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填海造陆,你会最先想到哪一个国家的项目成就?实际上,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填海工程,并不是某一国的人力所为,而是蜿蜒在我国北方的九曲黄河

黄河是中原华夏文明的重要自然发祥,也是我国境内的第二长河流,流域面积将近八十万平方千米。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我们“母亲河”的含沙量非常高。虽然看起来就像一条气势磅礴的金龙,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生态安全隐患。

那么,填海工程的意义在哪里?黄河里的大量泥沙从何而来?它们的入海,又会对渤海湾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黄河含沙量有多大(看携沙量才知道)(1)

全世界的填海造陆

目前可查证的历史上最早的填海工程,应该是发生在公元十三世纪的荷兰。这个位于欧洲大陆北部,紧靠北海的弹丸小国,却自古就有征服海洋尽头的宏伟梦想。然而,在此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充陆地面积。以填海造陆为跳板,荷兰人成功建设出了十七世纪“海上马车夫”的贸易繁荣。如今,他们国家更是有五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占比是由后期填海所得,是这一工程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

当然,类似于荷兰这样少土寡地而且靠近海洋的国家,都对填海造陆有所青睐。比如亚洲的日本和新加坡,同样是用这种方法来增加陆地面积。

黄河含沙量有多大(看携沙量才知道)(2)

另外,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版图宏大的国家,在经济发展等因素的驱使下,也会将未来眼光延伸向浩瀚的海洋,毕竟谁也不会吝惜对这个星球上储量最丰富资源的利用。

就拿我们国家来说,北起渤海湾旁的大连、天津,南到港澳一线,东南沿海各省各市基本上都有填海造陆的工程开发。总体来说,这一系列项目都耗费巨大,而且所得到的结果也是利弊共存。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现代科技加持下的社会特有现象,但并不是一种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黄河含沙量有多大(看携沙量才知道)(3)

黄河泥沙从何而来?

如果说这世界上还有比荷兰人更早研究从事这一活动的,那想必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神话中那位填海的精卫。这个故事最早记录于先秦古典《山海经》,相传太阳神炎帝的女儿名为女娃,有一日驾小舟过东海,遇上急风大浪,翻覆于波涛之中。愤怨而死的女娃化为精卫鸟,每天口衔石子木枝投入东海,想要填平此地以报己仇。

传说虽是传说,但是当年精卫意欲夷为平地的东海,也就是现今我国地理版图上的渤海,确实面临着海岸线倒退的危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朝它奔涌而来的黄河,携带着大量的泥沙。

黄河含沙量有多大(看携沙量才知道)(4)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在绵延5400多公里后于山东东营注入渤海湾。但是,它带给大海的礼物不仅有河水和各种动植物,还有每立方米35千克的泥沙,这一数字位居全球河流含沙量首位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要知道,一块普通的建筑用砖最重也就不过3公斤左右,就按这个最大的重量算,黄河相当于每立方米的河水都携带着十几块砖头。而且平均每秒钟,东营的黄河入海口就有大概2500立方米的水量涌出。也就是说,在大家阅读这段话的时候,已经有至少几十万块砖头被填进了渤海。

黄河含沙量有多大(看携沙量才知道)(5)

这样的填海造陆工程,不需要人工操作,不需要成本流失,还能保证高效率高质量,所有填海材料更是纯天然无污染。两相对比,黄河入海确实比以荷兰为代表的全世界所有人工填海项目,都要快速、稳定且高效许多。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可其中这么多的泥沙,难道也是从天上来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造成黄河含沙量如此之高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土流失问题。尤其是黄河流经陕西和山西两省一带的黄土高原地区,大面积土质松散的黄沙被流速湍急的河水冲刷带走,形成了人们普遍脑海印象里黄河的样子。

黄河含沙量有多大(看携沙量才知道)(6)

实际上,在黄土高原以西的黄河上游河段,河水是十分清澈的,并不是都像著名的壶口瀑布那样浑浊。这就是由于水土流失问题而导致的,同一条河流出现反差极大的两种景观,而它所造成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当黄河驶出黄土高原,穿越太行山脉进入华北平原地区,平坦宽阔的地形使得河流流速放缓,其中携带的泥沙也因为动力的减弱而无法继续前进,逐渐在沿途堆积。

然而,黄河的水面却也因此不断抬升,被老百姓们称为“地上河”。在农耕文明主导的社会背景下,黄河水患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历代封建王朝。

黄河含沙量有多大(看携沙量才知道)(7)

时至今日,虽然水土流失得到了良好的治理,但却很难通过人力将这一现象真正根除。不仅是黄河,由于气候、地质、植被覆盖等诸多方面的自然因素,我国北方大部分河流流经之地都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而其中很多河流的最终去向又都是渤海

曾经有研究发现,在天津现在的城市地层之下存在着很多远古贝壳化石,而且越靠近内陆,这些贝壳的距今时间就越久远。又因为这些贝类动物都是栖息于沙滩,所以我们就可以间接得出结论,渤海湾的海岸线其实一直都处于逐渐后退的趋势

黄河含沙量有多大(看携沙量才知道)(8)

而推动它后退的,就是黄河等很多河流在入海或者临近入海时,此前携带的泥沙开始大量沉积。这是一种自然力量的驱使,我们最多只能像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样做到减缓,而不必奢望彻底改变。

可是,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渤海湾真的会消失吗?而且,生活在这周围的居民和各种自然动植物又会受到哪些影响呢?比如可爱的渤海湾特有生物斑海豹,还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吗?

黄河含沙量有多大(看携沙量才知道)(9)

泥沙沉积对于渤海湾的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一点,那就是黄河以及北方其他河流的泥沙淤积,对于渤海湾和它的周边环境来说都是一种有利有弊的现象。毕竟天工造物是最公平也是最客观的,它不会让某种自然力量主导一切,任何现象都是有迹可循的。

我们先来说黄河泥沙淤积的好处,也就是我们可以从中获益的地方。最明显的就是陆地面积得到无偿增加,就像前文说的那样,不用花费人工建造成本,大自然就给了我们一片土地。虽然短时间内这里只是被水泡透的软土滩涂,但只要假以时日,在这上面建起一座城市都是有可能的。

黄河含沙量有多大(看携沙量才知道)(10)

另外,湿润的沿海滩涂还为很多动植物们提供了生存的家园,现在的黄河入海口湿地公园,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候鸟的到来。而泥沙中通过几千公里的淘洗沉淀下来的养分与肥料,同样助长着各种茂密的植物和农作物。

不过,这些好处和优势,只是对于人类和陆生生物而言。换作生活在渤海湾里的海洋动植物,黄河入海时大量泥沙的沉积,可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含义。尤其是浅海生物,像前文提到的斑海豹,它们的生存空间就将被减少。

黄河含沙量有多大(看携沙量才知道)(11)

不过,可以放心的是,渤海湾不会被黄河等河流泥沙填平。虽然每时每刻都有泥沙源源不断地流入渤海,但是它自身的海底也是在不断下沉的。而后者的下沉体积,是前者远远比不上的。换句话说,这就等于把这些泥沙扔进了一个深海无底洞,是根本填不满的。我们看起来每年上千亿立方米的泥沙入海,在大自然造物主的眼里就是微不足道的几粒尘埃而已。

这也符合生生不息的物质循环理论,任何东西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消失与灭亡,它只是继续出现于某种我们看不到的介质里。

黄河含沙量有多大(看携沙量才知道)(12)

黄河泥沙如此,生活在陆地上的我们也是如此。填海造陆可以为人类创造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却无法成为打破自然枷锁的力量。那些原本是海洋的地方,在亿万年后依然会变成海洋,而我们的文明却不知能否看到那一天的到来。

黄河泥沙涌入渤海也只是杯水车薪的效果,作为这颗星球上所有生命起源的汪洋大海不可能被任何力量填平。明白自己的渺小,才能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前方。

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编辑:小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