发现宝藏的,绰绰有余,惊喜连连,简直是个富矿啊。

需要着重解释一下,本文所谓的宝藏,这“宝”字要借助重庆方言来理解,是“宝气”“宝批龙”的宝。真龙天子,果真是个宝批龙,天然跟别个大不同。


这次想分享给大家的快乐,是无意中发现乾隆写了一组拟古诗,拟的是古诗十九首。没错,就是惊心动魄、一字不能移、号称五言之祖的十九首。

经常看搜韵文章的老朋友又知道了,我们经常发文章,提倡说学写诗首先要会模仿啊,要拟古啊。作为参考借鉴,一些名家的拟古习作也发过好几次,远的有李白、朱熹,近的就朱自清。朱熹论拟古诗的那段语录,堪称大经大法,都反复强调腻了:

向来初见拟古诗,将谓只是学古人之诗。元来却是如古人说“灼灼园中花”,自家也做一句如此;“迟迟涧畔松”,自家也做一句如此;“磊磊涧中石”,自家也做一句如此;“人生天地间”,自家也做一句如此。意思语脉,皆要似他底,只换却字

某后来依如此做得二三十首诗,便觉得长进。盖意思句语血脉势向,皆效它底。大率古人文章皆是行正路,后来杜撰底皆是行狭隘邪路去了。而今只是依正底路脉做将去,少间文章自会高人。

那么来看看大帝怎么讲:

“后来拟作,若陆士衡、刘休元(玄)诸人,分合不同,半全各适。然率求之,词致声调意在肖似耳。夫拟古诗如临古帖,不必似,不必不似,有意求似,未有能似者也。书不云乎:诗言志。此诗之源也,溯源而达之,放乎四海,化工之造物岂枝枝叶叶而为之者哉。善夫苏轼之言曰: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此予拟古之志也。”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6)

搜韵诗词库有全篇哦,不过没标点……

这是什么情况?开幕雷击啊!一开头的小序就把人给整笑了。

“词致声调意在肖似耳”,咦,这个语气怎么好像对陆机、刘铄这些人写的诗很不以为然的样子呢,好大的口气呀。

“夫拟古诗如临古帖”,这倒是个不错的认识,精辟!可一想到乾隆临过的那些名帖,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7)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8)

果然,下一句就让人目瞪口呆、如坠云雾,“不必似,不必不似”,那么皇上您到底要不要似啊?

“有意求似,未有能似者也”,所以这就是你临帖全都临不像的理由??可你做不到,不代表别人不可以啊!只是“似”而已,又不要求一模一样,干嘛一下就把评判标准拉低到尘埃里呀?

“善夫苏轼之言曰: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此予拟古之志也”,怎么感觉苏轼也被冒犯了……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9)

出自他爷爷康熙钦定的《古今图书集成》 搜韵“影印古籍”可以搜到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10)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11)

苏轼题在画上的那首诗,是兼论诗和画的,大约是说,写诗画画道理都差不多,不能光追求形似,那样很幼稚,更高的追求是貌取神。这话说得好,可同样的话,苏轼说跟乾隆说,好像给人的感觉不太一样呢……

形不似归形不似,乾隆取到神了吗?

画画的神也就到这里了,还是回到主题,看看乾隆写的震撼我全家的拟古诗十九首吧。

有对比才好见笑点,所以就用古诗十九首原作与陆机的拟作作为对照组吧。

且举第一首,《拟行行重行行》: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12)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13)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14)

图片来源:搜韵网https://sou-yun.cn/

先看看诗的内容安排。

《行行重行行》这首诗的内容脉络其实比较简单,虽然有16句这么长,但主要只写了两段内容:前六句写与亲爱之人离别,剩下的都是写离别之后的相思之情。

陆机的拟作虽比原作多两句,但是总体结构和各部分的主题没有变化,前六句写生别离,后十二句写长相思。

两诗的前六句,都是在反复陈述游子离家远行后,与亲人分别相隔之遥远,以及双方会面之艰难不可期。

七、八句都用了两句比兴之语,作为上下文的衔接扭转。原作中的胡马、越鸟和陆机写的王鲔、晨风都是自然界的禽鱼鸟兽,通过这些动物对故土的依恋,兴起、对比、衬托游子的不归,有点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在里面。

两诗后一部分的内容大体一致,都是多方面强调相隔遥远、不能会面给人带来的相思之苦。只是写的顺序、长短稍有差异,比如原诗写作“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对应到陆机的拟作大约是“游子眇天末,还期不可寻。惊飙褰反信,归云难寄音”。“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几句,对应陆诗约是“伫立想万里,沈忧萃我心。揽衣有馀带,循形不盈衿”。

陆机的拟作品质如何?大约可以用王闿运的一句评价来概括:

陆拟诗面貌虽间有研鍊华肇之处,而气骨直与古作契合。须观其铺叙中有回复,整密中有疏宕,每出两句,皆苦心有得处。


虽然面貌稍异,而气骨契合,在于陆机把握了古诗写作的几个重要特点:

1、回环复沓,一唱三叹。

其实诗的内容不复杂,就是别离相思,十几句话也是在反复陈述表现这种感情。比如“相去万余里”“道路阻且长”都是说相距遥远,“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分别日久,思念愈深。古诗之妙,就妙在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叹来不断加深情感,烘托氛围。

2、善用比兴。

就是运用习见的事物现象,从中找到一些切入点,来兴起人的相关联、相近似的情感。原诗中的胡马、越鸟、浮云、白日,陆作中的王鲔、晨风、惊飚、归云,都是如此作用。

3、句式简易,实词为主。

古诗并不靠复杂多变的句式来炫人耳目,一般句式简单,上下意思相连属相承有序,所以读起来浑朴味厚,有蕴藉不尽之意。比起原作,陆机一些句子都稍显新奇了,也就是王闿运所谓的“研鍊”,如“衣带日已缓”写作“揽衣有馀带,循形不盈衿”,造句稍紧凑,但意思是差不多的。

4、运化《诗》《骚》中陈词而连缀得天衣无缝,不见痕迹,依然质朴。

这一点可以举一些字词的笺注看,古诗非常擅长这一点,陆机用词则既能继承这一特点,还能有一些新发挥,算是他苦心独得的创新处,或受了当时作文风气和用词习惯的熏染。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15)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16)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17)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18)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19)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20)

出自搜韵的“自动笺注”,可以去查查看

那么,以这两首诗的大致内容和风格特点来比对乾隆御制诗,会惊奇地发现,如果说仿赵孟頫画画,尚且是鸳和鹅的差别,好歹都是个鸟形嘛,那么拟这首诗,堪称面目全非啦!

从内容结构上看,《行行重行行》原作与正经规矩的拟作都是以第一人称,抒写自己与亲爱之人分离不能相见的痛苦情绪,结构简单,如前文分析得那样,就两段式的叙写,中间插一比兴语。

而乾隆的拟作,怎么看都像是站在旁观的角度,列举世人的各种离别以及处理措施,并站在理论的高度,试图表达近似“别虽一绪、事乃万族”的高论。可人家江文通《别赋》也不是这体段啊,人家铺写的场景无不丰满传神,哪有空发议论这么干瘪的哦。

至于古诗的那几个特点,重章复沓,没有;比兴,没看见;实词,少;《诗》《骚》,更少。

所以,也就拟了个空虚寂寞吧……

再回顾一下乾隆小序中的“诗观”,用他自己的观念标准评价一下。

形,确实是肉眼可见的完全不似了;神,人家陆机那才叫有神!面貌稍异,气骨直与古人契合,说明人家也确实没有刻意求似,用书法临帖的术语来讲,这才是真正的“意临”呢。

乾隆那个临法,大约相当于王羲之写了一份很漂亮的《黄庭经》,乾隆照着《黄庭经》用晨光牌记号笔书写了一份《道德经》,然后摇头晃脑地教育别人说:“不必似,不必不似,有意求似,未有能似者也……”想想这画面感。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21)

可以上搜韵看呀

作为网站功能的推广介绍文,篇幅有限,只分享这一首啦。乾隆的拟作其实还很多啦,不光拟古诗十九首,还有拟南朝人、唐人的,就当留个悬念,感兴趣的一定去搜韵搜一搜呀。

至于水平,也不是篇篇都这么低到负分啦。参差不齐,也有可观的,甚至到底是拟作,有规矩可循,有些肯定比他自己独立创作的好些……我们要克服对他的偏见,加油共勉!

最后感慨一下,看他拟诗时,突然有那么一瞬间吓出了一身冷汗——幸亏诗词只是文字符号组合,口耳都能传,提笔就能复制,不必像字画真迹那样必须要依托原来那张纸才能留存,所以幸亏没法在诗词上盖章题字啊,不然以乾隆这属性,我们岂不也得像书法爱好者那样失声痛哭、呕血三升了……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22)

乾隆和老佛爷的对话(宝藏诗人乾隆爷)(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