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有点毛病。"——大卫.贝蒂,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战巡队指挥官

战列巡洋舰,一个听起来就很帅的名字,可是不知何时开始每当在网络上吃瓜群众们提到战巡的时候便对其防护诟病不已,毕竟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战巡队有三艘战巡殉爆(放烟花)后来又有胡德被俾斯麦一发入魂,那么英国人为什么会傻乎乎的去跟人家对射?战巡的防护真的如此不堪吗?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1)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在与俾斯麦号交战时被一发入魂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战列巡洋舰到底是什么?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拿出了尘封多年的英汉词典,上面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A large fast ship used in past, faster and lighter than battleship.旧式作战用,比战列舰快而轻。唔……听起来就像是一种介于战列舰和巡洋舰之间的战舰。

随后我又去百度百科查一查,上面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设计战列巡洋舰的主导思想其可以轻而易举地猎杀巡洋舰的,因为其主炮使它在进入巡洋舰的射程内之前就已经可以对敌舰发起进攻。而它的高航速使它既可以追杀普通巡洋舰,也可以逃避它的克星战列舰,或在海战中袭击对方已经被损坏的战列舰。因此,战列巡洋舰最经典的设计法则就是"faster than the strongest, stronger than the fastest"——比最强的(指战列舰)要快,比最快的(指巡洋舰)要强。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哎~然而上面写的都是错的!!!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2)

声望号战列巡洋舰

在1905年1月英国海军部应费舍尔之请召集的战舰设计会议上,费舍尔是这么说的:The armoured cruisers are not comparable with anything existing; they are, in reality, fast battleships. 这些新式的装甲巡洋舰(即战巡)事实上就是高速战列舰。但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在拥有与战列舰同样强大的火力的前提下,想要拥有高航速,就不得不在防护水平上做出一定的牺牲,那么在牺牲之后战巡的防护水平究竟怎么样呢?

我们将日德兰海战中大舰队的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防护水平进行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垂直防护方面,大多数战列舰都有着比战列巡洋舰厚实的多的装甲保护,而战巡方面最新服役的"虎"、"玛丽女王"和"狮"级有着9英寸(229mm)的主装甲带,而舰龄相对较长的战巡则只有6英寸(152mm)厚的主装甲带,那么这些较薄的装甲在面对炮击时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3)

战列舰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4)

战列巡洋舰

1906年,无敌级战列巡洋舰(Invincible Class)开始建造。而一年前地球另一端的对马海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战例。我们以俄军幸存下来的"鹰"号战列舰作为研究对象,如下图所示她有着125mm~194mm的装甲带保护。尽管日军在战前开始为舰队提供性能更好的,装填黑火药的穿甲弹,但是他们仍然难以击穿对面的装甲,俄军幸存者发现炮弹总是在击中目标后立即爆炸,在战斗中"鹰"号的装甲带、炮塔和指挥塔曾多次被各种口径的炮弹击中,但最多是被爆炸冲击力震碎或是装甲结合部损坏,鲜有击穿的情况。而日军所造成的伤害多是通过打击舰体无防护区所造成的。综上所述,在交战距离相对来说较近的对马海战中6英寸级别的装甲尚能提供很好的保护,而对于战术指令中交战距离更远的英军来说也足够应付了。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5)

鹰号装甲布置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6)

鹰号中弹示意图

那么在日德兰海战中战巡的装甲又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主力舰的中弹记录中,装甲带的中弹次数相对来说较少。在整场海战中,9英寸(229mm)装甲共被命中四次。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7)

虎号战列巡洋舰装甲分布图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8)

狮级战列巡洋舰装甲分布图

此外在日德兰海战中7-8英寸的装甲被命中三次,其中一枚305mm炮弹完成击穿,另外两枚280mm炮弹未能击穿。"皇家公主"号的6英寸装甲被两枚305mm炮弹击穿,在距离弹着点处较远的舷内爆炸。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没有一艘舰船的沉没能归咎于侧装甲带被击穿。综上所述,战巡较薄的装甲已经很好的抵御了德制炮弹的攻击,而且实战中显示即使装甲因中弹出现破孔也足以将爆炸的大部分效果挡住。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9)

虎号战列巡洋舰

那么英国战巡损失惨重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沉没的三艘战巡"不倦"(HMS Indefatigable)、"无敌"(HMS Invincible) 和"玛丽女王"号(HMS Queen Mary)由于幸存者过少因此没有详细的记录,但是我们可以知道这三艘战舰都是在被命中炮塔之后才殉爆的。不过有一艘战巡在被命中炮塔后逃过一劫,那就是上文中列举出来的"狮"号的中弹记录,下面我们来对这次中弹进行详细的分析。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10)

不倦号战列巡洋舰装甲分布图

"狮"号的Q炮塔在下午16时被"吕佐夫"号在1.5万米距离上发射的一枚305mm炮弹命中,炮弹以与水平面约成20度的夹角恰好击中炮塔9英寸与3.25英寸装甲的结合部,击穿后在左炮上方爆炸,造成炮室内人员大量伤亡。另外爆炸还导致炮室起火,虽然消防人员认为他们从上方将其扑灭了,但是实际上焖烧现象仍未排除。在中弹约2、3分钟后"狮"号的首席炮手亚历山大.格兰特士官长(Alexander Grant)来到Q炮塔弹药库,舰长下令关闭药库库门,向药库内注水。16时28分,当格兰特来到主甲板上通往输弹舱的舱口附近时,他目击了一团烈焰突然从舱口窜出,直接吞没了舱口附近的几名消防人员,根据该舰舰长查特菲尔德的回忆,弹药库内的70余人几乎在瞬间被杀死。据事后调查显示,应该是炮室内焖烧的火苗向下蔓延引燃了发射药,幸运的是燃烧引发的压力得以从Q炮塔顶部装甲缺失处及处于开启状态的输弹舱舱口释放,因此未能造成更加猛烈的爆炸。假如"狮"号的药库未能及时关闭,毫无疑问该舰将发生毁灭性的殉爆。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11)

狮号中弹图示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12)

炮塔结构图示

在战后的调查中发现,炮塔顶部防御过于薄弱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是从表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同一时期的战列舰其实也并没有太大的差距。重要的是为了追求射速,战巡队在药库和火炮之间存放了过量的发射药,这些发射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并且药库舱门长期处于开启状态,这才是殉爆的罪魁祸首。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13)

狮号Q炮塔的惨状

其实战列巡洋舰本质上就是高速战列舰,只不过受限于技术原因在航速和装甲上进行了取舍,虽然其装甲较同时期的战列舰来说要薄,但是也足以应付大部分的威胁。日德兰英国战巡损失惨重的根本原因则是较弱的炮塔防护和不安全的操作,然而同时期的战列舰在炮塔防护和水平防护方面也没有好到哪去。但航速带来的战略价值,绝对是不可忽略的,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和各国海军对于航速的重视,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最终殊途同归。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14)

伯勒罗丰级战列舰的炮塔顶部装甲也只有3英寸

战列舰深度解析(难堪大任的脆皮杀手)(15)

参考资料 《The Grand Fleet :Warship Design and Development 1906-1922》 D.K.Brown 《The British Battleships 1906-1946》 Norman Friedman 《巨人的对决 日德兰海战中的主力舰》 张宇翔

相关阅读:未竟的荣耀——胡德号未能完成的现代化改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