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43年间,有一位很受大家敬重的教书先生陶必铨,他的儿子陶澍受他影响,也非常喜欢学习,同村的黄财主觉得他以后必能成大器,就主动和陶必铨商量着要定娃娃亲。可是陶澍虽然爱学习,但他连续考了科举都没有考中,这时黄财主觉得自己看走眼了,再加上自己的女儿也不愿意嫁给穷书生,就想要反悔。但娃娃亲的事情已经定下了,他又不想被别人抓住话柄,以后自己颜面扫地,正当他发愁的时候,女儿的丫鬟愿意替她出嫁。

丫鬟带小姐去算命(丫鬟顶替小姐出嫁)(1)

黄财主(黄崇榜)没想到丫鬟还有这格局,觉得也不妨是个好办法,丫鬟接着又说让他收自己为义女,这样也就是他的女儿了,这样不仅保住了自己的颜面,自己的亲生女儿还可以另寻好人家。黄财主高兴地不得了,按照约定日期,把义女黄德芬体面的嫁给陶澍。黄德芬勤劳肯干,温柔体贴,这让陶必铨很是开心,娶了这么一个好的大户千金,觉得自己家祖上烧高香了。在新婚之后陶澍也得到了黄德芬的鼓励和支持,埋头苦学继续参加考试。

丫鬟带小姐去算命(丫鬟顶替小姐出嫁)(2)

陶澍在平常休息时还会帮助父亲陶必铨照看私塾,在照看私塾过程中自己再勤加学习,这使得勤奋好学的陶澍的基本功变得越来越扎实,并且学习的内容方面也越来越广。可是在一次考试中,陶澍又落榜了,他非常的受打击,觉得自己命里面不能中举,失望的他都想要放弃了。悔婚的黄财主听闻陶澍再一次落榜的小希,庆幸当初自己没有把女儿嫁给他。而此时妻子黄德芬他并没有打击丈夫,反而更加鼓励丈夫不要轻易放弃。还举出好多名人的故事与例子讲给丈夫听,丈夫觉得妻子有远见,便听取妻子的话继续奋发图强。

丫鬟带小姐去算命(丫鬟顶替小姐出嫁)(3)

果然上天不负有心人,在嘉庆帝执政的1802年春,皇帝开恩放榜,要多找书生入仕,陶澍幸运地在这次考试中中榜。1804年的2月,陶澍被选入翰林院钦赐庶吉士,在1805年4月,又被任命为编修等职责。这下陶澍出息了,在安化县成了大新闻,到皇帝身边给皇帝编写修改书稿文书,这可是千载难逢啊。就在陶澍准备大展宏图之时,父亲陶必铨却因病去世;陶澍向朝廷请了长假,在家里替父亲守孝三年。

陶澍1809年从湖南再回到京城,仕途更加顺畅起来,皇帝任命升任他为御史。一个没有靠山的小书生,一路走来得到皇帝的重用,又一路提到两江总督,治辖富庶区域,他的功劳得到皇帝信赖和认可,成为朝中必不可少的顶梁重臣。陶澍这一路扶摇直上,当初悔婚的黄财主后悔不已,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初的穷书生现在前程似锦。再加上亲生女儿嫁给好人家吴富商,丈夫家仗着家大业大欺负周围的邻居,在一次与人争抢田地时,不幸被人打死,从此家族逐渐衰败。看着女儿过得日子一天不如一天。黄财主更是觉得自己当初没有慧眼识珠,但天下哪有后悔药的呢。只能说黄财主没有乘龙快婿的命。

丫鬟带小姐去算命(丫鬟顶替小姐出嫁)(4)

反而是义女黄德芬现在生活幸福,在陶澍第二次没中举之后,黄德芬便告诉陶澍自己不是真的千金大小姐,当初是老爷为了自己的面子,所以让丫鬟替小姐嫁人,如果陶澍不愿意,可以把她休掉,重新迎娶别的人。陶澍知道真相后,并没有责怪妻子,再加上也是因为当初妻子的支持与鼓励才有今天的好日子,并且在每天的相处中,了解妻子是勤劳能干,懂礼节孝顺的女子,更是不会计较当初是否顶替一事了。再后来因为黄德芬没有给陶澍生儿育女,所以黄德芬劝陶澍再迎娶千金。

丫鬟带小姐去算命(丫鬟顶替小姐出嫁)(5)

陶澍后来虽然娶了妾室,但基本上都幼儿夭折。这使陶澍心里很不是滋味。再后来陶澍在官场上越来越有成就时,在他刚满60岁时因劳成疾病逝。在陶澍死后,皇帝身边没有可以代替陶澍职位的人觉得很是惋惜。于是,在他去世后,追封陶澍为“太子少保”。还命人给他修建祠堂,还将陶澍的妻子封为“诰命夫人”,可见陶澍在生前是十分获得皇帝青睐的。

陶澍性格直爽,用人敢于不避嫌,总体上来说他还是比较注重老乡的观念的,所用之人都是家乡中有才能的人。让一些有学识的人,在政治的建设上可以施展拳脚,成为朝廷上的栋梁之才。陶澍一生的所作所为,都被记载在史册《清史稿》中,里面给予陶澍的评价是这样的:“陶澍治水利、漕运、盐政等,垂百年之利,为屏为翰,庶务愧焉。”所以陶澍也被后人称为是当之无愧的功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