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万个舍不得转化成一路顺风(万千供养不如七种最胜)(1)

永不舍离菩萨道事业

永不舍离菩提心实践

尽未来际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才是究竟圆满的法供养

把一万个舍不得转化成一路顺风(万千供养不如七种最胜)(2)

在一切供养中,财供养虽然功德很大,却远不如法供养殊胜。因为财供养只能满足暂时的需要,而法供养却能改变生命品质。

一个品格低劣、烦恼重重的人,即使拥有许多财富,依然不会获得快乐。反之,对于断除烦恼的圣者而言,哪怕一无所有、生活清贫,却能处处自在、时时安乐。

那么,什么是法供养呢?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即闻思佛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佛陀出现于世,目的正是为了帮助众生解脱烦恼和生死。所以说,按照佛法指引的道路修行,像佛菩萨那样广泛利益一切众生,才是至高无上的供养。若仅仅是对佛教有兴趣、对佛陀有感情,于了生脱死并无实际帮助,也不是令诸佛欢喜赞叹的真正佛子。

就像在家庭中,依父母意愿行事的孝顺孩子才能令长辈欢喜,若不听父母教诲而胡作非为,虽能给父母带来钱财,却无法令其安心。同样的道理,依法修行才是佛弟子们应有的作为。

“利益众生供养”,时刻心系众生,并尽自己所能利益他人,也是供养如来的方式之一。

很多人以为,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成佛。这固然不错,但我们要知道,成佛的目的却是为了更好地度化众生,所谓“为利有情愿成佛”。所以,对于利益众生的行为,十方诸佛都会欢喜、赞叹,因为我们正是在行佛所行。

“摄受众生供养”,是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摄受众生皈依、学佛,以此作为对诸佛如来的供养。

“代众生苦供养”,愿担当天下苍生的痛苦,愿以己身代替一切众生承受苦难,是慈悲心的极致。慈悲是佛菩萨悲智二德之一,以这种广大悲心与众生同甘共苦,正是对诸佛如来的真实供养。

“勤修善根供养”,佛法所说的善行有着不同内涵,如以五戒、十善为主的人天善行,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为主的解脱道善行,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为主的菩萨道善行。勤修善根,能使出离心、菩提心的力量得到增强,最终证佛所证,是为究竟供养。

“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生生世世永不舍离菩萨道事业,永不舍离菩提心实践,尽未来际走在菩提大道上,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才是究竟圆满的法供。

摘自:《普贤行愿品》的观修原理

版权所有:济群法师

如需转载,请务必留言

,